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与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所产生的"个人取向"之间存在着张力。从咨询的理念来看,"个人取向"下的西方心理咨询往往强调"非指导式"的咨询方式,而中国当事人更倾向于接受辅导者的权威指导。在"个性化"的自我结构之下,西方人能更直接、坦然地陈诉自己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而"关系取向"下的中国人对心理困扰往往采取回避态度。此外,一些民俗的、本土的帮助有时比心理咨询更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在应用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时,需要进行文化的适应性检验,对不符合中国人社会心理特征的地方做适当变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构成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这种影响不仅来自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本身,而且来自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全球化,来自经济全球化初始发动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国家主权的演变角度看,国家主权有可让渡主权与不可让渡主权之分,对可让渡主权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调适,对不可让渡主权应坚持和维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权面临着全面挑战,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及时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方法论的危机与哲学诠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现代西方诠释学 ,前苏联理论界早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并对它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如施莱特尔认为 :诠释学并非是资产阶级内部的进步与保守或反动的意识形态之争 ,“而是对社会进步向资产阶级世界挑战的回答”①。直到上个世纪 80年代初 ,诠释学才被引入中国学术界 ,一些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 ,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所引起、又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面前 ,存有三种不同态度的国家 :一种是想借经济全球化之势 ,推行全面霸权化之实 ;第二种是想回避经济全球化 ,关起国门自己成一统 ;第三种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也防止全球化中的霸权化。中国当应采取第三种态度。经济全球化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方面 ,本文仅对市场谈一点粗见。按照第三种态度 ,中国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中是既要开放、也需保护。一、开放———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本质之一 ,既是统一的、也是开放的。它不仅要向全国开…  相似文献   

5.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对待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上,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美蒋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从史迪威、魏德迈和赫尔利等人的在华活动来说明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企图牺牲中国而与日本法西斯妥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政策。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在军事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蒋介石政府以很大的援助,使其蒋介石成为它在远东的帮手。美国虽然给国民…  相似文献   

6.
"飞车行抢"案件,是对行为人通过驾驶机动车辆抢取财物的刑事案件的通俗说法.在"飞车行抢"案件的定性问题上,主要有抢劫说、抢夺说和折中说三种观点.抢夺说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认同,而折中说则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所采纳.在"飞车行抢"案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对财物的取得持积极追求的态度,但对于侵犯被害人人身权利的后果,则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心理态度: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对"飞车行抢"案件,应根据行为客观上所造成的侵犯人身权利的后果以及行为人主观上对此种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作出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沙漠里,以为这样就安全。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实为逃避心理"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些人面对压力会采取回避态度,结果使问题更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自以为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贫困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思想贫困以及精神贫困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大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探索出适合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态度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契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引导大学生的行为,说到底就是形成和转变人的态度。态度心理作为一种和人的需要、动机、思想、行为等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应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章分析态度心理理论,探讨态度心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以及分析了如何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优良态度心理,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宗族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无论我们对宗族这一带有较强封建色彩的组织持什么样的态度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宗族组织都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消失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宗族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 ,使之与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 ,从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秦文 《理论界》2010,(12):62-6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法律,往往与宗教、道德、习惯等相互交织,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丰富的民族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内涵。礼的尊崇与达摩信仰融汇了中国和印度对于法律的态度、信念、心理与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印传统法律文化的土壤,表现出与西方迥异的风格与特质。基于经济文化、政治结构、风俗习惯等因素,中印传统法律文化呈现出诸多共通而又相异之处。对两国传统法律文化之异同进行比较,既为回顾法律文化传统、展望法治发展前景,又希冀以印度为镜,透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继受与革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商投资立法"市场经济型"发展对中国经济推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采取了开放的、欢迎的、以鼓励为主的态度对待外商投资,以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积极作为来谋求经济学意义上的多赢局面.目前中国正形成向东欧、中东亚等地区的投资热潮,这些国家如能在投资立法的区域合作方面,对中国外商投资立法的发展有所借鉴,汲其所长,避之所短,无疑会大大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休谟质疑归纳原则本身的合理性,应对这一质疑成为后来哲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休谟本人试图在心理层面解决该问题,而康德则将因果性等原则看做先天知性范畴,从而为归纳法找到逻辑上的依靠。与康德类似,密尔等人选择在归纳原则之上加入一些原则作为保障,而一些科学理性主义哲学家如波普尔则对归纳原则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方案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路向具有其他方案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论儒学对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建构与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经历代学者加工改造 ,最终奠定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心理以及交往原则。儒学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对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和原则的建构有着重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诸如仁与公共关系的本质要求、起点 ;中庸与公共关系的方法 ;诚信与公共关系的态度 ;义利与公共关系的动力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16-221
为了剖析影响中国消费者礼品购买意向的主要因素,了解中国消费者礼品的购买心理,打开礼品消费行为的"黑箱",在Fishbein理性行为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礼品功能价值和形象价值两变量构建礼品购买意向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礼品的功能价值只能通过个体态度和群体一致间接对购买意向产生影响;而礼品的形象价值能通过个体态度、面子意识以及群体一致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间接影响;个体态度、面子意识以及群体一致意识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具有直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资本账户开放是印度一揽子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政府对资本账户开放采取了灵活而实用的态度。本文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商业性外部借款和非居民印度人计划四个方面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银行改革、汇率制度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关联性。印度和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也存在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背后:打工妹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倩 《中州学刊》2001,(6):180-184
中国城市对打工妹采取“经济吸纳”和“社会拒入”的双重态度,是一种持续的社会不公,潜藏着种种社会隐患,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拆除城乡户籍壁垒。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作“成因探”之前,需要对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基本特色作一勾勒。笔者在《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演进轨迹探》一文中认为:在人物心理构成方面,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的认识、情感、意志三种活动过程均有所描写,并能较好地表现人物个性特征。人物的认识、意志活动过程一般以单向性发展为主,由此构成的心理冲突则较为平缓。认识活动多处于感性阶段,但以认识、意志为主构成的谋略心理则具有较强的认识性、逻辑性,有助人物性格的表现。心理构成的另一方面——情感过程随着情节的展开,相对来说,有较多的起伏变化。在人物心理的表现方法方面,直接与间接,静态与动态的描写手法交相辉映,但仍以可构成情节的因素(如神态、动作及细节、情境等)进行间接表现为主;直接的心理描写多系描述型,并常使静态心理动态化,较少理性的剖析。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刻  相似文献   

19.
剥削:一个概念的重新阐释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剥削既是一种历史现象 ,又是一种现实行为。剥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剥削产生的基础在于对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占有 ,广义剥削产生的基础在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垄断。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剥削行为 ,要采取历史容忍的态度。对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剥削行为 ,要采取历史淘汰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砚忠 《晋阳学刊》2007,20(3):22-26
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主题。“政府信任”在概念内涵上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众多影响因素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交互作用的混和结果,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