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孙秀鸿 《理论界》2002,(4):77-78
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一,“三个面向”的提出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景山学校  相似文献   

2.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他强调:“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学习江泽民同志这一论述,使我们体会到: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条具有根本意义的指导方针。这是因为: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来…  相似文献   

3.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伴随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把创新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的至高目标。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创新是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人才资源的开发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努力做好人才资源的预测和规划,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要求,邓小平同志及时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培养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要承担起和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必须先要自身现代化,因此,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本文就我区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核,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指针,同培养大批适应ZI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曾经历过社会工作锻炼的硕士生对“三个面向”有着深切的体会。一、“三个面向”的理论内涵“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教育发展制订的纲领性规划。“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最终以“面向未来”为落脚点。“面向未来”规定着“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的现实意义和努力方向。因…  相似文献   

8.
“教育创新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21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因为20世纪世界的财富源于物质资源;而21世纪世界的财富却源于人力资源,哪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人才,就才算是富裕强大的。知识与人才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同企业经济管理一样,也是一门科学。过去我们对这门科学不够重视,学习究研很少,因而造成管理知识贫乏,管理水平不高。现在人心思考,越来越认识到在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高度概括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如何实现“三个面向”?其根本点在于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用现代化的教育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题词全面总结了我国教育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在全国亿万人民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中,重温这一题词,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在题词中所说的教育要面向的现代化,很显然指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教育为什么要面向现代化,究竟应怎样面向,本文就此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1.
趋势就象是奔腾的马,顺着它们奔跑的方向来驾驭就比较容易。 ——约翰·奈斯比特 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担负起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号召,远见卓识地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教育改革应该把握与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科技·教育·人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战略支柱宋淑敏早在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而人才...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北京景山学校成立20周年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页)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同志对景山学校的殷切期望,更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是中小学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对世纪的面貌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战略主动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坚持和不断完…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根据──学习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的体会石展望13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体现了新时期党在教育工作上的根本要求,“三个面...  相似文献   

16.
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学会联合举行的浙江省教育学术讨论会暨浙江省教育学研究会年会于84年12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定》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为指导,着重从宏观上探讨普通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包括教育方针、教育结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专题。现将讨论的重要方面综述如下。 一、关于教育方针 代表们建议,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可作如下表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光华 《江淮论坛》2004,(3):159-160
“人类的创造性的最伟大表现就是不断创新。”哲人的话,道出了作为人类进步之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说教育改革也好,讲教育创新也罢,改与创的当务之急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进一步落实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思想的需要,是21世纪对人才“一要具备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二要具备充分发展的优良个性”的需要。因为作为一代新人,他们不仅要能适应动态的今天,还要把握不定的未来。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教育应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于1983年9月为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融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图阐明建构一门新兴的教育思维学,以研究儿童和青年思维产生和发展规律和方法。有效地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并从三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建构教育思维学的需要与可能 建构教育思维学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国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其实,不仅基础教育要“转轨”,而且高等教育也要“转轨”。转到发展人的素质的人才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取代制计划经济体制后,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力资源便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核心。因此,如何恰当处理加速市场经济发展与大力振兴教育的关系?如何形成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这已是我国社会发展无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赖教育的振兴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根本,科技是关键,教育须先行,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证实的客观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不可违背这一规律。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所论断:“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