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罗伦丝·冯·斯泰因(Lorenz von Stein,1815—1890)是德国第一位社会学家。同时他还是个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斯泰因出生于施勒斯维希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军官学校受训后,进入基尔大学学习法律。1841年他到巴黎继续研究法律,在那里兼任《德意志普及报》的记者。他在巴黎与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们勃朗和卡贝进行了接触。1842年,他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今日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莱比锡,1842年),这部书最后一版的书名是《从1789年到现代的法国社会运动史》。从巴黎回国后,斯泰因在基尔大学授课,并且鼓吹斯勒斯维希独立,结果被学校辞聘,于是他去慕尼黑作了记者。1855年起他在维也纳大学任教授,在那里一直任职到去世。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政治结构是否要颠倒?法国是否经历着一场了不起的文化革命?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E.托德在他即将出版的《新法国》一书中肯定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本书分析透彻,结论颇有挑衅性。下面是他的答《观点》周刊记者问。  相似文献   

3.
爱情与冒险的赌注〔法〕J.雷米去年,法国人口研究所研究主任H.勒里东曾参加了一项有关法国人的性行为的调查。不久发表了一部研究论著:《性与社会科学》。最近,他接受了法国《快报》记者的采访,进一步阐述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勒里东认为,70年代至今,法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西方出版了不少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著作,《多多益善——法国社会生活内幕》便是其中一部。它的问世,在法国和西方世界引起了普遍和强烈的反应。该书自1982年初版、翌年再版,畅销百万余册(1984年已出中译本)。作者弗朗索瓦·德克洛泽是法国著名电视记者和作家,他对法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颇有研究,在书中围绕法国社会不平等这个矛盾的轴心,以极其丰富、翔实的材料和详尽的数据,剖析论证了当今法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令人注目的是,作者对法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里,有关非工资系统的不平等的分配关  相似文献   

5.
法国冈城大学哲学教授L.费里专门从事康德哲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发表过数部有关方面的论著。他的第一部论著:《政治哲学》(法国大学出版社)发表于1984年,1985年他与A.勒诺合著发表《68思想》,并因此而闻名法国。近年来,他又连续发表两部颇有影响的论著:《唯美人》(格拉塞出版社,1990)和《新生态秩序》(格拉塞出版社,1992)。饼年初,费里接受了法国《文学杂志》记者F.埃瓦尔德的采访,针对“为什么我们始终处于哲学的‘康德阶段’和未来哲学的任务”这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据法国《文学杂志》1991年第292期报道,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以及他的结构人类学再度成为法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最近,评论、采访列维-斯特劳斯的文章接连不断地在法国的各主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在他的《猞猁的故事》问世之后,法国的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一组  相似文献   

7.
据法国《世界报》1990年3月13日报道,92岁的著名法国诗人、小说家、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P.苏波于1990年3月12日在巴黎他的寓所中与世长辞。P.苏波1897年8月2日出生于法国夏维尔。1917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玻璃鱼缸》问世,并从此开始了他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创作生涯。1919年3月,他与阿拉贡和勃勒东共同创建法国第一部具有浓厚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刊物:《文学》杂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哲学家M.富科于1984年6月逝世.目前,法国进入了热烈讨论他的理论思想和哲学论著的时期.法国最近建立了"富科中心".子夜出版社出版了著名富科研究专家G.德勒兹撰写的《富科》.法国《学报》、《批判》、《争论》和《文学画报》等杂志同时开辟专栏,介绍富科生平、他的哲学思想及影响.这一切说明,富科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过去时代的杰出代表.G.德勒兹与法国《新观察家》记者的谈话,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访问记,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3月18日,《撒旦诗篇》作者、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巴黎巧演“露面戏”,他刚在法国出版了一本名为《想像的祖国》的案子。霍梅尼生前发布了悬赏200万美元的对他的“追杀令”,至今他已藏匿了4年。此番露面,使他又成了新闻人物。他在法国便衣警察的严密监护下,在巴黎近郊的台芳斯区会见了法国文化和教育部长雅克·兰及50多名文化界人士。巴黎伊斯兰教徒颇多,确保他的生命安全成了一桩大事。他前往艾菲尔铁塔“自由”漫步时,乘坐的是雷诺—25型防弹车,另有20辆警车护卫。法国和英国的特工部门联手挑选了50名精于格斗擒拿的彪形大汉和神枪手负责他的贴身保护。拉什迪曾多次要求去巴黎,直到1992年底,法国外交部才给他开了绿灯,此行造访是经法国总统密特朗同意的。最近,他接受了《爱尔兰时报》记者的采访,谈话中透露了他如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记者J.阿尔特维格最近发表了一部论著,题为《思想共和国》(法国格拉塞出版社)。这个共和国正是法国。作者在书中特别列举了联邦德国知识分子对法国文化生活的不同看法。这里,他介绍的是德国人对法国知识分子的看法。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法国在联邦德国的形象是通过几位杰出作家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王韬是近代中国研究法国史的先驱之一。在他众多的史著中,法国史研究成果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尤以《法国志略》与《普法战纪》为代表作。这两部著作无论从体例、内容、评析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近代中国人乃至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王韬治法国史绝非单纯为学术目的,而是始终为他的“振兴中国”这一宏旨服务的,从其“变法自强”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来看,他的法国史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米歇尔·沃维尔系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所长,大革命史讲座教授。今年3月14日,他曾率领法国史学家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学术会议》。本文选自他的《革命的心态——法国大革命的社会与心态》一书的“序言”,它使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4月29日报道:美国小说家W·R·伯内特于4月25日在美国逝世,终年82岁。W·R·伯内特1899年生。他写的两部小说《小独裁者》和《当城市沉睡的时候》使他一举成名。这两部小说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的,发表在《祸不单行》丛书中。他是一名写侦探小说的“古典作家”,同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哈米特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写的其他小说还有:《铁人》、《伶俐棕色的狐狸》、《广阔世界》和《有来才有往》等等。伯内特在去世前完成的第35部小说《再见,芝加哥》,最近在美国出版,并迅即为《祸不单行》丛书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据法国《文学杂志》1989年第257期报道,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存特劳斯与法国新闻记者D.埃里邦合著的《看今昔》,最近甲法国奥迪尔·雅各布出版社出版。该书实际上是一部以问答形式撰写而成的法国思想史。两位作者在书中畅所欲言,谈古说今。列维-斯特劳斯不仅回顾了自己过去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和最近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思想史,而且追溯了法国人类学的产生,以及目前的研究状况。他们倾心交谈,列维-斯特势斯向埃里邦讲述了他所走过的道路:从他的童年时代,他的处女作的问世,谈到他的成功和今后的打算。谈话  相似文献   

15.
法国《世界报》1980年11月23日刊登了题为《天赋过人的领袖》一文,介绍法国新右派领袖M-G.米克贝尔特,以及他的观点、立场和新右派的最近动向.文章说,米克贝尔特是法国新右派运动的发起人.他虽然只有35岁,却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法国《管理与社会形势》杂志社社长L.于贝尔曾于1987年出版了他的《多细胞企业》一书,概述未来企业的一种模式。1991年,他的新著《向智力企业发展》又论述了为建立多细胞企业所必需的应变管理问题。作者认为,扬弃企业陈旧的模式关系到企业在技术、行为、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让·雷蒙(Jean Raymond)应南朝鲜西江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于1986年11月22-29日进行访问,期间,高丽大学法国文学教授金华荣请他就法国文学现状发表自已的看法.本文是让·雷蒙同金华荣的谈话记录.让·雷蒙1925年出生于法国马赛,在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地区)大学执教法国现代文学近30年.1953-1955年,雷蒙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课,1955-1957年在越南西贡大学讲授法国文学.雷蒙的小说创作甚丰,先后发表过《纽约的废墟》(1959)、《讲演》(1961)、《铁栅》(1963)、《两个春天》(1971),《黄金与绸缎》(1983)等.雷蒙也是法国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曾发表过《为了加布里埃尔》(1970)、《文学与现实》(1965)、《欲望的诗学》(1974)、《文学的实践》(1978)、《同吉耶维克的谈话》(1982)、《让·托尔特尔》(1984)等评论集.  相似文献   

19.
阿尔都塞的遗著《自传》和《传记》李青宜阿尔都塞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中,处于疾病与悔恨缠身的状态,并从法国的学术舞台上消失了,尽管他的有关著作如《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仍然是国际上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他这10年中的有关情况一直鲜为人知。直到...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初,为庆贺著名法国宗教史学家,新比较神话学的创始人G.迪梅奇尔(Georges Dumézil)88寿辰,法国学术界、出版界和新闻界纷纷撰文,开辟专栏或出书介绍这位法国人文科学界的老前辈,赞扬他为世界人文科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波利耶上校的上帝》和修订本《洛基》.但这位法国思想界的伟人却不幸于1986年10月11日在巴黎溘然长逝.人们对他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在悼念迪梅奇尔的文章中,对他作了高度评价,把他比作打开人类精神建筑之门的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