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行记     
一、五行说最早的五行说,见于《尚书·洪范》。周武王打败殷时,俘虏了殷臣箕子,箕子作《洪范》。箕子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所谓“洪范九畴”,洪,大也。范,规范、法则。畴,类。即大法九类。建工有序社会需要九类大法,即:“初一日五行,二日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口协用五纪,次五日建用皇极,次六日×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日念用庶微,次九日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这“洪范九畴”,首列“五行”。五行指什么?《洪范》接着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日金,五日土。水田润下,火日炎上,木…  相似文献   

2.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篇有这样一段记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3.
<正> 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仿《左传》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史记》全书,序二十三篇,赞一百六篇。二十三序,即十表九序,《将相表》无序;八书五序,《礼》、《乐》、《律》、《历》、《封禅》五书有序;世家中有《外戚》一序;列传中有《孟苟》、《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货殖》八序。一百六赞,即十二本纪缺《今上本纪》,有赞十一;八书三  相似文献   

4.
“众星捧月”是用“一群”(众星)来对比烘托“一个””(月)的写法。“月”是比喻全文的核心,也就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文中所有的情节,都要围绕着他展开。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文章的主线。纵观《史记》中运用“众星捧月”的写作方法写成的典范性作品当首推《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用来对比,烘托蔺相如的是宦者令缪贤。缪贤向赵正推荐蔺相如时讲: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  相似文献   

5.
王恩来 《理论界》2008,(8):116-117
《礼记·檀弓下》有这样一段记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6.
一、“体验”的提出与《庄子》的传道逻辑问题源于这样一对矛盾:《庄子》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同时又显露出极端的“反美学”的态度。比如他说: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①他甚至主张:擢乱六律,铄绝竿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②这种“反美学”态度如何解释?我们虽然不满足于用所谓庄子追求“大美”、追求“自由”来笼统说明。因…  相似文献   

7.
听讼与无讼     
听讼与无讼林鹏《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怎么正本清源,没说。又曰:“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怎样使无讼,没提。《大学》:“子曰:听...  相似文献   

8.
《周易》卦爻辞中之贞悔考(续篇)李西兴陕西历史博物馆四、贞吉悔亡通释1.《成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爻变生《蹇》卦。其辞曰:“利西南,不利东北。”按:《周易》卦爻辞多取材于殷周之际的筮辞。当时殷周对峙,周在殷之西南,殷在周...  相似文献   

9.
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队”《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洋旅,然后封禅,乃送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家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死,今有家,何也?或对曰...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哲学史上,古代东、西方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大都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纯自然物当作世界的本原、本体,如水、火。气、土等。唯独中国殷周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认为水、火、木、土这四种自然物与“金”——人的实践制作出来的新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体。真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五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入《洪范服::五行:一日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其实五行指的就是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五种物质。《尚书·大传》传说:周武王伐殷,兵到殷郊,士兵们欢唱:“孜孜无息!水火者,…  相似文献   

11.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史记论赞辑释》(以下简称《辑释》)一书(计38万字),是兰州大学教授张大可同志继《史记研究》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研究《史记》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部有益读物。 一、史记论赞,指《史记》这部巨著中的“太史公曰”。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篇后之“太史公曰”为赞。张大可同志编著的这本书辑释《史记》全书的“太史公曰”,其中序论23篇(即十表九序、八书五序、世家一序、列传八序),赞论106篇(即  相似文献   

12.
“山鬼”漫议黄震云,蒋成德《楚辞·九歌》中有《山鬼》一篇,关于“山鬼”,洪兴祖《楚辞补注》说:“《庄子》曰:‘山有,。楚人所饲,岂此类乎?”只是一种猜测。《山带阁注楚辞》卷二干脆说是鬼的一种,颇为省事。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二以为是孔子说的木客,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论《金瓶梅》中的谚语运用孟昭泉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4.
古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本出汉语考王雪樵《汉书·霍去病传》:“元狩二年,去病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呼得。”颜师古注曰:“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这种说法后来被迭加引述,沿袭不辍。例如《辞源》“祁连”条曰:“匈奴语呼天为祁连。”《中国地名大...  相似文献   

15.
税款“自核自缴”塔指纳税人自行计算税款,自己填写缴款书和纳税申报表,自己到银行或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税,然后持法定的完税凭据连同纳税申报表一起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制度。建立“自核目缴”纳税申报制度,既是今后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保障。一、建立“自核目缴”纳税申报制度的理论依据(一)“自核目缴”纳税申报制度的建立,是《宪法》和《税收征管法》内涵的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税收征管法》第四条规定:“…  相似文献   

16.
“五夜”考《全唐诗》卷九十六沈*>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诗云:“西禁宵春满,南端皓月微。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星斗横纶阁,天河度琐闱。烟光章奏里,纷向夕郎飞。”其中“五夜晓钟稀”之“五夜”一词,当作何解?《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物部·漏刻》“五夜”条,引卫宏《汉旧仪》曰:“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文选》卷五十六陆翺《新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句下李善注引卫宏《汉旧仪》颇详,曰:“昼(胡氏考异案:昼字不当有,各本皆衍)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  相似文献   

17.
一、戴震早年对《水经注》的研究孔继涵家抄本《水地记》三卷,已尘封了二百多年,现藏北京图书馆,笔者于近年有幸获睹。该书第一卷“河水”,即孔刻《戴氏遗书》中的《水地记》一卷,此为定本。二、三卷“济水”、“淮水”,为稿本,合计一百一十页,四万六千多字,其中三分之一为引自《水经注》的文字。抄本前有孔继涵亲笔书序,曰:“《水地记》乃戴东原先生二十余年前流传之稿底也,鱼门兄题云来定本。……及抄得是本,与东原语及,东原曰:‘是草稿者,不足存也。’遂出其已成之第一卷见付。”“草稿”指“济水”、“淮水”,“已成之…  相似文献   

18.
钟喇诗品》谈五言诗创作,说:“故诗有 春官》记载,“督檬”的职责如下:“掌播釜、祝、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 cj赋。”诗品》各 敌、垠、萧、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种版本,或作“故诗有六<肾’。其实,钟峪在 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这里,又一《序》的下文即说“弘斯_二义,酌而用之”。明说 次讲到“六诗”。可是,到了《毛诗序》,却径改是“三义”,上文怎么会说成“六义”呢?《诗“六诗”作“六义”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品》明代刊本《夷门广砌、清刊本《砚本偶钞》二门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均…  相似文献   

19.
《天问》“舜服厥弟”节确诂龚维英屈赋《天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豕),而厥身不危败?”此条两问,王逸《楚辞章句》释之最早,曰:“服,事也。言舜弟象,施行无道,舜犹服而事之,然象终欲害舜也。”又曰:“言象无道,肆其犬豕之心,烧廪填井,欲以...  相似文献   

20.
“三分天下有其二”一语最早见于《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云:“《论语》曰: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左传》襄公四年云:“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诗经·四牡》《毛诗》曰:“文王率诸侯,抚叛国,而朝聘乎纣。”从这些记述可知,《论语》的这句话是说在殷周之际,文王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三分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