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贸易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边民的传统文化既开启、促进着中越边贸的复兴,又制约着边贸经济的现代化升级,特别是在中越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在世纪之交上升到一个成熟期而且边贸逐步规范化、各种机遇与挑战日益显现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促进边民文化与边贸经济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中越应加强边境区域合作,共同运用该地区经济文化互动的规律,调节边民文化与边贸的互动关系,在提高边贸规范化、电子化的同时,协力提高边民文化资源开发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边境文化经济产业的分工合作、双向交流,同时培育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族中小企业群,形成“边贸带旅游、旅游唤文化、文化促经济”的相互联动格局,建立一条“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中越边境经济区和增长带,实现当地经济、文化的“双赢”和中越两国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贸易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边民的传统文化既开启、促进着中越边贸的复兴 ,又制约着边贸经济的现代化升级 ,特别是在中越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在世纪之交上升到一个成熟期而且边贸逐步规范化、各种机遇与挑战日益显现的情况下 ,迫切需要促进边民文化与边贸经济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中越应加强边境区域合作 ,共同运用该地区经济文化互动的规律 ,调节边民文化与边贸的互动关系 ,在提高边贸规范化、电子化的同时 ,协力提高边民文化资源开发手段的现代化 ,实现边境文化经济产业的分工合作、双向交流 ,同时培育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族中小企业群 ,形成“边贸带旅游、旅游唤文化、文化促经济”的相互联动格局 ,建立一条“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中越边境经济区和增长带 ,实现当地经济、文化的“双赢”和中越两国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恩施州民宗委组织全州民族与文化工作者开展民间文化再挖救工程,到2006年已完成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与研究的课题49个,并将其编著成书共49部,形成了《恩施州民族民间研究丛书》,这套丛书函盖了民族研究的方方面面,展示了恩施州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是研究鄂西地区民族问题和民族民间文化的基本材料,为继承与创新民族民间文化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由青心才人编次的中国小说<金云翘传>在国内外曾广为流传,之后一度沉寂,20世纪80年代之后受越南同名作品的回返影响而重新受到关注,从而引发了国内学界对中越两部<金云翘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体现了中越文学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所带来的新认识和新发现,促进了当前两国文学文化关系的相互体认,这正是当今中越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让人不断期待和不断深入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在中越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场域中,"竹生人"神话母题发生了衍化:"竹"作为"死而复生"所依托的神圣空间,与"瓮"、"棺"等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呈现出由人类起源——英雄诞生——英雄死而复生的演变轨迹。由此,可以追溯越南民族文化中的骆越族群的文化渊源及其精神生长,还能观照当今中越跨境民族的生存与信仰。可见,骆越文化传统的神话叙事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地方性是同步的。研究立足文化整体观视角,通过中越边境龙州布傣天琴文化的地方传播及其区域文化空间的形成个案,剖析了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与认同现象,并就区域文化整体观理论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越两国学者对"安阳王建国"汉字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存在较大差异,在构建国家认同需求下,越南积极推进骆越国族认同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骆越文化性认同,骆越文化研究产生了明显迎合民族认同的流变现象。同时,对比中国学者对相关史料的解读与研究,考证越南建构骆越民族认同的真实意图。骆越民族是周秦时期已经生活在华南地区的一支族群,与百越、百濮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渊源。骆越民族后裔现跨居于中越两国,具有相同的民族起源与文化特征,在越南国家认同建构需求的催化下,过激的骆越民族认同意识有演变成为狭隘民族主义的趋势,甚至延展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潜在阻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大的范围:(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2)语言自身内规律和特点所构成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差异;(3)语言称名单位,特别是背景词和无等值词,所具有的民族文化信息和伴随意义;(4)文化和语言的反作用,包括文化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因素对言语活动的制约作用两方面。能够制约言语活动的文化因素很多,诸如世界观、价值观、家庭观、道德观、审美观、隐私观、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新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继承。中华民族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必须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一书,紧扣“弘扬中华文化”这一新时期的任务,对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进行了系统深入、富有成效的探讨。该书的研究,既能为山东文化大省建设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条新思路,同时也扩大了齐文化的研究领域,将齐文化研究、开发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结合起来,满足了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