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友》2002,(11)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那些头脑简单、痴愚呆笨一类人称作『二百五』,这一词语是从何而来的呢?相传战国时期,身居相位游说六国的苏秦遭人暗害后,齐王痛不欲生,立誓要捉拿杀害苏秦的元凶。  相似文献   

2.
先说孟子的一个故事。一日,孟子准备朝见齐王,碰巧齐王派人传话:“我本应来看你,但因寒疾不能吹风,所以来不了。明日早朝,不知你能否来见我?”哪知孟子也托病,称无法上朝。第二天,孟子却外出吊丧去了。  相似文献   

3.
守拙     
<正>庄子《达生篇》有一则寓言:纪消子为齐王养斗鸡,过了十天,齐王迫不及待地问:"我的鸡可以上战场了吗?""不可!此鸡性情骄矜,相斗必败。"再过十天,齐王又催问,纪消子仍然说:"它听到外面声响,就格格回应;看到外面影子晃动,就心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有三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千百年来它们以其主人公的高超的说话艺术让人赞不绝口、啧啧称奇。上课的时候 ,笔者就想 ,为什么烛之武能够把要亡郑的秦伯说得转而跟郑人结成联盟呢 ?为什么触龙能把赵太后说得转怒为喜呢 ?为什么邹忌能把齐王说得连连称善呢 ?再看看我们做学生思想工作时 ,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 ,任你苦口婆心 ,说得唇焦口燥也是枉然 ,他要么爱理不理 ,要么貌恭而心不服。同样是说服人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而我们就做不到呢 ?细细琢磨 ,笔者…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位百岁老人死了,吊丧的人排成长队。丧事主办人贴出告示,规定每个人只能在遗体前说一句告别的话。谁知第一个跟遗体告别的人说得没完没了,他一直说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累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6.
唐宋榜文考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这一成语,意思是说名实相符,并不是只有虚名,而无实际。常用在亲身证实传闻正确的事物上。北朝时代,有一个叫薛道衡的人。他写诗,很受人们喜爱,名字就传扬开了。在他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齐王邀请他去游览观光。薛道衡是一位喜欢旅游的人,他整理好行装,就上路了。他到了齐国,住了半年。那天刚好是正月初七,那时的人,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薛道衡就写了一首纪念人日的诗歌。诗的头两句是:立春才七日,离家已半年。齐国有人看到了他的诗,就批评他说:“大家都说薛道衡很会写诗,可是他的诗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有人说:你别着急,往下读…  相似文献   

8.
《苏秦始将连横》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学术界对这句话中的“秦”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的是秦国,如刘忆苎在《战国策选讲》里解释道:“他(指苏秦)既不满意家人的态度,但又不敢怨恨他们,而把造成这种情况的罪过归于秦国不采用他的建议,以致不能‘衣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说 ,苏秦“合纵术”被世人冠之以权变之术。但从哲学角度予以考察 ,可以发现合纵术具备的深厚辩证法底蕴 ,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合纵术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 ;合纵术构思的思维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 ;合纵术全面体现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因此 ,苏秦的合纵术自发地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是处于朴素状态的有效的社会整合方法 ,对我国当前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0.
当了一回贼     
出差前,小区屡发窃案,我半个多月在外地,一直对家里挺担心的。出差回来,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春天有点浮尘,社区里没什么人。走到院门口时,看见一张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联合贴出的告示,大意是近来小偷猖獗,大白天入室作案。居民如提供线索,并帮助抓住小偷者,奖励2000元。我心说:这  相似文献   

11.
一、由于不知标点停顿,导致文义不明甚至史实错乱者 1.《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文选》”)节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十年……齐,赵来置酒”(82页)的标点,意思是“齐,赵的国王(也可以是使臣)在秦始皇十年到秦国来置酒,招待了某某人。”我们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王建)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齐王建二十八年,正是秦王政十年  相似文献   

12.
山东淄博市刚刚拍摄了一部5集电视专题片《历史拥抱今天》,专门探讨齐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专题片介绍说,古代的齐人不仅重视生产,而且还重视管理。一次齐王问大臣们:“为什么官府的手工作坊制造的弓弩质量不高、射得不远?”大臣答道:“因为官府养的  相似文献   

13.
喋血玄武门     
夜已深,无月。街上静得可怕,像是在昭示着什么。街上只有两人快速地走着,不时交谈两句。“秦王深夜召见不知所谓何事?”“听无忌兄说太子即将有变。”“唉,秦王为人太过仁厚,对太子也太过谦让了。”“对,今夜无论如何,也要让秦王争他一争。”……三更,秦王府,灯火通明,阁内坐着数人。首座那人正看着阁外的黑夜及那黑夜下的长安城。“殿下,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马最近调动频繁,像是有大动作。”“殿下,太子、齐王向来想谋害与你,近日动向,十分不妙。”“他奶奶的,太子、齐王怕他个熊!殿下,我老程出马,定要让他们看看板斧的厉害。”程咬金是急性…  相似文献   

1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极富哲理,也是许多人才的成功秘诀!有人说:"垃圾放在不合适的地方才是垃圾,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是黄金。"由"垃圾"到"黄金"当然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关键是一个"适"字。《列子·说符》曾记述鲁国的两家子弟怀才相似但命运迥异的故事:施家有两个儿子,一个爱文,一个好武。文者游说齐王要以仁义  相似文献   

15.
时下,人们对那些不论这那、不管什么情况、不考虑后果如何执意去做,都称之为"不管三七二十一"。按说,三七二十一不过是乘法的计算口诀,可是为什么不说三六一十八或其它数字,而专说三七二十一呢?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古代均产生了地缘政治学的萌芽 ,苏秦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缘政治学家之一。他以“连横”之策说秦惠王 ,极其准确地分析了战国时期的地缘政治形势的真实状况 ,预测了秦必将统一全国。从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来看 ,战国早期 ,七雄并立 ,相互制衡。战国中期 ,七雄接壤 ,地缘冲突不可避免 ,秦国极其明智地避开与六国的正面较量 ,向西南吞并巴蜀 ,它标志着秦国从此与六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战国后期 ,秦势如破竹 ,统一全国。虽然秦惠王没有重用苏秦 ,但是秦国后来进行的统一活动事实上采用了苏秦的建议。用现代的地缘政治学理论结合苏秦的纵横说 ,以全新的视角 ,分析秦统一全国这一史实 ,从地缘政治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战国七雄的区位特征、邻国分布状况、人口、军队、资源、粮食产量与贮备量、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说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秦国广泛招揽天下的人才为其所用 ,实行变法 ,推行农战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武备 ,因此富强。从而可以规律性地得出结论 :秦统一全国是必然的。将地缘政治因素视为制约国力强弱和国际关系的首要变量 ,并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战略的主要依据 ,对我们处理当?  相似文献   

17.
马瑞芳 《社区》2008,(32):9-9
蒲松龄总考不上举人,跟他爱写小说有很大关系。蒲松龄是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从古到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淄川县东南有座小山,叫黉山,汉代大儒郑康成曾经在黉山上开过书院。黉山山后有个梓檀洞,鬼谷子曾经在梓植洞讲学,听讲者何人?有苏秦、张仪。苏秦、张仪下山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逐鹿中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我行,我可以     
王芳是个很自信的人,她说“在工作的10年中,我就是朝着自己的强项——管理岗位不断迈进、提升的。”王芳是个很明智的人,她说:“一个人一生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就可以了。”王芳又是个很谦逊的人,她说:“成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市团代会代表,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兼采“战国之权变”,记载苏秦、张仪事迹多有精确纪年;刘向校定《战国策》,亲见《苏子》、《张子》及诸子百家之书。《史记》、《国策》载苏秦合纵在前、张仪连横在后,无可怀疑。《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则为后人假托,并不可信。苏氏三兄弟都主张合纵抗秦,其活动范围与对待燕、齐诸国的立场惊人相似。加上此类资料相关背景不清,多无主名,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为后人冒名假托提供了方便。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类似材料,而且经过甄别毫不含糊地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司马迁“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以来,在有北京大学信息中心之称的“北大三角地”,每天都贴出两张“征稿启事”,向“北大边缘人”征集他们在北大的故事。此事立即成为北大校园内外的热门话题。 何谓“北大边缘人”?“北大边缘人”们自己给出的定义是:未具北大学籍和户口而在北大旁听、进修、工作和生活的人。 北大的燕园作证,“北大边缘人”由来已久。北大包容和造就的“边缘人”,充实了北大的历史华章,点缀出未名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