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我国新闻发言人常常因为发布词组织的结构、词语的选用、表情体态语等方面的低级错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遭受质疑。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新闻发言人举行发布会时如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选取“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部长王勇平通报事故进展情况的主发布词作为研究案例,进行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2.
政府新闻发布是积极公共关系实践的基本形式。本研究从公共关系和新闻发布的历史渊源出发,以积极公共关系连续体和太极模式为理论基础,对广东省6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布理念越倾向于以公众为中心,发布方式越倾向于对话,发布内容越倾向于情感性信息;对话的发布方式与发布内容中的情感性信息正相关;发言人的信息分享意愿可能是影响公众关注度的正向因子。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积极公共关系实践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发布理念;建立常态化多元对话的沟通机制;提升新闻发布内容的叙事共情力;增进新闻发布队伍的积极人格和文化共享性;构建跨媒介多层级的新闻发布生态。本研究既是对现有新闻发布机制的检视和反思,也是对积极公共关系太极模型的检验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来看,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由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及社会公众三要素组成的系统,三者之间互动的平衡与和谐度,决定着新闻发布会呈现的效果.新闻发盲人发布的信息是记者和公众“激励”的“响应”,激励和响应体现出新闻发言人与公众、与记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和谐或协商甚至争锋,最佳效果应是达到多方共赢,形成正和博弈.因此,组建优化的新闻发言人团队与公众及记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新闻发布会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布会不但发挥着各级组织和机构对外塑造形象、发布信息的作用,而且也是媒体和公众索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此,依据数年来对于新闻发布会这一话语类型的观察和分析,结合语言学、社会学、传媒学的科研成果,意在展现此类话语类型的总体交际特征,揭示话语执行者在选择语言、构建话论与延展主题过程中运用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5.
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性、高关注性和非常规性等特征,具有其它新闻事件新闻发布达不到的强大社会影响力.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传播管理中及时、准确、全面、权威地发布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真相,避免相信传言和谣言,进而拥护、支持和配合政府处置危机;有益于媒体在危机事件和公众间发挥正确的桥梁作用,避免恶意炒作,进而站在政府和危机真相的一边引导舆论;有利于政府驾驭舆论,稳定局势,避免危机事件还没有妥善处置,又冒出新的“传播危机”,进而迅速、妥善地处置危机.本文从功能、原则、策略、步骤四个维度,对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荣华 《理论界》2007,(4):132-133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动政务公开和透明,增进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从政府立场看,实施这项制度实质就是要政府部门在媒体环境中主动控制舆论,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必须说服民众接受其传播的立场、观点。本文运用传播学效果理论,从信源、方式及对象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说服效果,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执政到公共服务:重构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新闻传播体系中,政府新闻发言人理应扮演着政府政务信息发布者、政府诉求代言者和政府危机公关者的角色。然而,从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实践来看,还不时存在着新闻发言人角色缺位、错位和越位等角色迷失的现象。因此,必须结合正在积极推进的政务、党务信息公开,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党”的现实国情,尽快实现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从新闻执政到公共服务的角色重构。  相似文献   

8.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实现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保证,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委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如何认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养,细化党委新闻发布会的组织与实施,是保证这一制度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主动适应媒体时代对新闻发言人的责任要求,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具体职责,建立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工作问责机制,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履责能力,一方面满足广大党员和社会公众对党的工作知情和监督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党委新闻发布水平和传播效果,进而赢得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全面建立,而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新闻发布绩效考核与评估才刚刚起步。作为地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及机制运行效果研究主题,透过广东佛山市研究个案,发现佛山市各区和各部门新闻发布制度较为健全,突发事件舆论处置较为稳妥,政媒互动沟通较为积极,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此给予较高评价。同时也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少数单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新媒体发布平台建设参差不齐,政媒互动沟通不够充分、新闻发布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制度建设规范化、机构设置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新闻发布常态化与多样化,以及增强新闻发布针对性,明确舆情处置责任主体等将成为政府应对舆情传播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在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从国家部委推广到地方区级政府部门.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可从法律保障、新闻发言人在行政体系中的位置、新闻发言人的材料采信度、新闻发言人的传媒形象和公众信任指数等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2.
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政府应当做好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向媒体和民众公开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具,运用得当能够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指导民众与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形成合力,甚至能变危为机。通过对墨西哥联邦政府在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召开的每日疫情情况报告新闻发布会进行研究和评估,可以看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政府新闻发布会应当做到及时主动、真实详尽,并适当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江淮论坛》2003,54(6):19-23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渠道,是政府公关的重要形式。它是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行这一在现代社会广泛通行的制度,对于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信息透明,规范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民众的知情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着积极的国内、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大坤 《理论界》2007,(5):98-99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新闻评论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写作上向个性化发展;内容上从题材单一化走向题材多样化;立论重点转变为以启发引导为主;篇幅上呈简短化、小型化趋势;同时,新闻评论也开始走向开放式、群众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发布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发声器被广泛采用,在信息发布、了解民意、微博问政等方面表现出色。以"徐州发布"为个案研究对象,从微博内容、活跃度、传播力、引导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提升"徐州发布"影响力的策略,以期对新闻发布政务微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滕婧 《南方论刊》2007,(2):59-60
本文撷取责任政府这一视角,在简要界定责任政府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结合构建责任政府进程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责任政府视角下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闻信息产品在内容上由利益、精神、规则三重基本结构构成。它是新闻信息产品的事实基础和法理根据,它集中表达了新闻信息传播社会关系的一般内容和一般规则,决定了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正当性基础。在中国当前的体制背景下,新闻媒体组织既要承担特殊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又要谋求自身利益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张力,指的是整个新闻作品所包含的信息量,也就是其内涵和外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带给人们的传播效果和思维活动,能持续引起关注,进行深度挖掘,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性.在新闻策划中要凸现张力,一是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二是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即详细了解和题材相关的背景材料、现实情况,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认真分析、理性思考不断地对策划进行修整和完善.三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认真提炼主题.四是要有创新的思维,独特的视角.采编人员必须克服惯性、惰性,去挖掘新闻价值,寻求突破,追求特色.  相似文献   

19.
政府传播中新闻发布渠道的多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菲  白贵 《河北学刊》2006,26(6):220-225
在政府传播视野中,政府作为传播者,凭借权威的、独特的社会管理者和国家意志执行者的身份,独占核心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把关、整理和开发利用,期望达到对内推行政策,形成一致的目标和态度;对外塑造政府形象,与受众沟通,依据反馈信息调整政策。从完善政府传播效果出发,新闻发布渠道势必要以组织传播为主导,融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以高度整合的多元传播渠道,改变以往单向的、缺乏信息反馈、忽略非组织传播渠道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60-160
彭立撰文指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三化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法。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实质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的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二、新闻传播的“时代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