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代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应把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无形之物纳入生产资料的范畴;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  相似文献   

2.
先进生产力理论研究丰富和创新了生产力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该从宽广的视角看待先进生产力,由单纯的经济技术角度到扩展的宏阔的社会哲学层面。一般而言,先进生产力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二重性。先进生产力的判断标准应该是经济效率标准、具体时空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标准的统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中国先进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 《学术探索》2002,(4):16-18
本文就“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 ,力图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准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为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途径 ,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道兴  沈庆怀 《中州学刊》2002,23(3):134-140
经典生产力理论无法回答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借用牛顿力学和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包含“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的新三要素论,分析了这三种要素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为认识现代杜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先进生产力界定标准及其发展要求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践表明 ,教育的长周期 ,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投资效益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我们必须真正转变观念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教育投入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晓瑜 《理论界》2006,1(9):4-5
本文辨析了先进生产力并不等同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论述了把握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然代表当代中国多层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绿色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其本质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绿色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它是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必然 ,也是在新的水平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何关银 《学术研究》2002,1(1):16-19
江泽民同志“关于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述 ,其哲学意蕴是生产力认识论的重大突破。生产力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容。生产力认识论事实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对生产力认识论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代表先进生产力”论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蒋永穆  乔张媛 《东南学术》2024,(2):52-63+24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定义,明确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面、准确、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意涵,构建“一轴二力三高四维”的分析框架,系统剖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多角度深挖其背后所蕴藏的逻辑。其中,“一轴”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统领轴心;“二力”指新质生产力以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为目标;“三高”指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四维”指新质生产力以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延展。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新质态,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崇尚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注重协调,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倡导绿色,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厚植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推进共享,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10.
2000年2月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一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中首要的。第一位的是做好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社会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组成的,它是一个具体的历史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就是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大方向,具有智能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科学总结建国 5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 ,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 ,主动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的挑战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是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是其基础。中国的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与国际相比较而言的概念。历史上不同的阶级都曾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都有可能代表其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代表具有双重含义、双重关系。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先进阶级、作为先进阶级的利益捍卫者和意志代言人的政权和政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一些非工人阶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各阶层人民群众,扩大巩固其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才能有效地实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国际国内前所未有的历史条件。应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这一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本文围绕“先进生产力”这个核心概念,阐明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及特征,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并进一步说明怎样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喜 《江汉论坛》2001,2(11):35-37
生产力越发展,生产力的内涵就越丰富,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力"就是对生产力内涵深刻变化过程的最经典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进生产力既包括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生产力,也包括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为标志的生产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求以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主体;要求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要求以信息为资源;要求以灵活高效的科学管理体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力是超越了传统生产力的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传统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人类的生存困境、发展困境和生态困境必然要求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的生产力形态.生态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生产资源的可再生性、生产过程的可循环性和生产产品的生态属性.生态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主要体现在生态生产力更有利于生产力科学技术属性的发展,更符合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更能够推动人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居于首位的根本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党的阶级基础决定党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的全部历史说明党的活动是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展开的。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掌握“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含义,解决好“如何代表”和“如何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社会存在形式上的适度超前性;发展表现上的具体跨越性;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知识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和对劳动者主体性的关注性.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当代内涵,也是衡量一种生产力是否先进以及先进程度的高低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 ,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人是生产力的主体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滨 《东岳论丛》2002,23(4):47-4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启示我们对先进生产力作全面认真的研究。现代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 ,从现代科技革命视野出发去认识先进生产力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现代科技革命是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基础 ,同时科技革命影响着对先进生产力的把握与控制。在当前 ,为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倡导科学精神 ,同时还要深入解决科技与社会这两大系统的广泛融合和相互调适的问题。科技与社会调适是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