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读李伯重先生的<论学术与学术标准>①,对于文中浸润的纯正学术精神以及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忧患意识,我深为感佩.惟作者所说"学术就是学者在‘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探索工作",我觉此问题比较复杂.如此界定"学术",可能体现了"学术"的主要精神,但终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2.
尽管人类还不曾弄清每一个“世纪之交”或“千僖年”之于自身历史进程的实际作用究竟何如 ,地球村的居民早已借“跨世纪”的名义载歌载舞 ,纷纷为各行各业展望21世纪的前景。近年来 ,笔者时常碍于同行师友之催约 ,进退两难。惟当盛情难却之时 ,辄硬着头皮勉从一二 ,还忝为外埠两家学术刊物的“笔谈”联络员。虽并未成心与主流声浪过不去 ,却俨如外星人模样 ,凉水没少泼。大概也可以说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自己最忐忑不安的倒是动口太多 ,动手却太少 ,光耍嘴皮不啻犯史学之大忌。瓯越大地宛如风水宝地 ,确乎生生不…  相似文献   

3.
战争、文学和个人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孤岛.幼年时代,上海跟着周边的地区也沦陷了.等我开始记事,已经到了抗战胜利的时节.国民党政府还都、还沪的情景,我还能留下一些印象.对于整个抗战,我有一些混沌的沦陷区生活亲历,有"惨胜"后夸说"中美英苏四大强国"(这个排序不是过来的人不会有感觉)的清晰经历.特别是因为战争刚刚逝去,在家庭和社会上有许多活生生的口述历史在传播,我虽年幼,也受到浸染.  相似文献   

4.
家有"股神"     
股市火爆,一路看涨.老公眼红,一头扎进股海畅游去了.我提醒他规避风险,他反而笑我没有雄心,还说,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在江湖飘,就是不挨刀.我问:这是俗话吗?老公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6.
对华夏传统文化的整体反思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从人伦关系上规定了我们民族的行为规范的话,那么,道家文化则是从更深层的主体精神上注塑着我们民族的气质品格.似乎可以这样认为,"道"不仅是道家文化的最高哲学范畴,而且也是我们民族特有品格的基本准则——即抽象的观念对主体的规约从而使"道"转化为有感觉、有欲望、有痛苦、有欢乐、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一代又一代人的行动.本文将从老子对自然、社会、历史所作出的观念抽象的分析中,透视出老子之"道"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一、"惟恍惟惚"的自然之道"道"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无有定论,不过,对道的两个语义学的基本含义却无异议.道的第一含义为行走之路;道的第二含义是人之主张.当然,"道"的范畴在道家文化体系中的含义较之于语义学的这两种含义来说要丰富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7.
"瑶瑶,快点!快下来!"纪初夏那个大嗓门又在楼下叫了. "来了!"我飞奔下楼,嘴里还塞着一大口油条. 纪初夏接过我的书包,没好气地说:"你不要每天都赖床好不好?每次都要我叫十几遍才下来."  相似文献   

8.
妻子下岗后,在深圳打工的妻弟来电话说,他在那里混得还不错,让他姐过去帮帮忙.办完相应手续,临别时妻对我和儿子说:"有啥事你们爷儿俩好好商量."  相似文献   

9.
母亲去世才半年时间,父亲便在老年活动中心觅上新欢了.前两个月还在母亲的遗像前黯然垂泪,如今出门打领带,皮鞋擦得亮亮的.我真为母亲难过,四十多个春秋,母亲像保姆似的侍候父亲,难道大半辈子的情分,这么快就一笔勾销了么?我恨那个缠上父亲的狐狸精,到了"四十七八,垂死挣扎"的年纪,还作小鸟依人状靠在父亲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章一禀宗经法古之宗旨,但基于中国文化本身蕴涵的创新通变基因,历代文章家致力于文法创新.唐宋时期,主要着眼于文辞创新,韩愈明确提出"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求创作时"惟陈言之务去";针对自铸伟辞所导致的艰深奥涩流弊,黄庭坚提出融化前人陈言的"点铁成金"之法.明清时期,文法理论由文辞创新转入篇章行文之法的求变,明代秦汉派对秦汉文章创作内在规律有所关注,唐宋派则师法偏重篇章布置之法的唐宋古文,唐顺之"本色论"从"心源"上寻求文法来源,在破除死法的同时也隐藏着师心自任的危险;清代则多以识量破死法,在熟稔古法的基础上,以异识卓见融古法于自我,在创作时实现我与法之间的融通无碍.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在<人才工作决定>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倡导科学的人才观.高等院校是先进生产力的繁育基地,是先进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基地,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业之前,我也是打工族的一员,如果不是那天的偶遇,可能我还在延续我的打工生涯。 那天我正准备外出,看到一个摆摊擦鞋的阿婆,我想她一大把年纪了还干这个,生活肯定挺苦的。我随口问了一句:“阿婆,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 阿婆头都没抬便说:“千把块吧,勤快的话还可以多挣点。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上,中部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河南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需要亿万中原儿女用一个又一个出彩绘就浓墨重彩,需要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更大的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后,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未来百年,我们前瞻30年,提出河南需要打造中原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的社会变革思潮中,梁启超以"小说界革命"为手段开启民智的思考,试图把文学作为改良社会的工具.之后,鲁迅也从强国的角度,提出以摩罗诗警醒民众的"立人"主张,现代意义的"个性解放"引进国门.至五四时期,在反对封建文化的时代浪潮中,"人的文学"浮出水面.这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观念的变迁,展现了"现代性"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5.
牵挂     
40年前,我曾经是一名知识青年。我插队的地方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公社,此地位于阴山山脉以北,属于河套地区。“黄河九害,惟富一套”,这里很少受到黄河的肆虐,而且有丰沛的水利灌溉,是个产粮区。这里的人没有饥腹之忧。我在这里的几年,还真没听说过知青有谁闹过饥荒挨过饿的。  相似文献   

16.
幼时读陈樨常的《中国上古史演义》,其中的一个故事引起了笔者极大兴趣:"汤既然以武功建国,诸侯对他自然十分敬畏,汤便以仁厚来收揽人心.一天,汤出外游玩,看见一个农人在树木上挂了一个鸟网,挂好了,在网下面祝告说:'不论东西南北哪一方面来的鸟,都飞入我的网里.'汤说:'你不要太过分了吧!哪里可以这样网尽杀绝?'便叫他把网放开三面,只留下一面,替他祝告说:'要飞去左边的鸟儿,便往左去.要飞去右边的鸟儿,也便往右去.只有不听我的话的鸟儿,才进入我的网.'各国听见汤这样说,都说汤实在太仁爱了,对于飞鸟都这样的仁爱,还能虐待人民吗?大家就都愿意听他的命令.后来把宽大的政策叫做'网开三面'."当时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典籍,我却愿意相信它.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关心中国前途与命运,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对"资本"的针砭入木三分,尤其对中国农村的观察细致入微,为其改造与建设,身体力行.他将中国定义为村落社会,也符合历史的真实.然而,他以中国属"村落社会"性质为理由,反对"商品",质疑"市场";反思"强国之道",力主"农业立国";阐扬"乡学"传统,倡导"孔家生活",又说明他寓于"乡村建设"思想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具有迂阔空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新石头记>稍借了<石头记>中某些因子之"旧",极写了当时现实与作者理想之"新",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创新,而不是"自杀".小说在批判当时的"黑暗世界"时,用较多的笔墨写了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他对国民精神的关注,同时借此暴露了统治者的丑恶嘴脸.他倡导实行"文明专制"与普及儒家"固有道德"来构建一个"文明境界",是在寻求一条合适的强国复兴之路.全书激荡着一种忧时救世、爱国自强的精神,所写理想中的中国举办了万国"博览会"与"和平会"时,作者感叹:"中国也有今日么!"这正是他的强国复兴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妇职勤兼鬻子勤。生孙幸贵苦还欣。共姜誓志诗长在。命伯陈情表尽闻。地下相逢知有泪。图中无恙欲何云。神州异日桑成海。惟竹惟松傥护坟。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互动是由互动的双方各自以"我"为一方与对方的"我"进行的.由于"我"可看成是由"心我"和"口我"组成,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个"我"在参与社会互动,首先需要对"我"进行研究,然后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视角探讨"心我"和"口我"何以一致或不一致,进而研究个性、道德、文化以及法制等因素对"心我"和"口我"的影响,最后就互动中"口我"与"心我"一致或不一致的正负效应及其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