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士州 《社区》2010,(36):44-44
生鱼片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一项特色。极重养生之道的日本人,能对吃生鱼片行之有年,可见其中必含有其饮食智慧的独到之处。生鱼片入口刹那,印象如果只停留在满嘴的滑腻口感,抑或是芥末酱的冲鼻刺激感,那还真是所知有限,因为它带给你的可是百分之百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2000年日本人的寿命创历史纪录。女性平均寿命为84.62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7.64岁,分别比上一年又增长了0.63岁、0.54岁。日本人为何长寿?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员从日本居民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医疗保健条件及气候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日本人的食物构成较为理想是一条重要的因素。日本人的日常膳食主要是大米、黄豆和鱼类。这些食物含有很高的蛋白质。黄豆素有“植物蛋白王”的美誉,黄豆制品可以有效地避免血管壁破裂,并能预防血栓的形成,还含有抗癌的成分。日本人喜欢吃鱼。鱼肉结缔组织少,富…  相似文献   

3.
老京城人喜好尝鲜儿,还特讲究个老礼儿。拿吃鱼的事来说吧,逢年过节,满屋子人、满桌子菜,必定有一条烹制的活鱼上桌。怎么说来着,叫“无鱼不成席”,“连年有鱼”。  相似文献   

4.
陈述 《北京纪事》2013,(8):20-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吃”早巳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基本生活层面上升到了一种文化高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吃得起”,而要“吃得好,吃得踏实,吃得安心”。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06,(1):44-44
日本人喜欢吃鱼,不光是吃鱼肉,几乎鱼的所有部位都吃,就连鱼刺和鱼骨也都会吃得干干净净,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古以来就有吃鱼骨头的习惯。日本很多营养学家对此做过充分的研究,认为经常吃鱼骨头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高收入、高物价,酝酿了“品类的奢华”,折合人民币几百元一公斤的大米、上千元一份的寿司生鱼片,在日本随处可见.不是日本的生产成本高,而是狡猾的日本商人,深谙“品类奢华”之道. 在日本,最贵的大米是“越光”,即使在其产地也是如此,一般的中产阶级,根本不可能经常购买. 我问过一个日本年轻人,越光大米真比几元钱一公斤的普通大米好吃100倍吗?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2,(21):59
都知道吃鱼有益健康。近日,日本《朝日周刊》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又给吃鱼增添了健康的新理由。6月,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表一项研究结果称,吃鱼能减少患肝癌的风险。该中心对约9万名45~74岁的男女做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最终得出上述结论。该中心研究部长津金昌一认为,吃鱼之所以能预防肝癌,主要是由于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炎症,可预防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7,(8):36-36
糊涂活了26岁。被生活误导了27载。小学时候不喜吃鱼,爸爸对我说:“孩子鱼吃得越多能让人变得越聪明。”我置若罔闻。一次老妈做出了很有特色的火培鱼,我与老爸协定:吃一条5毛钱。结果,当月老爸的私房钱宣告破产。从此以后,我见到鱼就想吐。大学里。我自以为禀赋过人,主动把鱼让给学友们吃,并以老爸之语戏谑。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真狂,还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这两看法相互排斥,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有分歧的。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对“狂人”形象的一个看法。 就作品中“狂人”的言行看,他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狂人,因为他的言行完全具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一)幻觉妄想。“狂人”一直幻想别人要吃他。他怀疑赵贵翁,赵家的狗,村里的人,医生,以至于他的大哥;他把周围的人的言行,把他所看到、听到的一切,统统都同吃人,或者很快就要吃到他自己,联系起来,作为论据。(二)思维破裂。“狂人”的思维是跳跃的,往往第一个想法和第二个想法之间没有现实的逻辑联系。他可以从“月光”想到“赵家的狗”,从“鱼的眼睛”想到“一伙吃人的人”,从“捏起筷子”想到“妹妹死掉的缘故”;这些现象虽然都被他集中在吃人这一个意念上,但在现实中却并无直接联系。(三)感情不协调。“狂人”怀疑别人要吃他,有时觉得自己“怕得有理”,“真教”自己“怕”,有时又“不怕”,甚至“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鲁迅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2,(31):59-59
都知道吃鱼有益健康。近日,日本《朝日周刊》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又给吃鱼增添了健康的新理由。6月,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表一项研究结果称,吃鱼能减少患肝癌的风险。该中心对约9万名45~74岁的男女做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最终得出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吃鱼有三忌     
啸尘 《百姓生活》2011,(4):54-54
第一忌:活杀现吃 在传统观念中,食物吃新鲜的最好。因此,不少人也都以为,只有活杀现吃的鱼,味道最鲜美,营养也最全面。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在一个小渔村碰到了刚刚靠岸的一艘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船上栽着几条大的金枪鱼。银行家问他捕到这些鱼需要多少时间。渔夫回答说,“要不了多少时间。”银行家又问,“为什么不多捕一些鱼呢?”渔夫说,“这些鱼足够一家人吃了。”银行家又问道:“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渔夫说:“我睡个好觉,钓  相似文献   

14.
问:我患有老年黄斑病变,有人建议我多吃鱼,不知吃鱼与此病有何关系,请介绍一下。答:此说法可能基于最近《眼科学文献》刊登的文章。该文章称,吃鱼肉能预防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眼部退行性疾病——老年黄斑病变。研究显示,每周吃两次鱼的人患老年黄斑病变的概率比不吃鱼的人要低36  相似文献   

15.
程应峰 《中华魂》2014,(24):56-56
自从思科的首席执行官钱伯斯有了“快鱼吃慢鱼”一说,很多人似乎变得明白起来,在互联网经济下,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会很快在哪里重新组合。外在看起来也许是风平浪静的茫茫大海,而隐藏在海底的却是生物弱肉强食的竞争——以大吃小的方式生存。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吃有鱼”、“出有车”,生活幸福:可与此同时,不少人却很不“性”福。许多发达地区的男子出现性功能障碍,不得不求助药物,以至于“助性”药品充斥市场,且花样不断翻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人进入了一个误区,放弃了与生俱来的蹲姿才造成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成天吃白馍大米、肉蛋鱼,天天像过年,把人都吃腻了,时常觉得没胃口。为改善一下口味,吃个稀罕,我叫老伴打了一顿“搅团”。吃着美味可口的“搅团”,不由勾起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搅团”多用粗粮做成,是当年穷人的家常饭食。如今,人们很少吃它,青少年甚至连“搅团”为何物也弄不懂了。“搅团”又称“糊涂”。因它不费牙齿,很适合老年人食用,故也称它“老人喜欢”。据了解,在过去,“搅团”不仅家乡人爱吃,邻近的山东和西北人也爱吃。西北人把“搅团”称“撒饭”。虽叫法不同,但做法吃法却大同小异。小时候,我总觉得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喜欢吃面,而且喜欢站着吃面,为此,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立食面店。目前立食面店已经成为日本一道独特的风景,而这种站着吃面的方式也成为日本特有的“快餐”。  相似文献   

19.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7,(20):22-24
南宁人爱吃、好吃,这话一点不假,并且包容性很强,对于外来美食一概来者不拒。据业内人士介绍,南宁人是"三年三吃",以1994年~1996年为例,1994年,南宁人吃柳州狗肉,次年改口桂林黄焖鸡,一时吃得全城"鸡飞狗跳";1996年,南宁人奇招再出,吃出广西,那一年的川菜酸菜鱼直令南宁鱼贵,友人相见多是询问"你吃酸菜鱼了吗?"全城一片"酸辣"。从此,北辣、南甜、西酸、东咸纷至沓来,邕城餐饮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八方菜系谁领风骚?  相似文献   

20.
1918年,鲁迅发表了他在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狂人日记》,这是一部以“吃人”为主题的小说;1936年9月,鲁迅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又是以《死》作为篇名的。也许是巧合吧,鲁迅在新文学史上的创作历程就这样以死亡(“吃人”和“被吃”)始又以死亡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