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秉颐 《学术界》2007,(6):143-149
现代新儒家学派是在"五四"以来的文化论争中形成、发展的,它首先是一个思想文化学派,有着特定的文化立场,即在现代条件下重建儒家价值系统,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这种文化立场是现代新儒家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基本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之所以成为现代新儒家的本质特征所在,因而也应该是界定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标准.依据这个基本标准,我们可以舍弃现代新儒家学者之间不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而把握他们的共同特质,从而真正将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特定的学派、将现代新儒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思潮来看待,立足于近现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去深入认识现代新儒家和现代新儒学.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在中国激起了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作为对全球化的一种反省 ,现代新儒家反映了中国思想界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和选择 ,涉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梁漱溟、冯友兰、徐复观为现代新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 ,从理论创造、思想影响上探讨了其文化保守主义值得重视的合理内容 ,评析了其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评说新儒家     
作为一种学术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家出生于五四时期。本世纪20年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传统价值系统开始解体,在国内出现激烈反传统主义的情况下,一批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欲图通过弘扬儒学,保存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同时吸收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想,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的冲击。这个学术思想流派,即现代新儒家。它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宋明理学为依傍,有着强烈的救世立场,力图恢复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用儒家学说融合、会通西学而谋求中国的现代化,以自立于…  相似文献   

4.
武圣强 《阴山学刊》2006,19(3):70-73
国内外广大学人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等看法不一。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的时代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它必须首先证明它在现时代的时代价值。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这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这一文化思潮对全盘西化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驳论中得到比较细致却又是病态的发挥,但其病态的文化理论体系中又包含了合理的理论和方法论成分。认识现代新儒家与当前学科研究的关系可以在“一元统领下的多元互动”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通常理论界认为,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是被内在的政治文化条件所推动的,而这种政治文化条件是由一种转化了的儒家伦理所提供,社会因此变得富裕起来,成为既区别于中国社会又独立于西方体系的新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自由经济加权威体制作为基本的特征,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繁荣和政治多元的局面,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以东亚为哲学视域的新儒家据此向人们提供一个传统文化转生的摹本,并论证儒家伦理原型具有现代化潜力.其实,这只是一种应然的推断.新儒家学说作为已经变异了的伦理精神,虽然表明东亚儒学与社会发展之间具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儒家·现代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和新儒家代表了以西学消化中学和以中学消化西学的两种文化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长短互见、功能互补。“五四”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缺陷,却泯灭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潜能;新儒家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却有意无意地为传统文化的不足辩护。“五四”开辟了一条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长河,造就了中国文化范式的革命,新儒家开启了一条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大流,以扬中国文化之所长。在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既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自我转换或转型的潜能,重铸民族灵魂,又要引进西方文化的结构和格局,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蜕变,也许这就是建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方松华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乃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论题既关系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世纪难题,又牵涉到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业已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方兴未艾之际,它便...  相似文献   

8.
金小方 《理论界》2006,(11):158-159
学术界对于方东美思想定位有很大分歧。对于方东美的思想属性,依据方东美的思想特征,对照余英时对“现代新儒家”的定义的分类,可以得出新儒家、新道家、非儒非道或亦儒亦道的不同结论。方东美的思想特质在于探寻中国哲学的精神,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最终归本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近百年来儒学研究中的焦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为影响深远的儒学现代化的尝试,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的建构理路、争论焦点和面临的困境,深入探究儒学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遇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大事.以往学界过多强调新儒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甚至拒斥的一面,其实,现代新儒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既有开放式的探讨,也有深究式的接纳,甚至有透悟式的切解与为己所用的持论.必须看到,百年来的新儒家,还一直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进化论传播过程中.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本身就一直伴随着进化论的深入人心与中国现代化的前行步伐.新儒家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中理解并认识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隋思喜 《兰州学刊》2012,(10):52-56
现代新儒家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思想内容的创新是以中西文化关系为"场域"进行的,对儒学现代化问题的探索也是在如何认知中西文化关系中展开的。他们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三种范式:第一代新儒家认为中西文化关系是涵摄关系,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是以儒学的态度接受和改造西方文化,其思维方式是线性相续思维;第二代新儒家主张中西文化关系是贯通关系,实现儒学现代化的途径是儒家心性之学开出民主和科学的新外王,其思维方式是两两对列思维;当代新儒家主张中西文化关系是对话关系,实现儒学现代化的途径是在"共同意识"的基础上重申儒学的德行伦理和人文精神,其思维方式是"理一分殊"思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学术界的现代新儒家对儒家道德进行了新的阐述。梁漱溟、冯友兰、贺麟、徐复观、唐君毅、杜维明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儒家道德观。经其诠释,儒家道德观成为一种以“心性学”为“枢纽”,建构在道德形上学基础之上的、由天道而人道而现实的规范律令,成为能够贯通社会伦理礼法、内心修养、宗教精神及形上学的系统理论。现代新儒家道德观是历史的产物,是对时代需要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唤醒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向往。儒家美德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一度在工业化过程中失去方向的儒家美德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新儒家与文化重建徐文明现代新儒家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以复兴和新创儒家文化为标帜的一种文化思潮。其肇始于大陆,兴盛于港台,流行于海外,近年来更有席卷东亚、风靡世界之势,成为时下最为令人注目的显学。新儒家开创来,贤圣辈出,大师林立,宗旨目的虽然无异...  相似文献   

14.
儒家现代性的结构要素主要体现在:共同体精神、秩序精神、重商精神和市民精神等方面.这些精神能够促使儒家社会的现代工商伦理体系的形成.儒家现代化只能来自于自身的传统社会,在传统文化的自身更新、改造与儒家世界的现代社会建立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模仿"西方,而是需要利用传统资源来确立和发展儒家世界的现代化.对于中国如何更新传统文化,建设文化中国,则是需要结合新旧、会通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中国文化生命的更新及其创造性的转化.同时,也要学习东亚现代化进程中儒家现代性的"更新与重建",共同形成儒家现代性的核心内容,彰显儒家现代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述评武东生具有现代性的道德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如果从鸦片战争算起,这一实践进程已经有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现代性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正视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现代人道德生活的实际影响及其应有的作用、意义,一直...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提出与论争,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对基督教与儒家学说进行了比较以及反思了“资本主义精神”之后,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只有基督教的文化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能够培植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而儒家的道德伦理,由于要求人们去适应现世秩序,因而是无法成为产生资本主义的精神力量的。其次是由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以及这一时期港台新儒家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作的努力,促使人们重新反思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  相似文献   

17.
陈孝忠 《河北学刊》2012,32(2):189-192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传统儒家便面临着一个现代转化的问题,新儒家在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过程中选择了民主作为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核心工作。民主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在制度层面上,古代中国的君主世袭制度无法摆脱一治一乱的循环局面,要打破这一局面,唯有系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在文化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民主思想的因子,而只有发展民主制度才能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其道德主体的地位,儒家所倡导的天下为公、人格平等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新儒家剥离掉传统制度而强调心性之学的重要性,认定中国文化为一活的"客观的精神生命",这正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思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一浮先生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第一代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其学说与熊十力、梁漱溟,以及新儒家之“第二代”、“第三代”诸贤相比,显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为,现代新儒家具备四方面之特征:(1)提倡儒学之第三期发展;(2)对传统学术进行哲学化之建构;(3)突出东西文化之对立;(4)具有现代大学之背景。然而这四方面之特征在马一浮学术思想中似未完全具备。另外,马一浮虽与熊、梁诸新儒家学者交往甚深,但在一些学术观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在某些程度上说甚至具有根本意义。以此,我以为马一浮不属于现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19.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许宁 《学术研究》2002,(9):28-31
现代新儒家对文化与人的基本关系作了细致深入的考察 ,着重探讨了文化定义与人的生活 ,文化类型与人生态度 ,文化价值与人生境界 ,文化发展与人的创造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推演、生发、建构起现代新儒家的文化哲学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