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是受王国维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点的影响,“宋后无词”说颇为流行。因此,对清代词学的研究,也一向偏重词学理论而冷落词的创作。即使有论及词作的,也多集中于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个别大家。这种偏颇的格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由严迪昌先生《清词史》的出版打破。继此之后,关于清词研究的专著,唯见叶嘉莹先生的《清词论丛》和张宏生先生的《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建构》)。考虑到这一学术背景,张著的问世,无疑是清代词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建树。对研究对象价值、特征的总体认识,通常是学人在…  相似文献   

2.
<正> 晚清以前,学者治杜,主要是对杜诗的搜集、校勘、杜集的整理、编订、注释与评点,尚无所谓研究论文,而真正以论文形式研究杜甫蔚为风气者,则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自1911到1949年建国前夕,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发表于各种报刊的论文共一百二十二篇。下面就这一时期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归纳几个问题作一简括综述。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恋人“入宫”问题商榷刘德鸿拙笔《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①(以下简称《释真》)发表后,先后看到了马乃骝先生的《饮水诗词研究拾零》②和《读饮水词札记》③两篇大作,并按马先生文中所示,拜读了姚崇实先生的《纳兰性德婚姻略考》④。马姚二先生于...  相似文献   

4.
<正> 摆在我们面前的数字相当形象,以至用不着多加解释,就能给人们清晰的概念。从一般公认的中国比较文学发轫之作——王国维的《尼采与叔本华》发表时间算起,根据统计,1904年至1949年共发表研究论文390篇。其中,二三十年代论文数量较多,共268篇,占68.72%。这一时期,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奠基期。1950年至1969年,由于种种原因,学科处于压抑状态,发表的论文篇目为149篇,年平均数低于前45年。1970年至1978年,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酝酿期,前7年论文篇目共118篇,平均每年16.86篇,后2年共74篇,平均每年37篇。1979年,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讯号——钱  相似文献   

5.
清代词坛,词人辈出,词作如林,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其光辉的成就却长期受轻视。就是与朱彝尊.陈维崧齐名的词家佼佼者纳兰性德,涉猎者也寥寥无几。近几年,虽陆续有人著文论述其人其词,但对其作全面深入研究的著作还没有。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天骥同志的新作《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立论新颖,较全面评述纳兰性德及其词的专著,它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纳兰词的成就和重要地位的认识,推动对清词的研究。本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评价了纳兰性德词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和特色。纳兰词现存三百四十八首。论者一般认为纳兰词的主要内容有四:写爱情、悼亡妻、厌仕宦、歌友谊。本书除用四个专题深入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外,还增加两个专题:“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相似文献   

6.
晚清词家况周颐把纳兰性德誉为“国初翁一词人”,又认为“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下了三百几十篇优秀的词作,足以垂之久远。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也未为后人留下系统的词论之作。他的创作理论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里面,也渗透于他倚声填词的创作实践之中。而发掘他的词论,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纳兰词时必须予以探讨的课题。一近来不少论者注意到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题为《填词》的七言古诗:  相似文献   

7.
徐孝先     
《理论界》2007,(8):F0002-F0002
徐孝先,1949年生于重庆。1979年到1983年就读于辽宁大学中文系,1985年到1987年于辽大中文系文艺美学班攻读硕士课程。1983年至今,在辽宁商务学院、沈阳工程学院从事中文及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发表美学论文20余篇,其中馐德教育中的审美渗透》、《“比”、“兴”浅探》等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清词选本选型多样,各阶段的清词选编选也显示出各自特点。清词选本在词学史与民国词史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有助于我们对清词文献的整理,也有利于对清词史的把握;既可为清词的编选提供借鉴,也有利于从考察民国词人的创作理论来探寻民国词坛、词风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辛弃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三十八年来的辛弃疾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66年是基础阶段;1966年到1976年是倒退阶段;1976年以后是深入阶段。第一阶段有论文(据不完全统计)52篇。同时还出版了一批专著,其中以邓广铭先生的《辛稼轩年潜》、《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三种著作为突出代表。此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辛弃疾及其爱国词的认识与介绍。走一代的词学研究者尤榆生、夏承焘,唐圭璋、冯沅君、吴则虞、程千帆等先生都撰文论述辛词。关于辛词的艺术特性,各家论文略有触及,虽然  相似文献   

10.
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吏上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家。毫无疑问,古老的汉文学传统、同时代汉族文人的思想和作品风格,影响和规范了纳兰词,但纳兰性德毕竟是满族人,又生活在满族“初入中原”时期,我们不能忽视清初满族的精神气质、心理内涵对纳兰词个性形成的重要意义。本文尝试性地以纳兰性德的满族文化背景为依托,联系其个人的处境、心理等因素,探索纳兰词的个性之源。 纳兰性德出生的1655年,满族入关刚过11个年头,顺治亲政仅仅4年,虽然政局早就明朗,满族对整个中国的统治已成定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是中共党史研究中重大而又崭新的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够。近年来,这项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七九年到现在,已发表的论文、资料(包括资料性文章)和译文达二百五十余种(册、篇)。本文仅就有代表性的问题、观点和论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承继七子之风 ,以复古为旗号 ,提倡古雅 ,反对俗艳和俗谐 ,通过对从宋至明某些词学现象的批判 ,提出向上一路 ,确立创作榜样 ,应接了晚唐五代的词学传统 ,并在新的时代中予以升华。云间词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 ,开创了推尊词体的清词复兴之路 ,启发了朱彝尊、陈维崧、张惠言等人在词学上的进一步思考 ,对清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3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人对巴金及其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侧重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巴金研究状况作一宏观的考察,以期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些做有益的思路与设想。1对巴金及其创作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三四十年代的研究、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及八九十年代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第一阶段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巴金及其创作的介绍、评价、研究文章共170余篇,其中称得上研究论文的为数甚少,主要还是带有随感特点,类似于书评性质的文章居多。这个阶段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金创作在当时…  相似文献   

14.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的纳兰性德投书客居潞河的朱彝尊。这时,朱彝尊主持编选的《词综》已在上一年着手,他与陈维崧合刻的《朱陈村词》更是早就蜚声朝野,而纳兰的《饮水词》要过四年后才正式刊行。名动天下的竹垞与陈髯恐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少年公子,日后在清初词苑会成为与他俩鼎足而三的又一名家。纳兰性德曾被推许为“国初第一词人”,这未免过誉。不过,当朱彝尊与陈维崧双峰并峙,从康熙直至嘉庆年间的词坛风尚,不是追慕姜(夔)张(炎)就是学步苏(轼)辛(弃疾)的时候,唯独纳兰能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至少应该说,他是清初在朱、陈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词生前就享有盛誉。“内家争播管弦声”,这是姜宸英在纳兰三十寿辰时的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这是纳兰病逝十年后曹寅追怀的诗句,都说明纳兰词脍炙人口的盛况。纳兰身后以迄清末,评价纳兰词者不乏其人,虽立论或有轩轾,都不能不承认纳兰在清初词坛的特殊地位。无疑他是清词中兴运动中具有影响的作家。这里,我们想就纳兰词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1998年2月第2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笺注》)是第一本将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全部注释的著作。它以冯统《饮水词》所收348首为依据,按爱情篇、友情篇、塞上篇、江南篇、咏物篇、咏史篇和杂感篇七大类分类编排,于每首词后先作“说明”,后出“注释”。“说明”类似简评,颇中肯綮,给人启迪。“注释”则大多精当准确。然而,笔者捧读《笺注》时发现  相似文献   

16.
张世斌 《江淮论坛》2005,(2):171-173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被并称为“清初三家”,而朱、陈二人都曾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开创浙西、阳羡二派。纳兰虽未开宗立派,但其词学见解、思想在诗、词、文中亦多有涉及,而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重点论述纳兰词学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自建国之初的1950年至1976年,全国报刊发表有关杜甫研究文章约六百余篇。其中,五十年代约一百四十篇;1960年至1966年上半年约四百六十篇;1966年下半年至1972年,七年当中无一篇文章;1973年至1976年不足二十篇。仅就此不尽完全的统计数字,即可表明这二十七年间,经历了几次升沉反复。从杜甫研究论文的一角,当可窥见整个古典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发展变迁的一斑。从五十年代初,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作指导,尝试着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对杜甫及其诗歌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局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在关于杜甫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杜诗的产生和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在对杜诗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分析上,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大大超越了前人。冯至先生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岭南的词学研究在已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之后,年青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成就卓著的,应推汕头大学副研究员张惠民君。惠民君在发表了十数篇有影响的词学论文之后,编纂了《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合作)、及近40万字的《宋代词学资料汇编》,近日又发表研究新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把自己从事的宋词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从词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欧阳炯《(花间集)叙)})说起,深入探索了宋代词学审美批评史上的四大高潮的代表人物:高擎“自是一家”理论旗帜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围《亚洲研究》杂志1981年各期共发表了二十多篇有关中国历史的论文和书评。其中有三篇论文直接评论我国史学界著名学者和教授,如刘大年、陈振汉、傅衣凌、李文治等二十多人的著作,评述了我国打倒了“四人帮”以后的整个史学界的学术论争。这三篇文章的译文将自今年五月起在江苏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国外社会科学情况》上分期刊载。现简介三篇论文的题名、作者、主要内容如下:1.《从对农民造反的讨论看毛以后的中国史学界》,载该刊1981年第二期。作者刘  相似文献   

20.
周禾,男,1946年生,湖北汉阳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字硕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中国屈原学会会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已发表屈原和楚锌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包括《<离骚>:屈原心灵的结晶——从创作心理看<离骚>(载《江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