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越来越重视用非经济因素来解释人口变动的原因。我们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来分析、论证文化因素对生育率的重要影响。我们选择总和生育率为因变量。自变量中选择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代表总的经济水平,每千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代表文化水平,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代表城市化水平,每千人拥有(病)床位数和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代表医疗卫生条件,我们发现这些自变量与总和生育率的零级相关系数都在0.34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一)各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反映全区就业人数稳步增加1.全区就业人数稳步增加.2010年全区就业人数为1184.67万人,同比增加42.2万人,增长3.69%.其中城镇就业人数465.19万人,增加25.69万人,增长5.85%;乡村就业人数719.48万人,增加16.51万人,增长2.35%(全区和城镇就业人数中不包括城镇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和自治区统计局成立56周年,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和全区统计暨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召开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统计人期待已久的全区统计系统职工文艺汇演.这是一次展示统计人风采、展示全区统计文化建设和统计人精神风貌的盛会.参加演出的近200名演职人员带着全区统计系统3000多名干部职工的重托,一路风尘仆仆地从全区各地欢聚在首府呼和浩特,迈上了这绚丽缤纷的统计大舞台,接受着各级领导和全区统计战线干部职工的检阅.……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虑人口、政策、经济、技术水平、医疗服务供给和居民收入6个维度共12个影响因素,以Lasso回归方法进行降维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卫生支出占比;每千人口医生数和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婴儿死亡率对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有正向影响,政府卫生支出占比、社会卫生支出占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对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全区统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区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全区统计事业迈人新阶段、实现新发展之际,自治区统计局启动实施全区统计“双基”建设工程,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区统计系统的一件大事,必将会对全区统计事业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在自治区统计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灵武市的统计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较快发展,但由于统计基础薄弱、基层统计工作发展不均衡、外部工作氛围不浓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1993年12月14日,闵行区人民政府召开区长办公会议,对全区统计工作作了专题讨论。区统计局长陆明在会上对全区统计工作现状和改革设想作了详尽汇报,得到区领导一致赞同。为使全区统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区长办公会议决定:建立由各有关委、办、局、行领导20人参加的闵行区  相似文献   

7.
数字看青海     
西宁市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卫生资源总量逐步增加“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服务效率,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促进了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西宁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支出为6.45亿元,是2005年的3.24倍。全市医疗卫生基础水平不断提高,到2009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类卫生机构536个,共有床位数1.43万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53张,分别比2005年增长19.91%、72.43%和64.07%;卫生技术人员从2005年的8986人增加到2009年的13259人,年均增长1.10%,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05人,比2005年增加1.74人。海西州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自2004年中央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以来,全州认真落实补助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农牧户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全州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截止2009年,全州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已累计投资1067万元(...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我区在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依靠党的领导,全党动手,放手发动群众办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育事业登上高峰.现在在校学习(包括大、中、小学,业余中、小学,红专学校及扫盲入学人数)的总人数的有89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5.5%,平均每2.2人中有一人参加学习;全区平均每382人有一个中学生;每1,111人中有一个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就业的影响   据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2009年1-6月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3.6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7%;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5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4%;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4.03%,比2008年末低0.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状况思考 2005年底,西吉县总人口46.3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市的8%和32%,是宁夏第一人口大县。土地面积469.50万亩。分别占全区、全市的5%和28%,其中耕地面积174.2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77亩,人口密度146人/平方公里,高于标准水平120人/平方公里,是一个资源薄弱负担较重的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1.
一、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较单一的个体户发展成为如今以个体户为主、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加的新格局,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迅猛发展的态势."十一五"期间,西藏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速达20%以上.截止2010年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0.15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9.4万户,注册资金28.5亿元,从业人员21万人;私营企业7250家,注册资金192.31亿元,雇工人数13.1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320家,投资总额6.5亿美元.201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40.2亿元,占全区各项税收总额的82.9%.全区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就业岗位33.5万个.  相似文献   

12.
建国五十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的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一支门类比较齐全、专业和学科基本配套的科学研究体系。1998年,全区各类科技机构已达1150个,其中民营科技企业800多个,国有独立研究和开发机构157个。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698万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3795万人,少数民族科技人员108万人。中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1608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38%。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含量的增加,各级政府对科技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据统计,199…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全区人回的发展状况内蒙古自治区自1947年建区以来,人口发展很快,从1947年至1994年末.全区人口总量已从561.7万人增加到22605万人,47年内人口净增了1698.8万人,增加了四倍多。从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全区人口在47年一57年的十年间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人口增长率高达6058%。,六十年代平均人口增长率也高达30.02渐,七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全区年均田长率下降25;86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最初实施时较为困难,因此人口增长率仍高居不下。八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已成为我国的一件头等大事,是…  相似文献   

14.
20O2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创历史新高。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之一。去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达1196.9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26.3%;旅游业总收入达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其中,全区接待海外旅游者43.94万人(次),同比增长9.88%;国际旅游创汇1.49亿美元。同比增长8.76%。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逐步建立起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区医疗卫生部门防病、治病能力。解放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状况非常落后,疾病丛生,地方病、传染病猖獗,人民的健康水平十分低下,人口平均寿命不到35岁。到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内蒙古地区仅有卫生机构55个,医院病床519张,卫生技术人员有5979人,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有0.09张、医生仅有0.8人,在这些卫生机构中绝大多…  相似文献   

16.
单位选介     
巴中市巴州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辖15个独立核算的信用社,有营业网点105个,职工462人。截止2003年底,全区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8.5亿元,贷款余额8.2亿元。行社“脱钩”以来,该社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契机,以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为动力,积极支持全区“三大经济”发展,为把巴州区建设成绿色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统计》2009,(1):57-58
为认真做好2008年农村统计年报和2009年农村统计工作,地区统计局于2008年末召开了全区农村统计工作会议。全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业人员计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地区统计局副局长刘承党主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统计体系的标志是:高科技统计手段、高素质统计人才、高效率统计机制、高质量统计信息。其中高素质统计人力资源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清理盘点一下我区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的家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统计系统干部队伍的特点 根据我们对全区各级统计部门人员状况的全面调查,截止2002年底,全区统计系统现有职工2805人。其  相似文献   

19.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其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单位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据对全区基本单位统计:2006年末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0367个,比2001年的25402个(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下同),增加4965个,增长19.5%。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69146人,比2001年的912701人,增加56445人,增长6.2%;产业活动单位4096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