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旨在于从社会关系的维度协调、平衡社会的利益格局。它的实现基于社会主义公正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正制度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分配制度。它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基础,又是人的平等性发展的实现机制。须从机会平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保障制度等层面建设社会主义公正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公正问题,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社会公正,从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这一角度出发,在探索现实社会物质生活关系中,建构了经济公正观:以公有制建立为基本实现途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要以唯物史观为统领,研究公正问题,追求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平等和自由的关系,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实现人本质的发展;要正确处理机会公正与结果公正的关系,实践以人为本、加强社会调剂。 相似文献
4.
徐庆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73-175
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论讨论大致形成了三种理论模式。在我国,作为和谐社会建构的首要价值原则,社会公正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公正一直没有在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得到完整且真正的体现。因此如何遏制社会不公正现象,维护社会公正,进而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建构,已成为我们当今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本文拟从民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方面入手,论述民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它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具有一致性。从现实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公正这一理念,并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在谋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是密切相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绕开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应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使得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追求社会平等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其致力于改变社会不平等状况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体现了女性主义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模式的全新解读。以女性主义为视角,从公正原则、关怀伦理、公共政策、私人领域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审视,可以开辟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某些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既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也带来了不少不和谐的问题,从而阻碍了社会整体的、持续和协调的发展。造成不和谐问题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围绕体制、制度和政策创新公正性问题,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的考察,揭示制度安排相对公正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并试图强调说明,制度作为社会状态函数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其公正合理与否绝对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否紧紧相连,指出中国目前制度和政策安排短缺、匮乏,尤其是公正有效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桎梏,文章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而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首先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观。马克思、恩格斯民主观的核心内容是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民主是手段也是目的 ;民主与专政、法制、权威是辩证的统一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儒家文化的特征,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基于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产生和主要内容的分析指出,科学地借鉴儒家和谐思想资源,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经济条件还是伦理道德,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存在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和海因岑把一切经济关系归结为道德关系,从历史领域逃到道德领域的唯心主义思想,提出了经济条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在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主张和宣扬把一切经济关系归结为道德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宣扬范畴和原理创造历史。蒲鲁东离开社会生产关系,认为现实关系只是睡在人类的无人身的理性怀抱里的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超常规性和特殊性 ,同一社会形态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无产阶级革命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 ,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的本国化与民族性 ,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随时代发展的变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思想 ,既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又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 ,正确认识、评价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类型和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东方"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问题”的概念,含义指沙皇俄国与西方一些大国为瓜分东方的土耳其而进行斗争。他们提出,只有通过欧洲革命,才能解决“东方问题”。他们认为,东方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和“东方专制制度”,建立在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及彼此隔绝状态的基础上,它是造成东方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东西方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将导致东方专制制度灭亡。 相似文献
17.
商文成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4):24-2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必然会带来道德的沦落,向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归纳中外历史上几种典型的义利观的基础上,认为在现实中市场经济和道德并非就是纯粹的博弈关系,而是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在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上,提出了新集体主义既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也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立场的重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845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问题的哲学立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是从哲学开始的,哲学的立场,成为他们1845年前研究问题的最基本的立场。哲学的立场是:肯定“哲学”,从哲学原则出发解答现实问题。马克思1835年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为了给自己的专业奠定一个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同时研究哲学,而且哲学的研究成为他研究的主题,他毕业时的博士论文不是法学论文而是哲学论文。大学初期,马克思形成了他自己名之为“理想主义”的哲学,据他自己所说,这是受康德、费希特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哲学。所谓理想主义,就是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抽象地说明人的发展问题,而是始终将人的发展问题与工人阶级的现实遭遇和未来命运紧密联系在一块,在阐述工人阶级现实发展的内在要求、表现以及必须具备的发展条件的过程中,阐发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主要指社会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组织条件、教育训练条件等。要改变人们以往习惯于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仅仅看作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认知,充分认识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更是一种社会政治价值观,因此具有统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理论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将其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学上的物质生产.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是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的全面的生产理论.只有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对于旧哲学的批判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