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关左右,是跳槽的“高峰时期”,优秀员工为着薪酬或者发展空间“择木而栖“之日,也是用人单位“苦闷“之时。一医药企业的老总刘某就为员工的跳槽问题“一筹莫展”,用他的话说就是“损失惨重”:一个优秀员工的离职不怕,问题是其他的员工也“蠢蠢欲动”旧员工离去,新员工接不上,一些客户面临着流失:有员工跳槽,公司议论纷纷,流言蜚语多,不少员工出工不出力,绩效大不如以前;随着员工的跳槽,  相似文献   

2.
佚名 《人才瞭望》2007,(1):62-62
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传统,不管那些想吃回头草的员工表现得如何优秀,公司都不会再聘用他们。但是随着公司内“任务理念”的兴起,公司间的人员流动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但吸引优秀员工却日益困难,因此再对曾经在公司内表现优异的离职员工紧闭大门已毫无意义。更何况,这些员工并不是离开公司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们参加各种专业会议,在那里,他们会与公司的现职员工公开谈论离职时所受到的待遇。他们也可能会到公司的客户、战略合作者、分销商或者兼并对象那里去工作。而且一旦他们工作合同中的竟业禁止条款到期,他们甚至会到竞争对手麾下去效力。  相似文献   

3.
一项调查表明.新员工在一年内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没有得到遵守或实现,而在公司工作两年的员工中.仍有55%的人表示公司违背了他们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4.
择宜 《人才瞭望》2008,(8):96-96
员工流动率偏高,可能是最令老板们头痛的问题之一,对老板而言,员工离职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能是超乎想象的,不但必须重新投资训练新人,也意味着对离职员工的投资无法“回收”,形成双重浪费;根据统计,一半以上员工离职的原因,都是因为与主管或同事不和,在人力成本高涨的今日,如何做好人性化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效益,已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不可忽略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优秀人才的流失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将会对客户服务和公司运营造成重创。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何在?答案却是出人意料的简单—公平合理的薪酬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大多数员工离开公司却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令人生厌的老板。对经理不满导致人才流失国外最近对2万名刚刚离职的员工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落后的监督管理方式是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员工的职位如果得到了晋升他们会很高兴,但这种机会对他们来说并不多。员工留在公司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老板的关系好坏。来自盖洛普的调查显示,75%的雇员离职的原…  相似文献   

6.
其实,最难管理的不是在职员工,而是离职员工。管理离职员工,既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技巧。离职,不一定是坏事Bain&Co国际顾问公司执行董事汤姆·蒂尔尼说:"人员流失并非坏事。我们吸引了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最难留住的。我们的工作是创造有价值的事业,使他们多停留一天、一个月或一年。但如果你认为你能永远留住人才,那却是愚蠢的。你应该在他们离职之后,继续与他们保持联系,把他们变成拥护者、客户或者商业伙伴。"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5,(10):56-56
案例内容有两则关于员工离职的故事,如下:故事一: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  相似文献   

8.
王茜 《人才瞭望》2005,(1):84-84
为什么日本的企业可以做到“终身雇用”的制度?首先,他们的经营者不强调雇主与员工身份上的区别。多数经营者每天穿着与员工同样的制服上班,与员工在同样的餐厅吃饭。其次他们重视员工的福利保障,有定期的加薪和红利、资金制度,而不是只付薪水就打发他们。这样一来,员工对公司有使命感,不至于像美国社会的员工那样,老想着替你做这个要拿多少钱,替你做那个要拿多少钱。  相似文献   

9.
美孚:靠“职业适应”留人。美孚石油公司对招聘来的员工,制定“职业适应”计划,让员工一进公司就了解各部门不同的工作职责,一旦你想离开公司,可以先在公司内部找发展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美孚石油公司注意充分发挥不同层次雇员的能力,提前给予他们晋升机会并安排不同的工作。通过层层筛选管理人员,以期发现和培养公司新领导人,并让新员工轮流到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为了让他们适应新的职业,公司还为每个新员工配备一位“发展联络人”。爱德曼:靠“职业培训”留人。爱德曼公关公司认为,留住员工,不是把他的腿绑在椅子上,而是要为他们插…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核心员工离职与企业内部的薪酬绩效、培训发展、文化建设及员工个体因素、社会环境等相关,并从风险防范角度提出防范公司核心员工离职风险的可行措施,包括事前增强企业实力、优化招聘方案及强化离职流程管理;事中加强沟通、弥补岗位空缺;事后加强离职员工档案管理及不断反思提高.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的员工有 1/3表现卓越,公司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可以引导1/3的员工效法那些最优秀的员工的行为,团队的绩效会不会大幅度提升?以下的方法不妨一试。 首先,可以经由部门主营提名与员工选举两个步骤,找出一到二名表现符合公司目标的“明星员工”。辨别出他们工作不同于一般员工的独到之处,工作中会考虑哪些问题。 然后,让“明星”们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员工共享,促使其他员工尝试他们的方法,并由“明星”观察指导。 也许有的“明星”会担心别人也能达到他们的水平,自己就不再特殊了。这时你就需要拟订奖励政策。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职”似乎愈来愈普遍,“离职”现象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离职”是归属于人力资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指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劳动移动,也就是员工自愿从组织中流出或非自愿的离开组织。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那么“离职”就是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劳动移动。  相似文献   

13.
走出企业培训的怪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案例这是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企业,成立于2001年,现有248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占了66%。由于航空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强,人才市场供应量少,因此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年中便选派了57名员工到外方公司总部接受为期三个月到七个月的培训,这些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3%;占技术人员的35%,应该说公司对于员工的培训非常之重视。然而两年之后,公司在对员工的流失状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所有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的员工中,有72%的员工来自这批曾接受过海外培训的员工!而且这些离职员工平均为公司服务的时间仅为23个月(含培训时间)!当这个分析结果出来之后,无论是中…  相似文献   

14.
公司希望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职业化素质,方向是一致的,但不要说员工,就是管理人员,对职业化的认识,也是一个人一个说法,一个人一个感觉,这在指导员工上,会有很大的分歧,“尤其是员工,公司给他们提供资源,希望他们提升素质能力,但相当一部分员工,对职业化有着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是公司的需要,与自己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沃尔玛公司十分关注自己的员工,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经理人员都用上了镌有“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字样的钮扣。他们把员工称为“合伙人”,并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者最怕的是出奇不意地接到员工的辞职信,人员的非正常离职,尤其是核心骨干员工的离职,往往让管理者感到被动。就像复印机用光了纸,就像订书机没有了订书钉,他们总是在最不合适的时候离开。管理者应该反省:是雇主不仁还是员工不义?是招人策略有问题还是用人机制出了毛病?是经营思路产生偏差还是企业文化变了味?所以,离职管理绝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8,(6):102-102
当今,职场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本人愿意或者公司允许在同一家公司做三四十年,然后带着养老金退休的员工正在迅速减少。如今,许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会在多家公司任职,而且没打算在任何组织久留。因此,许多公司对员工也存有特别的戒心,“导师制”也受到了冲击(所谓“导师制”,就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年轻员工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离职问题归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实质是指劳动力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转移.这一概念强调员工与组织雇佣关系的中断。离职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主动离职、被动离职和自然离职。主动离职是指员工依据个人意愿自动离开组织.主要指辞职:被动离职是指员工在企业的要求下不得不离开组织.包括解雇、开除和结构性裁员等:自然离职包括退休、伤残、死亡等。本文主要针对主动离职员工群体展开研究.提出人力资源持续管理与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中总有一些不适应现有岗位的员工或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有一些知识、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如何对待这部分员工 ?这是许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及经理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问题。   一、企业对待不适合岗位的员工 应坚持的原则   (一 )依然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对待不适合岗位的员工。如果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那么对待不适合岗位的员工就更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比任何员工更需要理解、关心、帮助和造就。这正是企业导入“…  相似文献   

20.
杨文娜 《人才瞭望》2016,(12):149-150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才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才战略成为其集中关注的话题.基于此,以“90后”员工离职行为为研究视角,针对职业幸福感与离职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讨论,进而提出增强“90后”职业幸福感,降低离职行为发生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