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习目标企业精神文化品德知识习惯潜能学习制度红星学习动力模型——一驾“中国马车”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一种力,也称之为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发展潜在的生产力,也是企业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共识。中国红星家具集团(下简称为“红星”)是一家时代召唤下应运而生的新兴民营企业,始建于八十年代末。它由红星集团的创始人、现任红星家具集团…  相似文献   

2.
泰善 《人才瞭望》2004,(6):40-40
国内许多企业对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但是这种闭关自守的做法长期下去.企业文化容易固化,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了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3.
静虹 《人才瞭望》2000,(1):37-38
现代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这两个轮子。在国外,经济学家认为工业现代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众多的企业通过改进管理、创新求实,成为世界知名企业。麦当劳:把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的官僚主义,大家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  相似文献   

4.
徐海亭 《人才瞭望》2017,(14):196-197
近年来发生的众多企业组织忽视公众道德伦理诉求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对企业组织道德的呼吁.领导者作为企业决策的制定者和领头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会对企业组织及内部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来自北京、山东等地区金融、外贸、加工制造、餐饮等行业的237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具有道德型领导风格的管理者会对员工的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能影响员工,避免其做出非道德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员工的道德效能和道德认同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和气生财”、“一团和气”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宝生 《人才瞭望》2013,(12):77-78
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的“融合难”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顽疾。解决这一顽疾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的理论创新。本文就应用平衡计分卡推行企业文化管理的路径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试图为企业有效开展文化管理提供实践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6,(4):92-93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宗旨是如何让组织中的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整个组织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永葆青春。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件事情,也是企业管理界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短寿”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一经出现,就马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推崇。事实上,自1990年以来,世界上很多的企业,如通用电气、壳牌石油、摩托罗拉、A&T等,都争相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发现一些瓶颈问题难以逾越,许多员工往往只是“干满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以最高标准去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或者承担的义务。实践证明企业员工整体绩效的提升能使企业以最少的资源去实现既定目标,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尽先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加强员工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他们的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在员工日常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系统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由此产生的群体行为规范,是一种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资金的多少、技术的高低、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精明的决策,往往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达成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8,(4):89-90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经营理念、宗旨、管理制度以及员工行为准则等,是员工坚信不疑的信念和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指标的直接贡献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由于不同企业的文化各有千秋,具有不可复制、不可转移、不可剽窃的特点,就像张维迎老师谈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偷不去、买不来、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理念、宗旨、管理制度以及员工行为准则等,是员工坚信不疑的信念和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本公司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门秘籍”,通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炼总结出其文化精髓,先做好“虚”的工作,然后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员工行为等入手,逐步实现文化“实”的过程。称之为是先虚后实型文化建设模式。本文结合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切体会,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今天、明天进行认识和思考,敬请读者批评。  相似文献   

13.
跨国企业的跨文化冲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差别,它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等方面。从跨国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文化被定义为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的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往往大相径庭,从而导致文化摩擦和〉中突。“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良好运营就不能长久,口碑也无法做到“名副其实”,更别说有所上升.因此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将其作为一项竞争“利剑”来使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提升.笔者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功能等方面入手,简单介绍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于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企业活力;于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一旦落后就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恶果,企业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优胜略汰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于公于私,企业都必须做出管理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以项目管理作为发展新方向的企业管理创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文化与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企业理论角度的探讨尽管从广义上可以将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器物文化,但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企业的组织信念、价值观等内在的、具有根植性且不易模仿的东西,这些内在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因此,企业文化主要是指组织中可以被组织利益相关者认知,为多数组织内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和规范。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杰伊·巴尼,1986),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企业要保证自身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要不断更新运营方式,其中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背景、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措施,旨在为我国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金融(银行)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一个由表及里的纵深结构。在较深层次的不易察觉的层面,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取向。它被视为"企业之灵魂,行为之基因",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哲学,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而在能感知的层面,企业文化则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金融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可以分为形象文化和内质文化:形象文化是企业内质文化的外在表现和  相似文献   

19.
朱敏 《人才开发》2008,(11):20-21
所谓的“80后”,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978年之后)及80年代前半期,年龄介于20岁~29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体,是步入社会不久或正在上学即将步入社会的新生代群体。他们在中国经济起飞的时代大背景下进入社会,有着不同于父辈的新鲜气质、反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当前中国“80后”青年人数达2.4亿,已成为企业、团队主体成员。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日益认识到“无形”的文化比有形的机器、设备对企业更为关键,因此,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成为众多管理者的目标。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