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指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黑格尔的圣经。《精神现象学》不仅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文本来源;《精神现象学》描述的世界历史与中国哲学也有密切的相关性。当今的中国哲学界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的对话和交流,《精神现象学》无疑是中西马对话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栏目的四篇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认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角度,探讨《精神现象学》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启迪,以期推动对这部重要经典的深入研究,以及共同文本基础上的哲学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流派,二十世纪初发端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些高等学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家们十分活跃。1913—1930年间,由胡塞尔主编出版了《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他们还把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从而更扩大了现象学的影响。德国法西斯兴起后,《年鉴》停刊,这个流派内部又存在着意见分歧,加上胡塞尔于1938年去世,现象学一度失去原有的声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在欧洲得以复兴,并流传到美国。现象学又直接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梅洛一庞蒂和萨特,都同时是现象学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相互融合,成为西方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现象学在东欧一些国家也有影响,波兰的R·英加尔登便是  相似文献   

3.
彭富春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 5期《海德格尔与现代西方哲学》一文中 ,从西方哲学史的大背景下论述了海氏哲学的现代性质 ,分析了其哲学的核心问题 :“存在即虚无”的悖论的表现形式。文章将西方哲学划分为古代、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 ,其主题分别是理性 (思想 )、存在和语言。第一部分从与古代和后现代哲学的对比分析中论述现代西方哲学对古近代哲学的拓展及其自身的界限 ,为解读海氏哲学展开了一个言说空间。第二部分对海氏哲学思想进行解读 :从现象学角度 ,早期的《存在与时间》把握了此在的世界 ,中期的《艺术作品的本原》通过…  相似文献   

4.
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必读经典。所以,该书由我国著名哲学家、西哲研究界的老前辈贺鳞先生翻译的汉译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反复重印,而且印数常在万册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以来,我校文科教师共出版了四百多部专著和教材,文科师生还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了五千多篇学术论文。不少著作和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一九八三年,本市高校文科科研评奖,我校有二十部专著和三十八篇论文获奖,获奖数为全市高校之冠。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获特等奖,受到市政府的通令嘉奖。郭绍虞的《宋诗话考》和章培恒的《洪升年谱》,被香港一家出版年鉴,评为当年国内出版的四部最重要古典文学著作中的两部,《洪升年谱》还获得一九八四年文化部颁发的戏剧著作奖。刘放桐的《现代西方哲学》,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西方哲学的教科书,他撰写的有关现代西方哲学的论  相似文献   

6.
由哲学系副教授刘放桐等编著的《现代西方哲学》一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理论界的好评,销售一空,人民出版社已决定重印。《现代西方哲学》是我国第一部努力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系统分析批判的高校统编教材。它具体评介了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的主要内容,而且对它们的认识根源、社会背景及其历史发展都作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一书在其生前没有发表过,一直到1947年,才由胡塞尔文库作为《胡塞尔全集》第二卷出版。它的出版,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思想及其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理解胡塞尔从《逻辑研究》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哲学的观念》的发展的重要材料来源。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根据布伦坦诺的思想,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1903年左右他开始意识到描述心理学仍然是自然实证的科学,因此它不可能成为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尽管描述心理学对长久以来建立的经验心理学有贡献,但是为了给逻辑、数学和所有其他的自然科学提供最终绝对的基础,还必须发展意识的哲学的其他形式,这就是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首次提出的先验现象学。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卓越的哲学大师,是少数几位创建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运用西方逻辑分析的方法接着讲宋明理学,通过对实际与真际等范畴的分析提出了共相与殊相的理论,建立了自己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而胡塞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在《逻辑研究》第二研究中通过对近现代一般对象问题上的概念论和唯名论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观念对象的现象学描述分析,提出了观念化的抽象(本质直观)的方法。他们的共相观及其把握共相的方法分别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悬而无终的哲学使命——读涂成林《现象学的使命》一书偶感万俊人现象学-存在哲学运动一脉对哲学本体论的执着不能说是现代德、法等欧洲大陆哲学家的孤芳自赏,因为她毕竟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主流之一。然而,也由于疏远本体论问题已成为当今的哲学时尚,甚至也成为...  相似文献   

10.
黄正泉先生继《文化哲学》出版以后 ,又著了一本《心理文化现象学》,该书荣获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新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 :“朱光潜先生在本世纪 30年代曾出版了《文艺心理学》一书 ,在中国拓宽了文艺学研究的领域 ,那么黄正泉同志的《心理文化现象学》的研究 ,也许从一个意义上说 ,它也拓宽了文化学研究的领域。”汤老此评 ,赞誉虽高 ,但却堪称允当。此书其所以命名为《心理文化现象学》,原因之一 ,是因为它表明 :人的心理因为有了文化因子 ,所以才与其他高等动…  相似文献   

11.
收入中文版《胡塞尔著作集》的胡塞尔的三卷《观念》现已出齐.此现代西方哲学经典译介,为中国研究者深入探讨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但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事业来说,其意义绝不限于此.现三卷中译本同时呈现,按照译者、也即本文作者的意见,《观念1》(《纯粹现象学通论》)不仅在胡塞尔的全部著作中,而且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均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而作为《观念1》之“姐妹篇”的《观念2》和《观念3》,虽然主题有异,却是在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思考中,彼此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重要之作.中译者认为三部《观念》有着与西方哲学界一般看法不同的价值,即为西方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主体伦理学”以及新时代急需的新主体伦理学奠定了共同的基础,后者可与中国思想史上实践学风格的主体伦理学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思想汇通.  相似文献   

12.
赵德志教授     
赵德志教授,1955年生,1982年于辽宁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仔教。1986年任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辽宁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专业主攻中国现代哲学、管理文化、经济和文化关系。撰写并公开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要有《“五四”西方哲学的输入及其影响》、《西方意识的冲击与回应》、《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70年》、《现代中国哲学思潮》、件外管理文化比较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明、亓子杰两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探析》一书,近期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作为一个从事现代外国哲学教学的工作者,一向关注着现代外国哲学的著述,于是我颇有兴趣地拜读了这一新著。读后颇有启发,并想为该书美言几句,以鼓励热心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人们写出更多更好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专著。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级现象学会主席、“哲学教授A·T·蒂米尼亚(Anna-Teresa Tymieniecka)女士1988年终于出版了她的长篇巨著《逻各斯与生活》第一卷(Logos and Life.Book 1),副标题为《创造性经验和理性批判》(Creative Experience and the Critique of Reason)。在长期的哲学生涯中,蒂米尼亚教授孜孜不倦,著述甚多。她的这部巨著,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强烈震动,被认为是对古典现象学的严重挑战,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新阶段。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和胡塞尔曾先后提出“理性批判”的响亮口号,试图与从前的哲学思维方式彻底决裂。作为时代的精神哲学,康德和胡塞尔的批判理性是当之无愧的,他们开辟了不同的哲学时代。可是,作为旧哲学和古典现象学的代表人物,康德和胡塞尔的“理性批判”仍停留于人类意识之上。他们的哲学体系不同,然而,他们的哲学基点都是理性。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的现象学从对理解的方式、还原的过程以及逻辑重建的理性运动的阐释中,显示了它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所具有的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它从语义超越、思维定势和逻辑趋向的一致性上,展示了唯理主义哲学体系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内容、特征和功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以说,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意义,是进而把握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运动及其可能倾向的重要途径和环节。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     
现象学一词是由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一书中最早使用的,因此这一名词在哲学中得到了广泛流传。但现代现象学传统的主要起源却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的著作。“现象学”一词是由源出自希腊语的phainomai(出现)和logos(理性)组成的复合词,这表达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研究对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E.Husserl 1859—1938)在他的《逻辑研究》中,批判了心理主义。在该书的第九章,他批判了阿芬那留期的“费力最小原则”和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不久,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也批判了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思维经济原则。胡塞尔与列宁的批判,是两种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哲学思想对同一原则的批判。我们认为,阐述这两种批判并将它们作一些比较,不仅可以弄清胡塞尔对思维经济原则批判的实质,而且也可以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观点,探求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某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意在进行比较述评,请同行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18.
<正> 爱·胡塞尔(1859—1938)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派的创立人。现象学是一个具有广泛和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不仅对现代西方哲学、而且对现代西方的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甚至对病理学和生理学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胡塞尔在大学学习时是攻读自然科学的,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81年于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述复变函数的。后来他是在逻辑学家布伦坦诺的影响下由自然科学转向哲学研究。布伦坦诺关于休谟、康德哲学的讲演,以及关于心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学术讲演,给胡塞尔很大的影响,几乎决定了他一  相似文献   

19.
汤用彤先生是我国一位知名的爱国学者,是位中外著名的佛教史学家。他学贯中西,通晓梵文、巴利文等多种外语,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乃至西方哲学。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的研究,晚年还曾注意研究道教史。他的主要学术论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往日杂稿》、《康复扎记》、《隋唐佛教史稿》等。共中尤以《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册)和《魏晋玄学论稿》为最著称。《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在中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最近中华书局把汤用彤先生已刊与未刊的学术著作编辑成《汤用彤论著集》,将分册陆续出版。现  相似文献   

20.
他者问题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热点问题.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中,以知觉为出发点,以身体主体为核心,从自我的时间性存在、领会他者存在的过程、承认他者意识的可能性与途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本文力图考察其具体论述,比较其与相关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