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荟萃     
你知道苗族的芦笙吗?芦笙,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乐器。每当苗寨欢庆佳节的时候,由几十支、几百支芦笙组成的笙乐队,吹奏起各种乐曲,盛装打扮得苗家姑娘们  相似文献   

2.
只要您进入苗乡山寨,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便视您为贵宾。年逾花甲的老大爷会双手捧着那又长又亮的金竹烟杆递到你面前,请您抽上一锅浓浓的土烟;青年小伙子会斟上香喷喷的高梁酒,同您尽情地干上几碗;姑娘大嫂们会端来香甜可口的油茶,请您吃上四大碗方肯罢休……。可是,做为一个苗家客人也得注意,不可犯了苗家的规矩。那么,到苗家做客,要注意哪些规矩呢?  相似文献   

3.
山,列着整齐的队伍,披着翡翠的绿袍;水,滚滚向前奔去,撒下了串串欢笑。彝家细妹来了,瑶家小妹来了,各族老人和娃患来了……布依后生哟,吹着悦耳的洞箫,来了,来了,从那东菇山的山槽槽。老年人欢乐呀紧把铜鼓敲,姑娘们欢乐呵翩翩舞裙飘,后生伙欢乐哟歌声飞九霄,欢乐的群众呢汇成了人的海潮。苗家小伙呵,芦笙奏着激昂的曲调,来了,来了,从南梁子那条小山道。彝家小哥哎,月琴叮叮咚咚惹得云雀遍山绕,来了,来了,从西霞岭那个凉风坳。芦笙策声琴声伴歌声,千歌万曲汇成一个调:热烈庆祝哟,黔西南自治州成立了!衷心感谢呀,共产党的好领导!齐声欢呼呵,…  相似文献   

4.
笙音阵阵     
芦笙是苗、侗、瑶、水、仡佬等民族最古老、最喜爱的一种吹奏簧管乐器,流行于黔、桂、滇、湘、川少数民族地区,它那如同天籁的声音全在于那神奇的竹管。芦笙的竹管长度决定声音的高低,数目决定音域的宽窄。长管芦笙,吹奏时会产生呜咽的低音,凄婉悠扬,一般用于婚丧喜事等大场面;短芦笙则产生嘟嘟嘟的高音,激棱越活泼,明亮清爽,是苗家、侗族小伙子的随身之物。芒筒,又称芦笙筒、地筒、莽筒,由簧管和共鸣筒组成,无按音孔,只发一音,长短大小不一,音高各异。演奏芦笙时,两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按左右两排管孔,吹吸均可发音,伴以气息和舌尖变化,…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晴朗朗的夜晚,在优美婉转的苗歌声中,姑娘们围聚在大鼓的四周,像是拥簇着满装的谷囤,随着别具一格的苗族唢呐的高昂音调,在清脆的鼓点的伴奏下,阿雅(大姐)们翩翩起舞,跳起了团圆鼓舞。她们无限深情地唱道:“打鼓庆丰年,苗家好心宽,党的领导好啊!喜讯满苗山。”紧接着一阵欢快的音乐,领舞的姑娘带头打起了女子单人花鼓。欢乐的鼓声,激起了众人尽情地跳啊尽情地舞。在这喜庆丰收的日子里,姑娘们展望未来,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当你走近大寨时,会有一群姑娘将你拦在寨前,递上一杯杯热情的“拦门酒”;喝过“拦门酒”,就会有年轻小伙吹奏着欢快的芦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着出来迎接客人。客人们一边喝着香喷喷的油茶,一边欣赏着姑娘小伙子们表演的歌舞,身后是距今1600多年的东晋占杉群随风轻摆……这就是“醉寨”——城步苗族自冶县长安营乡大寨村。  相似文献   

7.
文化     
《民族论坛》2011,(3):61-61
吉首市举办苗家百狮会 2月6日,一年一度的苗家传统迎新盛会——百狮会闹热了湘西吉首市矮寨苗寨,来自吉首、花垣、保靖、凤凰等县市的几十支舞狮队伍先后登台献技,为前来观看表演的各族群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行云流水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08,(6):12-12,16
<正>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乡是"歌的海洋,舞的家乡"。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处处都能感受到侗族音乐的魅力与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家山寨,更是歌声飞扬,芦笙嘹亮。小伙子吹着悠扬的芦笙,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于鼓楼前翩翩起舞,甜美的笑容在歌声里显得格外灿烂。这祥和喜庆的氛围使人似乎进入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桃源圣地。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近来,我在湖南省花垣县乡下作了点调查,人们对部分苗家姑娘结婚彩礼要白银之事,反映十分强烈:一、白银成了姑娘的身价。要白银数,随姑娘容貌、品德、家产多少等而异,少则1公斤,多则5公斤。  相似文献   

10.
养蜂老人蜜蜂把路儿指弓!,我来到了化佬山庄,养蜂老人端出了蜜酒,要我细细地品尝。同伴们前后簇拥着她,象群乌朝着一只金风凤。、乌儿走得快如飞,芦笙吹得震山响,赶集人群纷纷把路让,投来无数双羡慕的目光。我不会钦酒呀,但人不能推让,他高举那白瓷的酒碗:“同志,砍酒要成双!”①“打从公社成立起,养蜂采用‘改良箱’箱箱蜜多蜂儿旺,蜂箱好比聚宝箱。”酒木尽呵括不断,老人满脸泛红光,满山鲜花象开在酒碗里,滴滴蜜酒渗透我的心房。不要害羞哟,姑娘!快把幸福的歌儿欢唱,哪个不知你在苗家里长大,今晚和化佬人同住一新房。 涛帮回米了寨上撒下…  相似文献   

11.
芦笙是苗、侗、水、瑶、伝佬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单簧气鸣乐器,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区。芦笙形制不一,其音响效果独特,演奏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动听。它在贵州诸多少数民族中流行了上千年,历史悠久,与少数民族的伦理观念、道德风尚、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苗族芦笙不是单纯以一件乐器的形式孤存于世,而是集舞蹈、乐曲、词(歌)等文化形式于一体,成为记录苗族苦难历史、彰显苗族独特文化和张扬苗族豪迈、隐忍性格的活化载体,甚或扮演着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融合的特殊角色。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前行,芦笙形制也不断改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贵州省一批芦笙爱好者与当地的民间芦笙制作师傅们一起研究试制,把民间传统的六管芦笙改良成十五管、十八管、二十八管等,突破了传统芦笙不能演奏歌曲、不能转调的局限,甚至还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半音阶芦笙。这些改良芦笙的特点是易于转调、移调,较之原来的民间传统芦笙的演奏来说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它除了能自如地演奏民间芦笙乐曲外,还可以演奏较复杂的芦笙乐曲,以及一些外国名曲。由于改良芦笙的成功,使芦笙爱好者们创作出了一些独奏、合奏、重奏等形式的芦笙乐曲。随着芦笙的改良、乐曲的丰...  相似文献   

12.
半截花带     
前,苗家山寨有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叫黛香。一天,黛香到寨外的河边洗衣,被一条蟒蛇精抢到山洞里去了。寨上男女老少都争着跑出寨去救黛香。有两个后生,一个叫巴良,一个叫巴贵,他俩提起斧头、马刀追,追过了几十道小溪,跑烂了几十双草鞋,他们追到一个冷冷落落的寨子,听见一片哭声。巴良问寨子里的人:“你们哭得这般伤心,到底是为什么事?”寨上的男女老幼一齐回答说:“蟒蛇精每年都要我们苗家供它一个年轻肥壮的人吃,不然,就要把全寨人吃光。”巴良想:蟒蛇精是个大害,不除掉它,这一方人就不得安宁,更救不出黛香。他对寨上的人说:“父老兄弟姊妹们,…  相似文献   

13.
阳盛海和他收藏的民族服饰古三听说阳盛海先生在收藏少数民族服饰,我特意采访了他。一踏进他家的大门,一般浓郁的民族气息便扑面而来──土家的织锦、侗族的芦笙、瑶族的长鼓、苗家的银牌……把整个厅堂装点得琳满目。虽然已身居闹市多年,但他却依旧是山里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当你走近大寨时,会有一群姑娘将你拦在寨前,递上一杯杯热情的“拦门酒”;喝过“拦门酒”,就会有年轻小伙吹奏着欢快的芦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着出来迎接客人。客人们一边喝着香喷喷的油茶,一边欣赏着姑娘小伙子们表演的歌舞,身后是距今1600多年的东晋古杉群随风轻摆……这就是“醉寨”——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小村寨办起了大旅游2004年大寨村被确定为全省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示范村试点村后,在省、市民委的指导下,该村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首先,加大了旅游景点的建设。大寨村口有一片参天古杉群,经专家鉴定,它们是东晋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月下的桂西山林,朦胧得有些醉了。德峨乡苗家后生的小弦子,偏又在竹影萧萧深处铮铮弹个没完。于是姑娘们家里呆不住了,心儿突突跳着,循声儿去会意中人。她们心里安着一部感情的雷达,能于山林夜鸟的呓语和银波颤颤的月色中辨听出哪一支曲子是属于自己的。因而喜羞交切,边走边唱。那边小弦子也就越弹得起劲儿。这是唱与弹的对答;更是两颗心儿的相吸,两团火的共燃。他们走到一起了,便弦歌俱止,而呈一幅执手对望的月下雕塑。接着,就手拉手儿,撩竹拨草、跳石过涧,消隐于迷离莫测的山林……  相似文献   

16.
骄傲的芦笙     
正"不讲别的,且讲我们侗人祖先,没有什么娱乐,只拿芦笙做个热闹。"侗族芦笙,据传产生于三国时期,"娱乐""热闹"是《芦笙的来源》款词中所说的芦笙产生的缘由。几根小竹管做成的芦笙,因为它适应了聚族而居的侗族人群体性娱乐的要  相似文献   

17.
夜宿凤凰     
罗理力 《民族论坛》2013,(12):55-55
出游湘西,夜宿凤凰,一赏江景,二泡酒吧。夜色降临,背上相机,步入沱江上游,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歌的海洋。古老的吊脚楼上,悬挂着一排排大红灯笼,灯光倒映水中,就像传说中的神话世界,给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如果说白天的凤凰是一位纯朴、美丽的苗家女子,那么,夜间的凤凰就是一个多情、大方的湘西姑娘。  相似文献   

18.
桃花鱼     
每逢阳春三月,月明星稀之时,湘西南部的苗家山寨便燃起了一支支捉捕桃花鱼的火把。欢跃的光流沿溪畔的曲势飘然而来……溪水似一段素锦,清风摘下桃花,缀以其上,这一番别样的风致,自然使人心动。这时,那酣卧于溪底石间的鱼儿——桃花鱼,又怎能不惹出“事端”呢? 小伙子拿一根细竹竿,钉上许多小铁针。然后,把姑娘赠的彩腰带同鱼篓一起系在腰间。手举燃着松油的火把登程了。在溪畔、水田里,小伙子只要看见目标,就很快地采取行动:屏息静心,出力猛击,抬竿看时,便有一二尾鲜嫩的桃花鱼闪着银光在竿上跃动! 站在月下林中的姑娘每到此时就以情意绵绵的歌声鼓励、赞颂捕鱼的情郎:“阿哥心莫慌,有妹等情  相似文献   

19.
腊鲁赛歌节     
<正> 居住在云南元江木库村的腊鲁,是彝族中的一个支系。他们勤劳,诚朴、能歌善舞。每年农历二月的属“牛”日,都要举行别具风采的“赛歌节”。“赛歌节”是在晚上欢度的,主要是赛歌。当主持者燃着几堆篝火,篝火熊熊燃烧起来时,歌手们吹起了葫芦笙,在芦笙伴奏下集体起舞。欢跳中,一人领唱,众人合声,歌声清脆嘹亮,和谐动  相似文献   

20.
姊妹节是贵州清水江流域一带苗家的传统节日,从农历3月15日开始,接连3天。姊妹节又叫“吃姊妹饭”。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群聪明美丽的姑娘,她们丰衣足食,生活愉快,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入早已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