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天窗     
对我来说,头顶上的确有一扇玻璃天窗,而且是厚厚的天窗。这扇天窗是客观存在的,是语言的和文化的。这扇天窗也是我们自己筑起来的,是情结的和心灵的。我曾听过前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博士的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有没有玻璃天窗,从我个人的经历谈起。"有没有玻璃天窗呢?他说玻璃天窗是一个人为设定的东西,认为它有,它就存在;认为没有就不存在。但几十年来,这个问题却始终萦绕着他。我曾经与一位相当成功的中国人交谈。我们坐在一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之一,词汇又是语言中的最基本组成因素,也是我们通往外界的一扇窗户。随着我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进而涌现出很多外来词汇,尤其是近30年来。正如美国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萨贝尔所说:“一种语言对另外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外来语的重要性。本论文主要着眼于分析俄语中的外来语及其对俄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执教中国     
对一个西方人而言,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往往有这样一种感情经历:有时喜悦,有时沮丧,但总是魅力无穷。尽管文化上的差异十分明显,然而,也正是这种差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这是我在东北师大、外交学院、南京大学执教以及在杭州师院随同美国大学生访问而得出的结论。 中国的高等教育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大学生占整体人口的比率相对于欧洲来说仍然很少,与美国相比则更少。仅这一因素,就使西方教师觉得中国学生很特别。一方面,这造就了一部分在传统衡量方式下学术能力和记忆能力表现都不错的学生。另一方面,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真是因为有了五光十色的色彩,才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由于物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原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语言和风俗,使基本的颜色词语在文化内涵上存在不少的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日本语言发展深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汉语词汇和汉语修辞方面存在很多的相似处。但是,如果以对比的视角下去审视中日语言文化,会发现两者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文章积极从这个角度出发,探析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对比修辞学为理论基础,从文化的视角把英汉修辞格加以对比,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减少交际失败或失误。本文以委婉语修辞格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文化与语言和修辞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举例指出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种辞格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并从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论证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相异,思维模式、心理认知也有所差别,因而往往在使用同一修辞格时,这两种语言的使用者所选择的表达模式或词汇会有所差异,也就是说,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会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因此在修辞格的使用表达中必然会体现出其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痕迹。  相似文献   

7.
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8.
中泰两国既是近邻,也是邦友。由于泰族先民不断迁徙,两国曾有一段时期并未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族文化从此不再交集。泰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通之处。泰语与汉语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共性,如名量词和谓语等,同时,泰族人民来大量借鉴了我国汉族文化,引入很多外来词,通过在词义或是音调上的转变,再用泰语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本文将对泰语汉语的同一性做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有时会对有些词语采用回避提及的方式,尽管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这些词。而在必需提及时,就采用委婉语代替,这就涉及到了委婉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人们在价值观,言语行为,非语言行为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必然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自然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产生了各自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为跨越不同语言的桥梁,翻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这种情况的影响。本文从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偶合现象、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两个方面,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堂上加入文化知识的内容,会给大学生带来开放、宽容、创新和融合的促动力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很少涉猎到文化内容的灌输。学生有时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单纯学习,孤立了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而文化导入将会使得语言真正的活起来。学生将文化和语言合二为一,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更为丰满,更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语言很多是与吃分不开的,有些词语读起来就有香味,能勾引你的胃口;有些则是涩的、苦的、辣的、咸的、甜的,也是五味俱全,人生的境遇有时就恰恰如这盘中物。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受文化制约。俄汉语中的习语生动地表现各自文化的面貌、习惯和特征。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俄汉语中的习语大多数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相对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有时习语在表面形象和意义上或多或少出现相似之处。正是这些表面上的相似,常常为翻译习语设下了陷阱,使译者出现跨文化交际错误。  相似文献   

15.
当谈到某个人的个性时,我们说他热情、富有创新精神、活泼或是保守;当说起某企业的个性时,我们讲,这便是这家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企业文化为我们提供正确的途径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并对问题进行概念化、定义、分析和解决。企业文化是一种知觉。一种直接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世界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颜色词有时表现出不同的意思,有着很深刻的民族性,甚至在经过引申、转义之后颜色成为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崇尚或禁忌。随着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颜色文化的神秘性和重要性也逐步的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等值现象。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建构体系,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很少见的。本文从三方面揭示了英汉词汇的文化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初中英语教学往往采用的是语法翻译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坏的指标。久而久之,学生善于英语语法学习,但往往在实际交往中会出现很多错误。这种现象使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该如何学习一门语言,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在学好语法的同时如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感,即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人们在语言运用程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英语语感之于学习者而言,就如乐感之于舞者、灵感之于作  相似文献   

20.
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其文化。作为语言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英语词汇由于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的制约,两者在很多情况下意义是不对等的,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策略,提高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加强语言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