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奎 《学术研究》2004,6(8):43-48
本文试图重新审视以罗默模型和贝德汉模型为代表的新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文章首先从市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回顾了兰格模型及奥地利学派与新信息经济学对它的批评 ,继而详细介绍了罗默和贝德汉模型的内容与特征。最后 ,从内在逻辑一致性和方法论角度对这两个模型展开分析 ,认为新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只是考虑了激励与产权变革问题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拓展 ,其内在逻辑和方法论都存在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2.
任何社会经济形态,只要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必然要求社会经济决策分散化,要求市场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整个社会经济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必须在分层次决策的同时,保证各个层次的经济活动的密切配合与联系。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已争论了多年,我的看法是: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无论哪一个层次的经济活动,既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也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二、计划和市场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一,二者都是  相似文献   

3.
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计划与市场是否要结合,能否结合,理论和实践已经作出肯定的结论,而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二者结合的方式如何,理论界尚未取得共识。本文就此问题的讨论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夏振坤教授将它作为自己治学的目标。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题,作为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自然不能置身于这一主题之外。《夏振坤选集》收录了作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讨论的若干篇代表作,映现出作者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看法。作者的思想,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火热的社会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上狠下工夫,深入探讨,既闪烁着哲人的智慧光芒,又体现了不凡的学术价值。社会主义实践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按比例配置资源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与社会制度的类型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实现形式却离不开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决定的根本利益关系。脱离社会基本制度和根本利益关系孤立地探讨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理论上的缺陷,这样会失去探索资源配置采取何种方式的基本依据,从而会使人们陷入脱离现实的抽象议论,对实际工作难以起正确的指导作用。文章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传导机制、利益实现机制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具有双重性等三个方面,分析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实际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联系方式,阐述了资源配置方式与杜会基本制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14大提出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将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市场是商品进行交换的一种场所,一种方式。我国还需要市场调节的根源在手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它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统一的,然而在人们的思想上经常把生产的计划性与市场调节对立起来,以为二者是互不相容的,以致在实践上没有建立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机制。由于这种对立,黑龙江省积压紧俏商品达13亿元。把“市场”理解为“无计划”、“自由化”还带来另一类弊端,即对于计划的破坏。据1980年7月30日经济参考廖艺文称,1989年1—5月全国统配煤矿比计划超产1131万吨,但合同兑现率只有89.7%,各矿热衷于自销煤炭,使燃料供应计划遭到破坏。看来,市场交换也必须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化轨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使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理论予以不断的探索,近年来这方面的研讨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仅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拟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市场规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规制理论演进中的三个阶段理论,包括公共利益理论、俘虏理论和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市场规制的起因是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失灵,需要政府进入纠正,因而政府的规制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俘虏理论则认为市场规制的起因是政府被产业利益和厂商利益所俘虏,指出受市场规制产业并不比无市场规制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价格。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包括寻租理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规制理论等,从制度、市场结构和交易契约方面研究了市场规制的特性和提高规制效率的制度途径。最后对市场规制理论作了总结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在我国是计划与市场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经济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的基本点在于计划与市场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以及劳动力商品等密切关联的经济范畴,在这一问题讨论中,理论界出现了劳务市场、劳动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提法。笔者认为,只有劳动力市场,才较为准确、科学。劳务市场是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劳务,也称服务,是流动形态的劳动,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可以以非实物形式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如医疗、修配、饮食、服务等。显然,用劳务市场去概括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而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选择职业的现象是很不恰切的。劳务只是劳动力的特殊使用形式,它的过于狭窄的内涵,显然容纳  相似文献   

12.
为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动的内在规律,为要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各种途径,坚决变革一切不符合这种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规章制度,不可不对社会主义职业市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行为金融与市场时机选择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勇 《兰州学刊》2009,(10):54-56
行为金融理论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扩展,并提出了资本结构理论的一种新的发展——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文章在由顾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市场时机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及市场时机对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期有助于拓展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视角,为我国企业的融资行为提供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要求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来协调国民经济,这是不应该有什么疑虑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计划市场相结合,即选择什么样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宏观控制、微观搞活。本文试图对各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模式的利弊,从中选择最佳模式,模式的选择还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不发达商品经济的制约。模式比较:从协调机制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当我们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之后,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市场重新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徐俊峰 《学术论坛》2006,2(3):134-137
构建和谐社会措施的提出,标志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已崭露头角。和谐社会主义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以科学理论和先进政党为指导、追求公平与效率为目标、创建和谐社会为理想的综合体。探讨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评价与借鉴市场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十四大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四大基本任务之一。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实践的需要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理论展开研究,这是经济理论界不容推诿的责任。一、市场体系的一个简明定义对于市场体系,若下一个简明定义的话,可以表述为一个市场系统。这洋便于借助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市场体系获得一个科学的理解。一般系统论指出,任何系统都由组成该系统的要素有机构成,具有整体功能,并且系统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的功能之和,而系统的优化,就在于使系统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之和。  相似文献   

18.
李鹏总理在1991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做到把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和市场调节的优越性结合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尝试。”我们在改革中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生机和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就是要研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把现代经济运行的两大要素——计划与市场的优势和长处都充分发挥出来,并能尽量避免它们各自的劣势和短处,形成计划与市场优越性结合的实现机制。本文就此作一理论分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基点,许多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的目标模式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观点。在我看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是,实行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把计划与市场融为一体的统一的计划市场模式。这无疑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进一步接近了社会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使劳动成为占有社会产品与获得收入的唯一依据,体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平等关系.不过,它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基本条件为前提,因而实践中这种收入分配原则与实际经济运行发生背离.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发展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市场社会主义开始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探索.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在市场与社会主义国家相结合的各个阶段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始终坚持平等这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在平等的基础上求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效率,同时试图处理好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深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