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第二次转移农业劳动力统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摸清转移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底数,为2008年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建立劳动保障部门独立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制度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吉林省就业服务局从2007年12月20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调查工作,2008年1月15日已经完成数据汇总工作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帮助农民二次就业,我国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新的技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到其他岗位工作.要充分发挥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果,就必须保证培训工作的就业成功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公共就业基础建设起步晚、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就业服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瓶颈。为促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新形势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在通化县、长春市双阳区、磐石市开展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四个转变",形成了机构建制到村、网络覆盖全省、政策惠及城乡、服务保障同步,具有吉林特色的农村就业模式。在转移就业上,实现了从"游击散打"到"集团作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要对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并重,拓展跨地区就业空间,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质效。然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适度地转移,而不是自发、盲目地流动,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但在实阡工作中.农村劳动力对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政府出钱买培训成果而农民不领情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的数量化,让政府部门实时掌握本地劳动力资源的"家底",并能预见未来流动趋势,本研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景气指数"(Rural Labor Transfer Prosperity Index,缩写为RLTPI)这一概念。从经济、农业生产、就业市场、劳动者个体因素四个方面选取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化率等11项指标,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景气指数模型,并计算出了2006-2014年度的徐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景气指数。本研究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务。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机遇期,更是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最佳时期.为此,吉林省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领导,完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制度,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打造省级劳务品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达到70万人.在省外农民工主要输入地建立80个劳务输入基地,成功打造18个省级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9.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总结2009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人社部副部长张小建在会议中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既是当前应对危机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产业迅速崛起,四川省内的就业容量快速扩张,全省就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社部门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调整思路,坚持省外拓源畅流,省内增量扩容,做好新形势下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顺应变化趋势,探索转移就业新思路人社部门着眼于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劳动力就业的新要求、新变化,准确研判,科学决策,合理引导,推动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进展。紧紧跟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对人力资源保障的现实需求,抓住省内新型产业发展打开省内就业容量的历史机遇,顺应省内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1.
夯实服务基础 统筹城乡就业 2008年,为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省发改委、省劳动保障厅的部署要求,泸县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13.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从农业生产领域剥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结合深化统筹城乡和工业区发展实际.实施积极举措,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力度,促进了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双增”。截至2008年底,全区农劳输出转移规模达9.4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6%。劳务收入达8.88亿元。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江苏省吴江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07184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5051人,占92.79%;中专与高中文化程度21211人,占6.9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22人,占0.30%;培训后就业人数为9809人,占3.19%。从事第一产业的57198人,占18.62%;从事二、三产业的244236人,占79.51%;输出就业5702人,占1.86%。近年来,全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在统筹城乡就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自贡市就业局今年把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前移到农村,启动了在村一级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的试点。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就业局参照城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建设,结合农村实际.制定了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条件、职能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从四区两县就业局推荐的试点村中选取8个村进行试点.提供适合农村的公共就业服务.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图为市就业局局长胡珍剑在富顺县代寺镇明星村调研。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副部长张小建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郫县通过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载体.推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岗位载体.劳动力转移取得较大成效.今年1至8月.共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019人。但是,目前劳动力主体的思想观念陈旧.就业技能缺乏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仍是制约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三大“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四化”,要求“四化同步”发展,完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目前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仍占较大比重,这一现象在经济发展欠佳的云南省尤为突出。笔者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新特点,对云南省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实证调查。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形成并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待转移剩余劳动力,其基数大、增速快。同时,还存在就业矛盾突出;转移就业人员构成及行业分布不合理;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文章探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有效推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有关部门进行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适应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1994年起,大多数劳务输出省份相继向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区派出了劳务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劳务工作派出机构”).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