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之妻的长孙皇后,在贞观政局的建立、贞观政风的树立以及贞观政局的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内助夫君,铲除政敌,为创建“贞观”政权立下了特殊功勋;在进谏方面,她不仅勇于犯颜直谏,而且保护和鼓励谏臣直谏,促使贞观年间,臣下直言进谏,主上虚己纳谏蔚然成风;她谦逊勤俭,贤惠善良,促使“贞观”年间崇德尚俭之风盛行;她以史为鉴,避免了外戚专权悲剧的重演,保证了“贞观”政局的稳定。研究和探讨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唐朝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以及唐朝前期兴盛的内在动因,于今犹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贞观廉政思想鹿 慧贞观时期(公元627年至649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唐王朝在短短23年里,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唐太宗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贞观之治”,根本一点是以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贞观思想”为指导,而廉政思想则是贞观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目前史学界在评价贞观人物时对他研究较少,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房玄龄,也许对研究“贞观之治”有所裨益。《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名乔,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通经史,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大约在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人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北,房玄龄投其门下,做过渭北道行军记室,时年39岁。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拜相,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去世,做了近18年的宰相,“贞观之治”中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都是他秉承唐太宗的意志,亲自制定和执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政清廉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之一.贞观廉政的兴起、发展及其变化与唐太宗的作为不无关系。本文拟从唐太宗在贞观前期的“躬履节俭”、惩治腐败以及贞观后期的“渐不克终”等方面,对贞观廉政的发展变化略加论述,以期揭示贞观廉政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文治武功”兼备的封建皇帝。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他建有赫赫武功;唐王朝建立后,他又确立并大力推行“假武修文”之举。贞观初,魏征曾向他建议:‘堰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眼。”①唐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数年,成效卓著。贞观时期,唐太宗“堰武修文”的文治思想,包括对待儒、释、道的思想、大兴礼乐的思想、驰情文史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的确立和与之采取的文治措施,不仅对巩固唐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架构了“贞观之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对待儒、释、道的思想与政策…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精简官员”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人们大都要提及贞观初年,唐太宗曾把中央政府机构的官员从原来的“二千多人”,精简为“六百多人”。比“隋朝、唐初和后来的开元年间的数字少四分之三”。甚至有人把这件事,誉为贞观时期的善政之“首”。但是,我认为,此说证据不足,很难使人首肯。  相似文献   

7.
顾贞观是清初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有“三绝”之称。光绪四年(1878),秦赓彤在《重刻弹指词序》中指出,“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其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①,对顾氏之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总的来说,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积淀,顾氏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实远逊于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曾无限感慨地说:“古今名迹,显晦有数存焉。”(《水龙吟》词序)由其生前自视己词“可信必传”的信念与身后己词颇受冷落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我们完全可以顺着他的话说:古今名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西夏乾顺时期刊行《贞观玉镜统》的原因;《贞观玉镜统》的主要内容;《贞观玉镜统》的特点和实用价值等诸问题,在时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作些探讨。《贞观玉镜统》之所以刊行于乾顺的贞观年间,并非偶然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点:第一,推行“尚文重法”立国方针的要求。乾顺在“尚文重法”①立国方针的指引下。虽然将夏国建设的重点开始向振兴文教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倾斜,但“尚文重法”并非不要武备,而是在武备问题上要求更加精益求精。即不是一味去讲求军队的数量,而是需要提高军队的质量(包括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而要达到…  相似文献   

9.
唐代贞观朝君臣治国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总结了贞观君臣以亡隋为鉴的历史经验 ,被誉为“济世经邦的宝典”,其中“民足君足”论、“民水君舟”论、“创业守成”论、“明君暗君”论等 ,反映了唐代贞观朝君臣治国安民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贞观之治”,向为史家所瞩目。举凡纳谏、取鉴、轻徭薄赋等均为贞观一世之美谈。然贞观治世政治,政策之由来却鲜为人谈,尤其是贞观治世的直接源头——武德政治、政策对其的影响,则更鲜有所论,应该说这是“贞观之治”完整认识中的一个缺憾。牛致功在《唐高祖与“贞观之治”》一文中,对此进行较深入的补充研究,谈来不无启发之感。  相似文献   

12.
贞观时期,是唐朝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偃武修文”,推行“文治”,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入研究贞观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贞观之治”,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拟就贞观文化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自唐代立国到四杰登上诗坛的半个多世纪中,经过“贞观之治”的大康已呈现出强盛的国力与炫赫的国容,而且其政治核心在于“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贞观政要》卷一),贞观重臣“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这样清明的政治局面与任贤的政治措施,自然使得土人心理产生一种凝聚力与进取欲。从文学表视角度看,由于宫廷文学传统的延承,贞观君臣匡时济世的怀抱只能圆纳于颂圣与说教的刻板形式之中,然而作为“循躬思励己”、“提剑郁匡时…  相似文献   

14.
李光地被陈梦雷诬告,又经名家全祖望、章炳麟等人不公正的评价而坏名。全祖望在《鲒琦亭集》中说:李光地“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足称三案。”章炳麟在《言》中说:李光地“习业因时转移……傅会得人主意”。现今之清史研究者仍然未能突破全、章的偏见,使其至今仍蒙受不白之冤,故特撰本文为其翻案。李光地的荣,非卖友亦非善伺人主意而来,而是来源于他的历史功绩。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避。十二年,乞省亲归安溪。十三年,耿精忠反,郑经据泉州,李光地拒绝他们的招聘。十四年,上  相似文献   

15.
张强 《船山学刊》2011,(2):59-62
《贞观政要》蕴藏了非常丰富的领导智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的“四要”上,即领导者要树立民本、忧惠、变革和互动四种意识,要培养诚信、勤奋、谦虚和谨慎四种品质,要借鉴学习简约、沉静、宽慈和务实四种领导风格。要善务识人用人、求谏纳谏、科学决策和以身作则四种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便乱翻书,发现《贞观政要》有《论诚信》一章。现在可谓诚信热,从高考的作文题到报上的新闻、评论,加上2001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发言,都涉及诚信问题。于是把这本摆在书架上多年的书看了一遍。《论诚信》头一段就很有意思。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奏请朝廷去除佞人。唐太宗李世民问他:“谁是佞人呢?”那人回答:“臣在民间,不知谁奸佞。陛下可以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不怕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顺从迎合的,就是佞人。”李世民对封德彝说:“流水是清是浑,决定于源头。国君好比源头,百姓像流水。国君自…  相似文献   

17.
唐文宗“复贞观故事”修起居注辨析刘连安经唐中叶乱离,至唐文宗时,励精图治,一心要恢复贞观政风,但由于时势已变,实际并不能如愿。然而前代史家语焉不详,极易使后世读史者产生误解。现试以修起居注之制为例略加说明。《新唐书·百官二》起居郎条“大和九年,诏入阁...  相似文献   

18.
贞观十四年(640),高昌国覆灭,唐随即将羁縻州“西昌州”改为正州“西州”。唐在西州设置了两套军政系统:一为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交河县;一为西州州府,治所在高昌县。二者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分治”关系,一管军事,一管民政。贞观十六年(642),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南下,入寇西州。安西都护府约在此时成为西州唯一的州府级军政机构,治所也移至高昌县。显庆三年(658),为更好地经略天山以南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再次移至龟兹,唐在西州设西州都督府。西州都督府虽只治西州一州,但为配合全国形势,仍与西州州府“合署办公”,西州州府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19.
李勣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的东北九山下,是昭陵(唐太宗陵)的一百六十七座陪葬墓之一。墓状呈倒“品”字形,是由三个直高二十公尺的园锥形土堆构成,从南朝北望去象三座山。 《资治通鉴》载,贞观四年(公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于贞观三年任命李靖等六总管,统兵十余万分道出击突厥,贞观四年初,击灭东突厥,生俘颉利可汗,彻底解除了唐王朝来自北部的威胁。但是,谁是这次大规模军事活动的主帅呢?两《唐书》对此均无明载。据《通鉴》所载:“(贞观三年十一月)庚申,以行并州总管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众合十余万,皆受李勣节度,分道出击突厥。”按现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