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努力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继承与创新并举中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和完善,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担承中国现代性建构这一历史重任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对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为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在建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理论—实践"的相互切入中共同推进这一事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转型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命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共90年不断追寻和探索的目标。现代性转型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性转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性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现代性转型(或构建)的可能途径和方式探索,对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性建构在古今中西问题域中显得异常复杂,亟需在厘清现代性自身属性及其合理形式的基础上,推进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路径的思考。现代性脱胎于西方文化传统,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但经过理性化论证以及资本主义扩展而具有普遍性维度。对于现代性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出发予以理解,在普遍的人的解放尚未实现以前,现代性属于趋向具体普遍性的文明论问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作为现代性的合理形式出现,但资本主义形式必然产生反现代性的异化形式,使现代性运动表现为理性化话语与强制性权力相结合的矛盾关系,而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形式则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必然性也合乎现代性价值理念的合理结果。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在当代中国还处于实践和理论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好两大问题:驾驭资本和再造传统,前者缘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后者缘于中华传统现代化目标,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其评价体系指即时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的双向互动。即时性评价是大众评价。终极性评价是权威评价,两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传统理论资源的当代应用评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评价,理论创新评价,马克思主义主导型地位评价,理论满足大众需求情况的评价,马克思主义层次化、生活化程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将现代性价值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并将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整合起来,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制度性维度和文化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吸纳与建构现代性的过程,而中国未来改革开放就是要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这一现代性将成为继西方现代性、东亚现代性之后的一种新的现代性而受到世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路径建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化发展维度。基于生态化考量,通过呼唤学习思想,传承民族文化,广纳世界经验,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以期在加强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新研究提供新学理支撑的基础上,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基本内涵与建构方式、特征、价值的整体性分析,也内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和建设话语及其体系转换的微观探讨,还从多方面关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相关问题。梳理该论题之研究现状,既有益于拓展研究理路与研究空间,更有助于反思当代中国话语建构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 ,还提出了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 ,二者的综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内容。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中国化”来界定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性质。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辩证地统一起来 ,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发展多方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之路,既有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也有需要吸取的教训。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工作者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立足中国现实,把人民放在文论话语建构的中心位置,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考察、回应和引导文艺现实问题。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以"一元多样、综合创新"为基本原则,构建新时代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5.
郗戈 《江海学刊》2012,(1):77-83
应当从更高的历史视野出发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自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契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外在地认知、解释中国现代性建构,而且还内在地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中国"之间持续发生着"相互建构"与"双向生成"的动态过程,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融入"现代中国的自我建构,"内在于"现代中国。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的"相互型塑"与"双向生成",主要体现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意识、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将进步的历史意识植入现代中国的文化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引导着现代中国的时代定位与时代规划;历史唯物主义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向导,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当代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双重进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球发展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真切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必须祛除历史的三重遮蔽。马克思生活于现代世界的开端,对以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分析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马克思从历史观的高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切现代性根基、特征和形态特别是自由主体化思想和理性批判精神作出积极肯定;另一方面,又在变革世界的实践的否定辩证法基础上提出批判现代性的解构向度,从而为后现代思想家所推崇。随着新旧全球化时代大转换,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随着历史关联的变化而变化。在马克思之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列宁、斯大林、新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等等都在现代性问题上作出过许多思考。在全球后现代性背景中的当代中国,其发展的本质理念应当是既不同于马克思和韦伯时期的经典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甚至不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或第二次现代性,而是一种以后现代引导的现代性,即新现代性。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带根本性、决定性意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坚持它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舍此来谈“中国化”,就会产生“化”有余,而“马”不足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重要、更带根本性。只有实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国情化、时代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是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真切体会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不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矛盾,相反,它将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具体来说,“后现代精神”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后现代意识”是中国高起点的现代性战略的必要内涵:“后现代向度”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跟马克思的历史渊源关系,也由于它们具有的相近的批判性特征,使这种思潮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盛行,而且也对当代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应当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理解多元状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它在当代中国的“嵌入”所产生的矛盾应当从中国现代性运动的特殊性中去理解。由此激活的视角,使跨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研究具有了历史性突破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