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伟 《理论界》2007,3(11):20-21
“两个飞跃”是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和采取的两个战略步骤,是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历史经验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总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邓小平农业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首彰 《兰州学刊》2004,3(6):15-17
"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思路.第一个飞跃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新的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现代化."两个飞跃"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明了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刘建荣,周维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今后15年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中的“两论”探略翠林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他的生产力思想。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但最主要、最能反映其生产力观的是生产力经济论和科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许多重大的"三农"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的“严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的“严打”思想刘杰依法从重从快地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议的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一种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两只手都要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成就喜人。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相似文献   

7.
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是邓小平的一个特色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形成经过了酝酿、提出、完善三个时期,其主要内容有政治生活稳定、经济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环境稳定等.重温邓小平关于"稳定"的重要思想,对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实践依据来源于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刻洞察,对国情、党情的变化和党的建设历史实践经验的深刻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党情的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党的建设历史实践经验提供了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令人常学常新。通过学习、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五论”。一“目的”论自古以来,怎样治理国家,是人治,还是法治,一直存在争议。在比较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分析人治危害的基础上,邓小平着力彻底解决人治与法治问题,并明确提出依靠法治治理国家的方针。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谈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说是要清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并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两个大局”思想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三步走”战略和东西部关系整体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它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从思想观念、发展策略、发展方式和宏观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策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西部的大开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和确定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时,始终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系的。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要做合格的“世界公民”。①本文拟就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作一考察和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取信于民”思想不仅是对我党群众路线的忠实继承 ,同时还结合改革开放时期新的实际对这一路线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信、依靠群众 ,是取信于民的基本前提 ;一切为了群众 ,是取信于民的根本途径 ;启发、引导群众 ,是取信于民的正确方法 ;两手抓 ,是新时期取信于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国内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产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的争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在理论上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关于“变”与“不变”的思想1.根本不能丢,原则立场不能变。这些根本和原则包括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坚持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现代史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马克思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的时候,一直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他对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总是感到欢欣鼓舞。他认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把需要经过专门培养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称为“复杂劳动”。并指出,“少量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马恩全集》第23卷第58页)他强调说,工人阶级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恩全集》第16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断言,“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措施之一,首先是对一切儿童实行普遍教育”。他认为,“受过教育的人,会比愚昧无知的没有知识的人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马恩全集》第2卷第614页),恩格斯还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除了需要律师之外。必须有大量的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工人阶级“不仅要掌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马恩全集》第22卷第487页) 列宁继承发展了马恩重视教育、知识和人才的思想。他说过,在一个文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命题与实践要义。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先进知识分子们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境的主张,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命题提出之际倡导“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再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践行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擢升,长期包含在“中国具体实际”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独立出来,“两个结合”正式被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认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今“双向互动”上的思想进阶。要深入地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意蕴,有必要对其哲学思想基础进行深层的探究。“两个结合”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上有根本规定性,在实践发展上也有具体要求。“两个结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长期的、动态的、全面的结合,也是主动的、科学的、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农业思想最精炼的表述。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我们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王力军 《齐鲁学刊》2002,1(3):57-6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理论,则强调了人的认识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它是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真正实行”思想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真正实行”思想及指导意义何群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真正实行”四个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能停留在书面上,而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落...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大政策。文章分析了“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在实践中由于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理性秩序而产生了反秩序势力,指出需要寻求有效措施抑制反秩序力的自发发展。文章还分析了效率、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指出只有在有限不公平条件下突出公平,才可以保证效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