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璟  贺明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70-171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色彩不同于西洋绘画,与西画色彩有本质的区别.西画讲究光源、环境色、补色等,这是西方绘画的体系,与中国绘画没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绘画没有完整的色彩体系.敦煌壁画最早的色彩,谢赫"六法论"中只有提到过一句关于色彩的"随类赋彩".  相似文献   

3.
詹佳慧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59-161+16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力,其中敦煌壁画更是中华宝库中最珍贵的艺术结晶之一,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本土化与民族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出了展望;通过学习借鉴敦煌壁画对世界文化的包容吸纳能力与同化能力来探索油画中国化进程的民族道路;通过分析画面构成来探索敦煌壁画中纯粹色彩与纯粹空间的对位构成,继而创新中国油画创作的新形式,从而增强中国油画的识别力、特色力、强大的民族文化软实力。本文旨在丰富油画创作的民族元素与精神内涵来增强油画创作的中国特色。在油画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油画在通过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与丰富精神内涵的同时,吸引世界,同化世界,使中国油画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4.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辉 《西藏研究》2009,(4):114-120
文章就史前与部落时期、吐蕃至清朝时期的射箭运动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的弓箭最早是原始人类防身自卫、狩猎生产的重要工具,被先民刻画在岩石上;后来随着西藏文化的发展以及寺院在西藏各地的大量修建,人们又把射箭绘制在寺院壁画上.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不仅是练武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起到愉悦身心、娱乐的作用,是藏民族民风民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7.
敦煌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艺术结晶,是我们一直仰护的传统文化之魂与中华民族之根。针对后疫情时代下敦煌文化艺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问题,本文采用桌面研究的方法,以敦煌壁画为例,将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商业,从经济角度对敦煌壁画的文创产品反哺敦煌壁画的保护传承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经济效益反哺文化艺术(敦煌壁画)的构思。并探索在不影响艺术纯粹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与经济效益是互相成就、彼此包容、互惠互利的关系,经济效益是促进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敦煌壁画乐器种类繁多,样式丰富,为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极大的研究价值。敦煌壁画乐器仿制的设想提出,不仅使我国乐器种类更加丰富,更是拓宽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范畴。目前来看,敦煌壁画中许多乐器实物已经失传,只能依靠着典籍记载和现存的残片进行复原。郑汝中于1988年正式提出仿制敦煌壁画乐器的设想,这筚路蓝缕之功绩正如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一样。再看今朝,在全球化格局时代“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此篇文章通过分析探讨敦煌壁画乐器仿制项目的缘起、发展及成果,呈现不同时代的“丝路”精神。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壁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寺观壁画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本文以永乐宫壁画作为研究案例,从展示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永乐宫壁画特点,基于其文保困境与展示现状,提出数字化技术、互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永乐宫壁画展示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设计探索,以实现保护壁画真迹前提下的多元化展示效果,以期对同类寺观壁画的展示与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青海民间射箭活动的源流及箭文化的流派两个方面对青海民间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赞普像是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标志性人物像之一,其出现是壁画的绘制者根据实际情况将佛典内容进行变通的结果。赞普问疾听法图的粉本应源于吐蕃地区,由汉藏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而成,而赞普和侍从的服饰及容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则是受当时敦煌地区民众审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1,25(4):91-104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关系需要理清:其一是扎塘寺壁画与敦煌吐蕃占领时期藏式绘画传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其二是扎塘寺壁画与同时期的敦煌艺术又有着一种共时的文化交流。前者这层关系不同时但同质,后者同时去不同质。这两层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多种关系的存在和相互之间的纵横交错为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的梳理增加了难度,本文试图在这方  相似文献   

13.
敦煌寺院经济文书体现了唐五代时期的民问会计思想.这些文书体现的会计思想有:会计文书格式化思想;总括核算和明细核算相结合的思想;以实物为主要会计计量单位的思想;记账符号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些会计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民间会计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敦煌莫高窟服饰流变的分析,认为莫高窟服饰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并最后汇聚于中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五代曹氏归义军祖孙三世与回鹘联姻,在曹氏归义军时期所营建的敦煌洞窟中出现了大量穿回鹘服饰的天公主供养画像。这些回鹘天公主供养像给我们留下了研究唐五代时期回鹘贵族妇女服饰的珍贵资料,而回汉混合装也成了敦煌五代时期上层贵族妇女的时尚服饰。  相似文献   

16.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官府牧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离 《西藏研究》2006,18(4):10-15
吐蕃统治敦煌的官府牧人来自当地居民,放牧马、驴、羊等牲畜,每年向官府上交毛、皮、肉等畜产品,并提供畜力。官府则给其一定口粮,对他们放牧的官府畜群进行定期检查。这一做法源自吐蕃本部,并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官营畜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吐蕃占领敦煌后,在该地区形成了吐蕃人、中原人、吐谷浑人等多民族共居的局面,使得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翻译活动有了很大发展,并且使藏语文在官方和民间都被各民族广泛使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书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18.
P.T.1095号写卷是迄今尚未公开发表的一件敦煌吐蕃文书,是一份购牛契约书。该契约条款完备、债务关系明确,既有担保人也有吐蕃高官做中证人,涉及到三个民族、两个部落,并出现了学术界未曾关注的新部落。契约反映了8世纪左右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民间商品交易活动和民族关系,以及藏语文的通用语地位。文章对该文书首次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敦煌“贺雨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书中有题为"贺雨"的文书数篇.本文通过对其内容及使用者的比较研究,认为敦煌文书中的"贺雨"题材是朝廷礼仪地方化.政治文体民间化、宗教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宋朝汴梁的玉津园,是皇家的游赏之所,也是朝廷的射圃。宋朝经常在这里举行与契丹使者之间的比射活动,称为“宴射”。宴射有相互夸示武力的用意,但大多数情况下成了一种友好比赛,是古代民族国家间以射箭为主项的运动会,其文化意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