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1992,(5)
“智囊团”,是人们对那些从事政策和管理、决策等项目研究,提供咨询的机构、团体的称呼。人们也常将这样的机构称之为“思想库”。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有五大智囊团: 兰德公司这是久负盛名的思想库,1904年成立于美国。目前的专业研究人员有600人,同时还重金聘请知名学者、知名人士参与研究工作。它已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能型智囊团。  相似文献   

2.
兰德欧洲智囊团(RAND Europe)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部分,是独立的智囊机构,其成员主要是欧洲人.该智囊团与欧洲各国政府和机构合作,并与欧洲其他组织和一流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旨在通过客观和跨学科的研究,为欧洲完善决策,寻求解决共同问题的途径服务,为欧洲各国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提供中肯的分析,并通过传播其分析结果和想法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天,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的升味準之辅教授邀我与他一起去吃晚饭。升味教授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除了著有《战后日本政治》(上、下卷),《现代政治》(上、下卷)和《日本政党史论》(全七卷)外,还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的斯卡拉皮诺教授合作以英文出版了《现代日本的政党与政治》,从而在日本和美国的学术界占有其日本政治研究的一定权威的地位。早在四年前,升味先生在伯克莱进行学术访问时,我就与他相识了。今天能再次有机会向升味先生请教,我是自然不会  相似文献   

4.
慈善是一个大事业 慈善是一个大事业,体现在它的作用和意义:慈善帮助失学儿童、农民工子女重新背上书包,帮助因贫、因病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帮助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帮助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使社会更加和谐、温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慈善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崇高事业;慈善是一个大事业,因为它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为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刚性保障制度的有益补充;慈善是一个大事业,因为它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也帮助了捐助者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应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对于地方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地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定位选择。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巨大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思考、去研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应用对策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知识和理论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去研究和解答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上海社会科学院是上海惟一一所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拥有一支学科齐全的科研队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推动两个文…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自身活力,拓宽发展空间,是地方社科院面临的重大课题。山东社科院自建立起,在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一直把突出应用对策研究作为科研主攻方向。在学科布局和科研资源配置方面,从立足山东、研究山东、服务山东的基点出发,着力加强直接为山东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服务的应用学科建设,使科研工作紧紧贴近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促进…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这是社会科学院发展的一个科学定位,既指明了社会科学院发展的前进方向,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打造一流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提上重要日程。从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发展现状和世界"思想库、智囊团"发展的实际出发,需要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打造一流的"思想库、智囊团",必须在提升对社会科学的认识上有所突破社会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作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而且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初开始 ,中国美学在百年学术发展中 ,经历了自身艰辛曲折的现代建构历程。从向西方学习 ,到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直到努力于有中国特色美学理论和研究体系的创建 ,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既有着自己的辉煌 ,同时也存在着困惑和不足。今天 ,面临世纪之交 ,中国美学究竟应该如何继续深化自己的理论建设 ,才能在 2 1世纪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 ,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美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而能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题 ,能不能在这些课题研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建构 ,则是中国美学在新世纪里获得新的理论突破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推动这一方面的探讨 ,我们特地约请五位学者就此发表他们的看法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走过了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积十年改革之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有理论的超前研究。 大家公认,这十年理论上的突破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论还只是一个“初始形态”,有待深化、充实。 如何把社会主义公在制和市场经所出为一体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开了这个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已有的历史经验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够兼容,创造了高效率和商效益的历史纪录;旧的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11.
适应时代需要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征途上,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的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一、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强化思想理论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向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灌输科学理论,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党一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灌输论”是列宁针对俄国的机会主义鼓吹工人运动“自发论”而提出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贸易突破技术壁垒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钰  黄英 《学术交流》2003,(8):96-99
在传统的贸易壁垒被不断削弱的同时,更为隐蔽的技术贸易壁垒正在悄然兴起.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发达国家运用技术壁垒来"扼制"我国产品向国外市场的扩张,尤其是向其本国市场渗透的声势会与日俱增.因此,了解掌握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不利的影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利益是重要的社会现象,认识人类社会必须认识利益问题。需要是利益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利益必须首先研究需要,认识利益的本质必须首先认识需要的本质,确立利益范畴必须首先确立需要范畴。一、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利益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突破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解定 《社科纵横》2009,24(12):28-29,45
技术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日益强化,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农产品频繁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冲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对出口农产品的相关行业及生产经营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如何突破技术壁垒,探索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技术壁垒的定义、内容及特征,研究技术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状况,据此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郊区城镇化重点突破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认为发展上海郊区城镇化;必须首先观念更新,勇于冲破传统城乡分割体制,从上海城市整体功能拓展的高度进行谋划。为此文章从郊区城镇化的目的、重点突破的方向及体制的创新,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会史研究如何取得新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英 《浙江学刊》2005,(6):78-83
中国商会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近20余年中获得了迅速发展,并相应带动了经济史、社会史、城市史的发展.中国商会史研究的新突破,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继续创新,注重解决理论阐释与实际论述相脱节的情况,认真总结近20年来商会史研究中理论运用的经验和教训,构建中国式的商会史研究理论体系.同时还要重视研究时段的延长与视野的拓宽,加强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商会,特别是县镇基层商会的实证性深入研究,对与商会直接相关的一些商人社团也应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挖掘商会以及与商会直接相关的其他商人团体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出版,是推动商会史研究取得新突破另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需要”作为有机体的基本条件和机能,它的内涵在哲学意义上不只是需要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摄取,需要主体的能量、能力的释放、发挥乃至排废也是需要内涵的一个方面,亦即作为主体的人及其事业的“新陈代谢”的全过程。人的“需要”有多种类型,按具体“需要”产生的条件和机理,可分为“无意识需要”与“有意识需要”两种类型。从这两种类型”需要”产生的次序看,“无意识需要”先于“有意识需要”而存在;从它们在人类“需要”中占的比重看,“有意识需要”大于“无意识需要”。(本文中的“意识”系指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理性形式的思维活动。) 一、无意识需要有人认为“需要总是被意识到的需要,必然反映为他的意志,作为欲念、目的、动机等主观形态而存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05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报告》,与会常委同志都发表了重要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就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了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应该掌握的各项重要原则和方针。这是继200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以后,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的最重要意见。中央文件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关于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纲领性文件。为纪念“5·19”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一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6年5月19日召开座谈会,重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回顾一年来贯彻会议精神的情况,为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指示精神而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题讲话(全文另发)。本刊摘要发表座谈会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