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是孙中山也是国民党的历史的一大进步。改组后的国民党,在中国革命高潮的第一时期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不能不研究国民党,尤其要研究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及其作用。 改组后的国民党究竟是什么性质?传统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第一次是1902~1903年之间在越南河内(或檀香山)将兴中会改建为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是1910年将美洲及南洋同盟会机构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这两次改组活动在孙中山革命奋斗经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一次,他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誓词运用于新组建的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3.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定案》,正式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廖仲恺(1877——1925年),广东惠阳人。少年时代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放弃中国旧学而攻读英语,想以此作为学习西方拯救中国的手段。1902年秋,为了寻找救国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廖仲恺专程拜访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极为钦服,从此追随孙中山革命。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1922年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对国民党的改组,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廖仲  相似文献   

5.
民国研究     
主持人语: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往的研究多从国共两党关系角度来考察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而对当时新兴的社会力量与新型的民众动员方式关注不够。韩国首尔大学柳镛泰教授的论文通过考察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建国构想中的两种民意机关的构成原理与相互关系,揭示出孙中山所提出的国民会议主张并非国共两党应付时局的权宜之计,而是以当时已有的民意集结经验为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会上,确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转变。这无疑应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孙中山实行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他之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894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后来又把同盟会改组成为国民党。他一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设有大量的实践和著述。他的政党思想不仅是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而且通过政党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政党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对其进行发掘、研究,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对今天中国各党派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孙中山逝世以后…  相似文献   

8.
1922年至1924年间,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高瞻远瞩,力排异议,接受国际共产党人的主张,改组国民党,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造了北伐战争革命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深入研究当年国共合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在今天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国民党改组的经过,各家史书记述,所涉人事,颇多歧异,每使读者莫衷一  相似文献   

9.
廖仲恺传略     
廖仲恺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完成中国国民党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革命活动,是和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鼎力协助孙改组国民党并建立了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共合作后的新形势下,忠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与共产党人携手进行革命;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直至为此最后献出生命。廖的言行表明他是献身于首次国共联合战线及其事业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11.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其东方战略出发 ,积极在中国寻求盟友 ,最后决定面向孙中山。孙中山则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寻求列强支持的失败 ,转而寻求苏俄的支持。这样 ,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 ,相互接近。苏俄、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使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且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同时调整了革命方略 ,即是从注重军事工作转而注重政治工作 ,特别是宣传工作。不过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的言论表明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6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筹备这一盛事,1963年春,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革命博物馆要大力收集孙中山和同盟会元老、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何香凝、柳亚子等人的文物。为此,柳亚子家人将他遗留的文献资料、诗文手稿等共6000余件捐献给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革命元老、著名政治家、著名画家、国家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重要领导人。何香凝早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她大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她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成为杰出的国民党左派;她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募集物品;她致力于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她与李济深一起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作为代表在《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上签字;她参与新中国的建立,担任了政府的重要职务;她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她是著名画家,其画作享誉海内外。她堪称贤妻良母,是世界女性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后,为了调和南北冲突、阐明实业报国的主张和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1912年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到北京共商国事。在北京期间,孙中山与袁世凯会晤、参加同盟会改组、出席各界欢迎会……这些活动是孙中山先生践行民主共和的写照,他不顾自身安危、利国福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当今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柳亚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老朋友。他一生忠诚于孙中山的遗志,积极赞助和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是非分明,爱憎强烈,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爱国者和革命者的可贵品质。坚特合作,反对分裂辛亥革命失败后,柳亚子经过长期的思索,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逐渐感到,在军阀、官僚和帝国主义的几路夹攻中,中国已经病势危殆,必须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因此,他衷心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计划。一九二四年一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国民党开始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之后,胜利的果实为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三民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和野蛮践踏。孙中山为捍卫三民主义,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一次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在绝望中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改组了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以“联俄、联共、抉助农工”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7.
何香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对共产党的宗旨、主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坚定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全力推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担负重要工作;并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在抗战时期,她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成立爱国团体,力主抗战;提出对日作战纲领,推动南京政府再次与共产党合作,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和对日妥协政策;将民族抗战前途命运置于自家安危之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赞赏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美国的所谓“援助”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心侨务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西山会议派,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国民党右派集团.关于西山会议派的一般情况,史书多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谈.本文仅就西山会议派的形成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作一扼要论述.1924年的国共合作,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向国共两党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这是他晚年的一重大进步.当时,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众多的国民党员中,真正积极拥护和执行他的政策的主要干部.只有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少数人,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冯自由、邓泽如、谢持、邹鲁等右派,则坚决反对.1923年底,正当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相继完成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准备工作,积极筹备召开国民常“一大”的时候,11月29日,邓泽如  相似文献   

19.
从接受党内合作形式、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孙中山政治思想革命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实现历史转变的推动作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合力救国的历史进步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民族团结是振兴中华不可缺少的前提 。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与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但是,从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而且是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的。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辛亥革命对于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迅速实现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辛亥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辛亥革命在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探索中,中共创建时期的一些领导人早在本世纪初,曾在孙中山的领导与影响下参加了辛亥革命,他们有的加入了同盟会或国民党,甚至成为重要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