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城市美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一)城市美的综合性 现代城市是人口、财富、科学技术高度集中,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综合之地。城市的这种高度集中、高度综合的特征,决定了城市美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艺术。它既是自然美、技术美、社会美的统一,又是环境美、造型美、色彩美的汇合。因此,当代城市美的最大特征,可以说是综合之美。 从城市空间的构成上,城市美不仅涉及到建筑群、交通网、园林水域,而且涉及到各种信息传播载体的分布。从哲学思潮上,它既体现了科学主义思潮,又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以及二者的汇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高层、高密度建筑群的发展,城市通风、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以及行人热舒适度等已经成为研究城市高层建筑群体设计的重要课题。同时,环境性能化模拟与实验工具的不断发展,针对城市风环境影响进行初期概念设计决策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以物理风洞为模拟工具的实验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性能可视化设计方法探索;然后开发了一套针对高密度城市高层建筑群体的机械生形装置,打通建筑几何生成与城市风环境数据参数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高层建筑群场景的建筑几何生成设计优化算法。由此,实现城市设计导向的、基于城市高密度风环境性能化的、高层建筑形体预测与生成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3.
苑军 《城市》2003,(2):55-56
一 环境设计美学是从属于生活美学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效率和心理体验等。城市建筑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人类对环境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的,其目的就是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它包括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筑布局、室内设计以及各种建筑学要素。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人、建筑、环境”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推动了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改善。建筑的概念也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从群体扩大到环境。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处理好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情景交融的空间之美、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四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5.
史延冰  肖煜 《城市》2008,(4):49-52
一、概念及意义 芦原义信在分析传统建筑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将格式塔心理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外部空间的概念:建筑外部空间是从自然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从自然中框定的空间。换句话说.外部空间就是建筑物之外的、为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具体到公共建筑群的外部空间.是指建筑外部的.包括建筑群各体量之间.以及与周围建筑和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韩培俊 《城市》2012,(10):8-10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城市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绿色建筑将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必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结构性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在住建部强有力的领导下,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旋律,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的大好局面即将展开。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在天津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在这一区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会造成城市板结。城市板结会产生一些弊端。一是气温较高,二是污染较重,三是噪音大。为此,研究人员和城市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城市的建筑群进行绿化,例如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栽种植物。  相似文献   

8.
风光各异的水岸景观水为城市生存之源。城市滨水而建,依水而兴。壮阔的江海之景,秀美的河湖风光,给城市环境增添了流动美、透亮美,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诗意和活力。一座城市若无水景之美,那一定是干枯的沙漠化形象之城。我到过的西欧城市中,最具水景之美的大都市是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和巴黎。这三城的建筑和人口密度较高,不同于某些山水城市以青山绿林为水岸背景,构成水景之美,而是主要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城市和建筑群可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和暴雨等。科学准确地评估城市对气候的影响并据此提出规划改善对策已成为建设生态城市和宜居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可用于城市气候评估的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以CFD耦合模型和WRF为代表的中尺度气象模型具有优势,前者更适合建筑、城市设计和详规尺度;后者更适合城市总规尺度;利用GIS平台将气候评估结果与城市信息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或者绘制城市气候图可以更好地对接规划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0.
特拉维夫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座希伯来城市被海风吹拂着,环境优美,漂亮的建筑群像一道彩虹环绕着地中海岸。在这里,世界各地的游人都可见到,显然这是一座真正的国际性城市。人口已逾130万。然而让人感到,那建筑的规模远远大于人口数所应占据的规模。在以色列,一般地,  相似文献   

11.
天津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典型城市,早在140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洋建筑文化伴随着欧洲列强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涌入这个古老的城市,在近80年的中西建筑文化糅和的历史中,建造了上万座西洋单体建筑或建筑群,成为天津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这批极具保留价值的建筑将成为这座现代化城市不可多得的特质文化成份,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所研究的“小洋楼”泛指1860年以来在天津兴建的各种外国建筑,包括办公机构、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军事机关以及大量的公寓、别墅、花园住宅等,有别于中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建筑。  相似文献   

12.
田垠 《城市》2008,(5):32-35
城市是社会的真实映象.城市的革命来自社会革命。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城市的功能性质、空间与物质形态都有了巨大变化:尺度宏大、高速高效,能够容纳更多的行为方式与社会动态.并明显趋向复杂化。城市形态从高建蔽率的建筑群向高容积率并拥有大量空地的高层建筑群转变。由建筑围合的外部空间完整且单纯的界面已渐趋弱化,呈现出多元、模糊、流动、开放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圣彼得堡的建筑是具有内涵的建筑古迹之一,运用绘画与摄影手法构建而成。尤其是它的历史中心,是首都建筑群中最杰出、新奇的城市建筑之一,其建造于18—20世纪。圣彼得堡为了保护历史建筑和人文环境做了许多努力,有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古建筑保护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城市的美学符号,也可以说是美学元素,或者说是美学的集中表现。不过,称符号还是比较简明的,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5.
感受台湾     
巢元凯 《城市》2003,(4):54-55
2003年初,我随国家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组织的赴台交流考察团对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等城市进行了考察和访问,此次考察的重点是台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地铁的规划、建设和工程管理,并涉及城市建设、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台湾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台湾的城市,有着和祖国大陆城市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城市的布局、建筑的风格、造园的手法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台湾的经济一度发展迅速,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高速发展的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台湾的城市建设,一大批高楼大厦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拔地而起。台北的发展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如今美学充实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有语言的艺术美、行为的艺术美、环境的艺术美,服装的美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部分。本文浅析了美学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建筑的地位作用使人们对它格外地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建筑环境观认为:建筑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力主导下的"广义组织"的一部分,并反映了潜在的社会关系、压力和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及变革历程的分析,探求建筑在城市中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位于沙面岛上的沙面老街共有150多座鼓浪屿般的欧洲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岛上绿荫繁茂,空气清新,环境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9.
中华巴洛克是西洋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中国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建筑手法的综合运用。位于哈尔滨市的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建筑群,是我国中西合璧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魏春军  么达  申玉珍 《城市》2005,(5):46-48
消防是伴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也必然伴随着城市建设、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石油、化工等工业发展迅猛,大型仓储业和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大量涌现,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变革,都使包括火灾在内的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且日趋复杂化、立体化、恶性化.这在客观上对担负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消防队(站)的建设及现代化的灭火救援装备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消防队(站)的合理布局、精良配套的现代化消防装备是决定灭火救援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