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末民初是小说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型时期 ,小说非常繁荣 ,但仅限于数量上 ,鸳鸯蝴蝶派小说横行一时。苏曼殊的小说则别具一格 ,不仅格调清奇 ,而且在叙事方面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对其小说《绛纱记》文本的细读 ,可以看到苏曼殊小说在小说叙事上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的艰难蜕变时期,苏曼殊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探索性的意义。小说《碎簪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使一个三角恋爱的哀情故事多了几分神秘,增添了读者的情绪感。不过由于“余”的“喧宾夺主”,小说的叙事也显得生硬而不圆滑,人物刻画囿于传统而突破不足,凸显了苏曼殊小说的转型期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叙事语境中,苏曼殊以其独特的风格,开现代浪漫感伤小说的先河。五四时期的文学普遍存在着浓郁的感伤,郁达夫为现代感伤抒情小说提供了成功的审美范式。本文缘现代小说的感伤倾向,考察其流变和风格表征,剖析其审美特质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的译、画、诗与小说有着鲜明的自叙性特征,为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三方面借鉴自叙传小说的开启、抒情小说的开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试验.分析其文本叙事策略与其个体性生命体悟的深刻关联,有助于厘清苏曼殊的自叙文本怎么引领着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怎么成为五四一代重要的精神资源、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生和勃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6.
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他的侠义小说、他的爱情小说、他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论述他与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之间的渊源及对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金勇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时人也冠之以“情僧”的称谓,曼殊这种奇特的生存方式历来都是令研究者困惑不解的谜:既多情又何必削发为僧?既不僧不俗,又何不抚而有室?他的这种种生存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苏曼殊和郁达夫的人生历程中都有过辛酸凄凉的童年和漂泊悲惨的经历,这一独特的人生经历衍生了作家主体的孤独感。为了逃避孤独,他们在无情的现实中构建起有情的小说世界。苏曼殊好用“一男择二女”的情节模式,郁达夫则选择了“一厢情愿”的情节模式。自卑情结形成的“弱势心理”使他们把爱情理解成“母爱”或“同情”;两人的情爱小说都弥漫着颓废的情调,但苏曼殊的作品在颓废中带有更多的感伤,而郁达夫的小说则在颓废中呈现出更多的唯美色彩。  相似文献   

9.
苏曼殊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开风气之先者。苏曼殊的浪漫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艺术创作里,而且还体现在他的翻译中,尤其是体现在他翻译的选材和翻译态度上,反映了苏曼殊的浪漫主义思想与他的翻译活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断鸿零雁,佛光学影里的弥天幽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哀情小说《断鸿零雁记》等作品,表现青年作家创作心理上的个性与佛戒劫争,也是作家人生侣离的自叙传.这种宗教跨越散发青春气息,也是留学生精神境界跨文化语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神道”传统进行道德教化是话本小说叙事特色之一。话本小说中“神道”种类众多,神道叙事灵活,富于策略性。小说大力宣扬神道好恶及力量,以种种善恶报应来引导或警惧世人,或宣扬天命迷惑民众。神道叙事与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情节的建构紧密结合,将世俗社会的伦理道德评价融入其中。神道叙事既暗应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意图,也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通俗性。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神道设教”的形式、策略及场域极大地影响了话本小说道德教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在文学创作上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在风格体裁,艺术特色还是创作主题,尤其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研究发现,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最终促成了这一转变.本文从麦尔维尔在好那陆陆的生活经历,与霍桑短暂却火热的友谊,以及对莎士比亚和卡莱尔作品的广泛阅读三个方面研究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而说明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根本上促成了其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巨大转变,把麦尔维尔的创作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很大程度归因于他在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反射出的哲学思想。本文以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为基础来分析其小说中深厚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6.
诠释学者在诠释文学作品的意义时,总是会涉及如何看待作者意图这一问题。诠释学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巴赫金的看法与之有相近之处,同时又有巴赫金的独到之处。巴赫金始终认为,作品中总是存在或明或暗、可以揭示的作者意图,巴赫金主要是从小说话语中的多声性和对话性视角来深入诠释作品中的作者意图,这一点在复调小说理论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视为复调小说,认为这类小说不同于独白小说的一个根本之处就在于作家在实现自己的作者意图时,采用了一种与人物对话的表现方式,从而使复调小说的作者意图充满了对话性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集革命者和小说家为一身的周文,其讽刺小说继承、发扬了鲁迅开创的新文学讽刺传统,坚持从内蕴着自己生命体验的生活领域取材,塑造出一批以旧军阀(官僚)为主体的典型性讽刺人物形象,并形成了自己反腐朽、反庸俗、反奴性的基本讽刺主题与冷静、犀利、含而不露却又有浓郁喜剧色彩的讽刺美学风格。独特的讽刺艺术,是沟通周文革命实践与艺术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对金庸小说中众多美女围绕一个男性英雄的爱情模式,研究者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认为,金庸小说的这一模式乃是由其进步的女性崇拜情结决定的。这一模式使女性情怀、女性之美在金庸小说中成了与英雄胸襟、英雄侠义并驾齐驱的一个看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与他的小说都可以算是非常独特的。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即梦"文学观。"文学即梦"文学观与独异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读者对其小说的阅读和理解,同时也是他小说晦涩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