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酒神冲动是尼采论述悲剧时引申出来的,代表着一种非理性状态。酒神精神是酒神冲动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延伸。弘扬非理性的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基本意向。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他塑造的“悲剧文化”,还是他极力推崇的“积极悲观主义”人生观,以及其艺术本体论都蕴含和贯穿了他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2.
悲剧艺术常驻不衰吗?或者,它象其他艺术思潮、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一样,盛极一时,而后就退居旁位,甚至蔫然凋敞?尽管历代作家都未放弃悲剧创作,尽管文论家们始终把悲剧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可还是有一些人大胆地提出悲剧已经消亡了。本文拟就国外的几种悲剧消亡论做一述评。 一、尼采的启示 悲剧消亡论的端倪出自尼采。尼采把悲剧视为酒神精神的泛音,与酒神精神共存亡。他认为真正的悲剧只存在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当欧里庇德斯粉墨登场时,悲剧艺术就蜕化变质,寿终正寝了。造成希腊悲剧衰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苏格拉底主义的兴起。 在索福克勒斯之前,希腊悲剧人物都是个体化了的酒神精神,扮演着酒神的悲剧。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主角却徒有酒神的面具,没有酒神的灵魂。借他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的诗作无论数量还是成就皆远不如词,但在其作品中却可以看出稼轩对诗歌创作的重视,这说明辛弃疾"诗不如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文章结合史料,以稼轩词作为基础,对其"诗不如词"的现象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曾艳红 《理论界》2006,(12):188-189
辛弃疾并非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然而宗教对他确实存在着影响,并使他的某些词作富含佛学意趣。本文对稼轩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展现其禅词风貌。  相似文献   

5.
罗俊丽 《兰州学刊》2009,(11):39-42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酒神精神的概念出发、对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析,疏导了酒神精神是如何影响着的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并且从尼采自身洋溢的酒神精神的光辉对酒神精神进行阐述与褒扬,从当代视角对酒神的合理性及其缺陷进行评论。酒神精神从肯定人生的痛苦和价值方面具有积极的人生意义。同时,酒神精神作为希腊悲剧的内在实质,阐释了生命苦难中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由此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稼轩式用典"使稼轩词获得了"格式塔质"--审美超越境界.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有明显的类型化特征,其典故人物意象的人格美主要呈两种类型,即崇高悲壮美和魏晋风度美,实质上都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和折射."稼轩式用典"对稼轩词主导美学特质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性;3)对悲壮、阔大而又沉郁、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精神象征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生命意志,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日神精神象征着人的理性、智慧和文明的法则,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西方文学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矛盾与融合,体现了其文化内质上的矛盾与互补两重性,也体现了人自身的矛盾性和文化之悖谬。文学因其具有酒神精神而使人性以艺术的方式获得一种自由进而拥有美感;文学也因其具有日神精神而使人性以艺术的方式表达理性意志、捍卫人之为人的高贵理性、提升人之精神与灵魂品位,从而也拥有美感。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运载着文学所不可或缺的人性意蕴。  相似文献   

8.
尼采的伟大,其哲学思想的深邃,其影响之深之广,历史已给予了很好的证明。尼采的主要思想观点有酒神精神、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哲学、永恒轮回和强力意志。这些观点中所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对我国当代青年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为辛弃疾研究者所忽略的金源文化,实与稼轩词主体精神和词体特征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金源文化的性质看,将稼轩词以抗金恢复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为抗击外族入侵,挽救民族文化精神衰亡的通行观点,是缺少历史根据和理论支持的。稼轩词爱国精神的科学定位应在消除民族分裂恢复国家一统这个层次之上。“苏学北行”,金源文化深受其影响,以“言志”为特征的“东坡体”词为金源词人广泛接受和仿效。稼轩词对东坡词体革新精神和“豪放”风格上的继承和发展,与辛弃疾早年学词于金源,受金源文化的熏陶分不开。而金初词坛追步东坡的“吴蔡体”对稼轩体形成有着直接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实为由东坡到稼轩之间的薪火传递者  相似文献   

10.
汪树东 《学术探索》2005,(1):124-127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启蒙理性对酒神精神的征用较为明显。本文以鲁迅、郭沫若、路翎等作家为个案,较为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酒神精神在启蒙理性叙事中的表现特征,并试图理清启蒙理性与酒神精神之间的歧异,从而使我们能更为具体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立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东 《学术探索》2012,(5):130-132
宗教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被"彼岸"的肯定和向往来体现对"此岸"的批判和否定,就包含有对现实的世俗世界的否定和超越。[1](P106)而顶着"现实主义大师"光环的巴尔扎克也许曾无数次地叩问自己的心灵:神有没有来到我的心间?当我们仔细品读那些曾经记录他的上帝进行对话的作品,穿越"激情"文字的背后,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站在天主教与无神论之间,却朝着天主走去。  相似文献   

13.
清朝乾隆年间四海升平的大环境里,在黄仲则词中却出现了少有的不和谐音符。黄词中多次出现"笑"与"狂",怀才不遇,叹穷嗟困成了该时期黄词的主题。考察黄仲则的感情经历,凄苦异常,但清词丽句中同样有"笑"的出现。透过这些"笑"与"狂",也让我们真切地走入到词人的真实情感世界中去,从而以另一种角度,在全面的视野下考察其悲士高歌、怀才不遇的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4.
熊毅  邱丹 《云梦学刊》2012,33(3):117-119
约翰·多恩的作品以“玄学之美”著称。用“疾病”作为他的散文的关键词在17世纪实属少见。多恩认为疾病来自于上帝,也结束于上帝。因为人有罪,疾病才会骚扰人类,同时,疾病让人忏悔,让人彻底醒悟。疾病既是对罪恶的惩罚,也是通往救赎的必经之路。多恩的长篇散文《突变引起的诚念》让人直面疾病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15.
付长珍 《齐鲁学刊》2005,2(6):26-30
周敦颐在承续原始儒学精神的同时,汲取佛道境界说的合理因子,创造性地建构起一套系统化的境界理论,由此奠定了理学境界论的基本模式,凸显了理学的主题。周敦颐以洒落自然为表征的境界追求,既是对心灵的安顿,也是对现实的逃遁。  相似文献   

16.
吕双伟 《云梦学刊》2002,23(5):55-58
卢照邻现存诗文中 ,始终充溢着忧愁悲苦的孤独寂寞之气 ,这是由于创作主体的“骚怨”精神决定的。从其作品 ,主要是思乡及赠答诗文来阐释其“骚怨”创作精神的具体物化形式 ,揭示卢照邻诗文创作“骚怨”的特点及原因。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卢照邻是唐代第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用“骚怨”精神进行创作的诗人 ,开其后的柳宗元、李贺等用“骚怨”精神创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余华小说中的文革记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种程度上记忆可以决定一个作家的写作方向,作为60年代出生的作家,余华的童年记忆--文革记忆无疑也深刻地影响着余华的创作,但是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他80年代的作品中,文革记忆成为其小说创作中暴力叙述主题的内因;90年代,文革记忆直接进入余华作品中,但对现实政治作了很大程度的过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音乐手段和写作技巧及其哲学思想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论墨子的“天鬼观”非宗教教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宇  张幼林 《齐鲁学刊》2004,3(3):101-107
墨子的"天鬼观"是否宗教教义,墨子是否宗教教主,20世纪的国内外墨学研究者存在很大分歧。由于在墨子的"天鬼观"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观念,因此"天鬼观"不是宗教,墨子当然也不是创教教主。墨子鼓吹"天鬼观"的主观动机,就是借助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信仰的"天鬼"的神秘权威,宣传和推行其以"兼爱"为中心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因而"天鬼观"是一种神道设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