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值得关注,其犯罪特征十分明显.导致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相互杂糅,在各自范围内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防治流动人口犯罪,重在预防,需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由此,转变刑事制裁观念,提倡积极预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一直是广州市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方法对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这一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并分析了它的特点。之后,结合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形成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指出流动人口的就业需求与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突出矛盾是引发犯罪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广州市的现实提出了对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预防流动人口财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导致了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率的迅速攀升。这种现象的消除不应该试图通过实施违背法治精神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来达成。当前,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类型就是侵犯财产。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宪法所规定的平等原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导致了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率的迅速攀升。这种现象的消除不应该试图通过实施违背法治精神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来达成。当前,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类型就是侵犯财产。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宪法所规定的平等原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西部人口流动犯罪比例居高不下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西部人口流动具有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法盲比例高及体力劳动者居多的特点.其犯罪以财产、暴力和团体犯罪最为严重.预防与整治西部人口流动犯罪必须建立健全平等的法律制度,加强全民法律意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从诸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犯罪率也随之增高。这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但并没有完全控制住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导致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在各个时期是不同的,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原因有很多,既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既有农村经济不发达方面的原因,也有城市和社会制度对农民工存在不平等待遇等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经济方面。因此,要遏制农村流动人口犯罪,从完善村民自治的角度来看,既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对农民的社会控制功能,也要加强其对农民的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原因有很多,既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既有农村经济不发达方面的原因,也有城市和社会制度对农民工存在不平等待遇等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经济方面。因此,要遏制农村流动人口犯罪,从完善村民自治的角度来看,既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对农民的社会控制功能,也要加强其对农民的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家庭暴力与构建和谐社区预防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发展在21世纪初将面临流动人口的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中,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家庭暴力问题,还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与一般家庭暴力相比,流动人口的家庭暴力情况更具复杂性、特殊性,呈现出暴力形式简单、频率高且程度较轻等特征。在成因上,既有国家政策体制的原因,也有社会失范、传统家庭结构的颠覆等原因。对其进行预防和干预,最有效的途径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的权益缺失及其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流动人口权益,防治流动人口犯罪,离不开城市的发展、政府的管理、法律法规的健全与落实以及社会力量的监督与支持等四个方面所构成的外部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城市的发展往往忽视流动人口的权益,地方政府在对待流动人口的目标、利益与责任上存在冲突与矛盾,法律的合法性主张与事实的有效性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有效的社会力量的监督和支持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结果导致各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阶裂现象。保障流动人口权益及防治其犯罪,最重要的是政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四个子系统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从根本上防治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1.
试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中国人口大规模地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该问题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化过程的中断、家庭物质条件的困难、子女入城后的复杂变化和家庭教育方法选择上的困难等四个方面探讨该问题的成因,并指出该问题具备的三个特点:复杂性和关联性、内部性和外部性、封闭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人口安全是关系到人口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边境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结构、生育文化、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致使其人口安全和人口发展对于巩固边防、树立国门形象、维护和增进民族团结、发展边境贸易、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二十年来,中蒙边境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以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出发点、现实表现和结果为例,对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得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的原则,最后论述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构想,即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市与流动人口的良性互动,促进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简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从劳动供给、社会需求、投资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等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对农村人群个体和社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农村人群社会化的内容在学习基本的生活生产技能、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角色四个方面都与传统农村人群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理因素、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现代农村人群通过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的相互学习和大众传媒三种主要途径学习社会化的内容,完成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不同的生产方式、社会管理水平等会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偏好,导致不同的生育控制结果。中国的人口控制已经陷入一个怪圈,即越是拒斥人口的城市转移,就越使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使城市化所具有的人口自然控制功能无法实现。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平衡不同规模城市的财政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口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滞后而老龄化超前.进一步开发与完善北京老年市场是发展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营销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老年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并为进一步制定老年市场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环境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 ,是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人口环境系统动因包括人口环境运动的推动、关系的调整和规律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被人口压力突破后表现出矛盾的滞后性、影响的多重性和经济陷于衰退。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三症并发 ,成为中国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独特现象。环境的作用包括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 ,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中国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 ,高投入、高消费求得增长 ,物耗和污染代价巨大。环境污染的主因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可持续发展可形象地比作人类发展坐标轴 :纵坐标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兼顾当代与后代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横坐标是空间上的立体性 ,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举 ;轴心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将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化推进的重要基础,围绕适度人口测度方法、区域适度人口测度模型和城市适度人口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形成关于我国城市适度人口测度的四个观点:一是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是建立在既定目标基础上,且要从单一经济目标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元化目标拓展,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城市适度人口的短板因素;二是就城市适度人口的确定原则来看,借鉴供需均衡和可能满意度等理念,考虑以城市人口为核心的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原则;三是在适度人口确定理念上要从静态适度人口过渡到动态适度人口,尤其是要考虑系统外生变量对特定条件下的城市适度人口影响;四是根据多目标条件下的动态适度人口测度技术方法,在因素的选择上要围绕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展开,同时要考虑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