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外金融混业经营优势的进一步显现,我国银行业已认识到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我国只有加快金融混业经营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但受金融监管水平及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尚不完善的制约,我国的银行业只能以“分业合作”作为过渡,逐步走向“混业经营”。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合作是在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和分业制度下的一种创新,但这种合作还不规范,表现在政策上没有法律基础,操作上缺乏规范统一的要求,有些是依靠政策上的默许或打法律法规中的“擦边球”进行的。一、银证合作中的若干问题(一)…  相似文献   

2.
牛丽娟 《统计与决策》2023,(10):131-136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超过东部地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产业在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逐步成长壮大,其产值在传统第三产业中仅次于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并已跃居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服务行业。充分就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目标,也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迫切要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从就业角度看,金融对劳动投入的增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产业就业影响力的提高来体现的。深入了解发展金融产业对增加社会就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何献平 《浙江统计》1996,(11):21-2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中央银行职能的转换,金融统计监管工作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滞后性,金融统计数据失真、失准、失效,不能灵活监督和灵敏反映经济金融运行变化情况,甚至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金融机构,银行“三铁”(铁帐、铁款、铁统计)已被“三假”(假帐、假表、假数据)所代替。这将严重削弱金融统计工作的“耳目”和“参谋”作用,并危及货币政策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强金融统计监管工作已迫在眉睫。一、依法加强统计论据客观真实性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坚持统计数据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大批的东部美国人涌向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这些顽强开拓的创业者在几近荒凉的西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淘金”的神话,使得今天的西部同东部一样令人心驰神往。一百多年后,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段时间以来,“西部”一词热得发烫。各种围绕西部大开发而展开的研讨会、洽谈会火遍了大江南北、塞内塞外。在这当中,资金始终是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大户”,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更是格外引人瞩目。 关注西部从资金开始 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金融对西部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成武 《统计与决策》2006,(15):100-101
一、金融稳健统计的产生背景金融稳健统计为一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系统的稳健性和系统性风险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是货币与金融当局实施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尚未就其名称达成一致,又被称为“金融监控统计”或者“金融稳定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频繁  相似文献   

7.
深圳建设信息化特区任重道远深圳市统计信息局孔爱玲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提出,“九五”期间,将深圳初步建成“一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个中心(金融。信息、商贸。运输)、一个旅游胜地”。深圳市统计信息局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基于“绝对量”“增量”“增速”“变异程度”四项指标的综合距离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省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半参数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省域层面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空间上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青海、贵州、西藏的数字金融发展均呈现高增长量、高增速、高波动的特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居民金融素养、金融规模均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而投资规模和金融风险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具体来说,投资规模过大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安全性过高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城市数字金融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数字金融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新动能。城市数字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而且间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在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还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异质性,影响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次递减。上述结论为我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等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金融改革是上海设立自贸区的最大亮.董。本文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对浙江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指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对浙江的影响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受益大于冲击,并提出加大温州金改设立民营银行的争取力度、大力推进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等金融大平台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蒋玲 《统计教育》2008,(2):44-46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但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仍然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在弥补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非瓦尔拉斯均衡经典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正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体系一员被纳入金融市场主体序列中,政府需对该类组织加以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李书  解瑶姝 《统计与决策》2022,(22):124-129
文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进而以2009—2020年为时间序列,量化我国金融稳定水平,并考察“双支柱”政策对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调节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金融稳定指数频繁高低交替,但整体相对平稳,具有抵御外部冲击和维持自身系统稳健的能力;(2)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不存在显著的季度特征,但区域金融稳定指数呈箱体波动,空间分布不均衡;(3)货币政策与动态准备金政策的协调配合,对金融稳定指数的调节效果最优。因此,“双支柱”政策工具调节金融稳定指数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应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风险来源,避免“大水漫灌”式金融震荡;宏观审慎政策的运用要实时寻求政策框架的修正空间;“双支柱”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要结合经济金融环境相机调控,以求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3.
化解金融风险应找准着力点人民银行抚州分行吴满平金融风险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一个要害问题,又是经济发展中多年积累的问题,现在已经开始转移到金融行业来了。如不解决,金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最终会转化为政治问题。作为中央银行,我们必须确保金融一方平安,因...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现状扫描 作为我国唯一以“贸易中心”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近年来,陆家嘴CBD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中外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体系。2006年,陆家嘴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3.98亿元,同比增长24.9%,占GDP的13.3%。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业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趋势的直接引发下,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以金融创新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业革命”。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将陆续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科技水平,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对我国金融业运行机制提出挑战。我国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来不断完善业务功能,提供更加全面周密,灵活高效的优质服务,在金融服务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学习,大胆创新,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由于外源融资因中小企业先天不足而难以取得,另一方而存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或“贷款歧视”。然而,未能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才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昕  谭莹 《统计研究》2019,36(7):26-38
通过比较资本外流的三种核算口径,本文将间接法与权益差额调整法相结合,对我国1982-2016年资本外流的规模进行估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资本外流规模逐年增加且近年呈增速递增趋势。通过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本文进一步对导致资本外流的结构性与周期性“推动”及“拉动”因素进行分析,经验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2013年美联储货币周期转向以前,导致我国资本外流的主要因素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等国内“推动”因素。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外流进一步加剧主要受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以及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国内外“拉动”与“推动”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外部“拉动”因素是主要诱因。在资本加速流出背景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应渐进审慎。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现行金融格局在支持非…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特别是金融领域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尤其是金融脱媒的态势日益显著。一、金融脱媒的含义与成因所谓金融脱媒,又称“非中介化”,是指资金不通过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直接由资金的供给方流向资金的需求方,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的金融深化似乎并没有有效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西部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悖论”。“悖论”出现的原因是西部地区金融深化难以有效积累资本,并且该地区经济投资效率低下。必须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西部金融业的运作效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西部产业结构层次,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才能使西部金融深化有效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