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和人类学构成了生态人类学当代发展的文化背景与学科背景。主体一元化和谐的生态结构、主客耦合并进的生态关系、天人圈态良性循环的生态自由,表征了生态人类学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政治人类学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新政治人类学适时而变,打破以1940年《非洲政治制度》定义政治人类学的界限,将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权力",使得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无限延伸。新政治人类学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政治现象,关注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的精神、探寻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以及人类权力的产生和异化等问题。新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抓住了政治体系变革的关键,相比于传统政治人类学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由来已久,东西方之间虽然在表述方式及其强调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共性亦较强.从哲学的思考、生物学的研究,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生态人类学的综合研究,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全面,生态人类学的意义也有向生态意义回归,向形成新的观念体系以规范人类过于趋利的行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立足于全人类与民族文化的差异,去探索和总结人类生态行为的差异,及其生态后果的差异,揭示生态灾变的成因及形成机制,以便从中找到既能高效利用生态资源,又能确保人类社会生态安全的对策。根据上述研究对象,本文还提出了生态人类学近期急需完成的四项任务。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类学眼中的“生态灾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提及的生态灾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们面对的现代人类社会不仅民族文化多元并存,而且主流学科体系分化极其细密,生态灾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者间在理解上分歧较大。为此笔者想从多元文化并存的角度出发,对生态灾变的实质作一个深层次的透视。  相似文献   

6.
7.
生态人类学述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初叶就已经开始的对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该学科聚焦于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今天所面对的资源危机,是由复杂的经济、社会、人口、制度和政治条件造成的,地球资源的稀缺界限取决于人类的文化,稀缺是一个文化概念。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多样性,需要人类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模塑出人类生计方式多样性,人类生计方式的多样性也必然会创造出利用资源的多元化途径来。因此,生态人类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它肩负的使命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研究生态问题的诸多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提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类在整体历史中一个特殊断代上形成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使人类的需要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损害到整个地球包括人类的所有生产存在的条件.文章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人类中心主义作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人的生态系统及其问题,只能以人为基点来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生态保护区是在当下急剧变迁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一个特定地区发展的新型定位.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生态保护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发展人类学立足于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因文化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运用发展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梳理生态人类学生态系统方法的探索运用实践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指出了生态系统研究的可行途径:对于人类行为和复杂文化事项的研究,困难在于很难获取精确的定量数据,生态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吸取其整体论和相互关系分析的观点,即把民族文化及其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分析研究其中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而在某些具备充分数据资料的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层面上也可以开展定量研究的尝试,目的在于对人与环境及资源互动关系的分析和跨文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当今以生态危机为突出表现的生存困限必然建构的文明形式。它与人类历史发展维度的人类发展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综合社会特征的文明形态同一个层面,是当今条件下人类必然选择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其突出特征是生态性。它以人类的持续生存为终极价值目标,依赖的是强调人的"类本位"、强调自然的自在性对人的"边界约束"、强调未来意识的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新生态范式的内涵及相关研究,对环境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新生态范式量表(NEP量表)进行中文版修订,并深入检验了中国人新生态范式的特点。NEP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可以作为研究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意识的一个重要工具。278名大学生和11 620名城市居民完成测试。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NEP量表在中国的研究中存在两个维度,即新生态范式和人类例外范式。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NEP量表的两维度模型,各项拟合指数皆在0.90以上;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0,分半信度为0.822,均已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被试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10岁前居住地类型、现居地居住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现阶段的中国城市正经历着生态价值范式的转移,即由传统社会范式转移到新生态范式。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人类学是宗教人类学的一个分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有较多洞见和建树,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志。系统地译介伊斯兰人类学,对我国伊斯兰教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传统法人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马克思法人类学研究属于哲学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其目的是从哲学角度对人类学研究实证成果进行批判和扬弃。“异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重要批判武器,在其法人类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逻辑体系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学和人类学边缘交叉性科学的文学人类学 ,提出应重新审视原始与文明 ,主张到田野中去 ,到原住民的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文学 ,从内部去认识文化。这既是我们今日的出路 ,也预示了今后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以其"以人为本"的学科性质对人类回溯自身的认识历程有特殊意义。在其诞生一百多年间,都是西方的人类学家们对原始简单社会的异文化进行研究。中国学者费孝通力挽狂澜,着力于自己民族的人类学研究,由此拨转了国界人类学的大方向,开拓了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此后这一研究脉络不断丰富。《乡村人类学》一书的出版即是作为中国乡村学派出现和崛起的记录和见证。  相似文献   

17.
日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是日本民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简要概述了日本大学中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缘起及其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等诸词在日本各个时期的不同含义;日本女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艺术人类学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艺术,重视本土观点,强调主体性、互主性,突出形气神圆融,彰显物觉和神韵的统一,追求生命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音系学和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角穆尤岛的族群观念,瑞典萨米人的社会现状和中国广西蓝靛瑶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希望再现语言学和人类学之间理论对话的一个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