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作《关于“共产党是火车头……”一段话的由来》,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发表后,陆读收到一些读者与友人来函,除赞同笔者关于《鲁迅传》为增田涉所作、“共产党是火车头”等语非鲁迅所讲的论证外,还询及这句名言究竟是谁说的,过去书刊上的这段译文尚存在哪些错误。现且公开作一简复。第一,拙作曾指出,“共产党是火车头,国民党是列车;由于共产党带着国民党,革命才会成功。”“共产党是革命的恩人”等句,是鲁迅引述国民党右派在公开叛变革  相似文献   

2.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国民党方面的一名“笔杆子”借着酒劲卖弄自己的文才,他还指名要共产党方面的代表陈毅同志和他对对子。陈毅笑着答应了。 于是那人出了个上联: 四川重庆成都; 六个字为三个地名,而且含意为“四川的重庆成了首都”(当时国民党已迁都重庆了)。  相似文献   

3.
何香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对共产党的宗旨、主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坚定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全力推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担负重要工作;并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在抗战时期,她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成立爱国团体,力主抗战;提出对日作战纲领,推动南京政府再次与共产党合作,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和对日妥协政策;将民族抗战前途命运置于自家安危之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赞赏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美国的所谓“援助”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心侨务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汤池训练班在抗战中的作用许进“湖北省合作社指导员训练班”是1937年12月由我党和国民党元老石瑛、李范一①合作举办的。因该训练班处应城县城西25公里的汤池,故简称“汤池训练班”。训练班于1937年12月20日开学,先后正式招生四期,后在遭国民党右派压...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八年,张天翼同志的《华威先生》发表以后,在国统区及香港等地的文艺界,曾发生过由这篇小说引起的一场持续两年之久的论争。这场中国抗战文学史上规模较大、持续较久、意义深远的论争,在解放后三十年来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均有所评述。但是,不容讳言,这些评述大都有失实之处,大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对这场论争开展的过程、论争的主要内容、论争的重大意义以及这场论争与一九四二年九月以后进步文艺界批判国民党“文艺政策”的关系等问题,都有必要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6.
1922年,国民党人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上海大学的创办,促成于右任出任校长,组成了以国民党要人为主的校董会与评议会,1924年定为党办大学。国民党注重学校的党组织建设及对学校的政治、组织领导,强化学校的三民主义教育,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拨给办学经费。在共产党人参与管理与教学,马克思主义在学校影响增大的情况下,国民党右派不能容忍共产党在上海大学的发展,在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之际,将学校封闭。1936年,国民党借认定上大学生学籍之际,再次强调关闭上大的合法性,重申上大是党立与国立之学府,这是国共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的产物。国民党在制造上大短命历史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勤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火星同志写的这首歌,我们大家都会唱,但对它产生的背景不一定都清楚。1943年,国民党又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3月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提出“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宣称“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央社公然叫嚣“解散共党组织,放弃边区割据”,胡宗南则撤消黄河抗日防务,集中16个师,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7月9日,延安三万余人集会,纪念抗战6周年,号召“紧急动员,制止内战,保卫边区”。12日,毛主席发表了《质问国民党》一文。7月21…  相似文献   

8.
合作主义思潮自五四时期传入后便得到大力宣扬.小农经济下的贫困、高租重利和苛捐杂税使广大民众对合作互助充满了期待.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开始将其作为改造中国的重要方略而纳入各自的战略范畴,早期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的相关论述和指导大力推动了此一运动的实践和深入.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斗争的激烈和共产党的劣势推动着毛泽东将此一运动作为迅速壮大共产党势力的重要手段,但共产党的壮大使国民党右派深感威胁,国民党由此加快了分裂革命阵线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1925年和1926年,徐志摩与胡适这两位自由派知识分子好友先后游历莫斯科。莫斯科之旅使他们发生了深刻的思想逆转:徐因苏俄之梦的幻灭而回归自由主义,胡则激赏新俄“伟大的政治新试验”而引起“新的兴奋”。由此,徐胡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苏俄问题的论争。徐对俄罗斯文化的“吊古”情愫体现了他的诗人本色,而胡对新俄政治新试验的欣赏则体现了他的“士大夫”性格。胡徐苏俄观的分歧表征着自由知识分子深刻的思想冲突。在这场思想论争中,诗人徐志摩成为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守护者,而作为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精神领袖的胡适,则因心仪莫斯科新政而成为苏俄革命的同情者。胡徐围绕苏俄问题的歧争是20世纪前期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饶有意味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西山会议派,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国民党右派集团.关于西山会议派的一般情况,史书多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谈.本文仅就西山会议派的形成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作一扼要论述.1924年的国共合作,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向国共两党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这是他晚年的一重大进步.当时,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众多的国民党员中,真正积极拥护和执行他的政策的主要干部.只有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少数人,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冯自由、邓泽如、谢持、邹鲁等右派,则坚决反对.1923年底,正当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相继完成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准备工作,积极筹备召开国民常“一大”的时候,11月29日,邓泽如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中期,上海文艺界发生过所谓“两个口号论争”。这本是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思想论争,但“四人邦”却硬把这种内部论争歪曲为革命与反革命的敌我斗争。他们假惺惺地称颂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口号,而“国防文学”却被说成“卖国文学”。是什么“彻头彻尾的汉奸文学”,“地地道道的国民党文学”。提出这一口号的周扬等党员作家,则被诬陷为“叛徒”、“特务”、“反革命两面派”。真是歪曲历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基本上循着两条线索发展:既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又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之外的纯粹的国民党。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是“各阶级合作的党”,属于阶级联盟,并且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逐步由四个阶级转化为三个阶级;而纯碎的国民党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又成为“小资产阶级政党”。党力图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国民党加以区别,看不到联合战线与国民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冯雪峰从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到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实际上离开文艺界的三十年之中,他的文艺思想一直是更为有助子推动“五四”新文学的发展,更为符合艺术的固有规律。这,从一次又一次的内部的文艺论争是看得最为分明的。  相似文献   

14.
自“中山舰事件”至北伐前夕,蒋介石采用卑鄙的手段,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最高统治权,并在嗣后继续扩大权力,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了抑制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反对蒋的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统一和加强国民党的领导权,以1926年底“迁都之争”为起点,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恢复党权运动,并于1927年2月19日武汉召开的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上成立了由邓演达、吴玉章、徐谦等5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作为恢复党权运动的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党是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重要政治势力,有“第三大党”之称。青年党与国民党发生过各种纠葛离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双方关系曾一度异常紧张。1927年后,随着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青年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开始出现一丝缓和的动向。不过,由于双方在政治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分歧,实施“训政”的国民党继续采取各种高压手段,对青年党进行压制。在国民党的不断打击迫害下,秉持“全民政治”理念的青年党人反“党治”的声浪不断高涨,双方的矛盾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6.
李动 《百姓生活》2014,(5):54-55
1949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像雪崩一样瓦解了,但国民党保密局派出一些训练有素的特务不断地潜入内地搞暗杀。面对严峻的形势,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主动出击,一举生擒企图暗杀陈毅市长的“天字特号”刺客。“天字特号”秘密任务1949年中秋节前的一个黄昏,蜗居在台湾岛上的蒋介石,对身边的国民党保密局长毛人凤说:“仿昔日暗杀伪人员的办法,制裁匪首和附逆分子。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战场丧师失地,国民党政府把其原因:一归咎于缺乏武器;二归咎于“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时至今日,台湾国民党的要员和一些历史学者,仍然旧调重弹。七十年代台湾出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一书,把国民党战场的溃败,说成是“忍辱负重,争取时间”,为国民党蒋介石推卸责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国民党战场溃败呢?其原因,我认为有五个。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5,(14):67-68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组建新四军,任第一支队司令员。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由司令员陈毅率领,自皖南岩寺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渡固城湖到达高淳。一支队到高淳后,司令部设在淳溪镇东侧的吴氏宗祠。陈毅住双塔姜家村姜铨家。陈毅亲自走访国民党高淳县县长杨鼎侯及地方绅士,并应邀参加国民党高淳县政府在城东平殿广场召开的民众大会,  相似文献   

19.
<正>1965年7月17日,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响应我党“爱国一家”的号召,排除台湾国民党特务的干扰,从苏黎士乘飞机出发,远渡关山重洋,“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陈毅、陶铸等人的热烈欢迎。而台湾方面,一直到李宗仁归国的前两天,仍“一口否定李宗仁有返回祖国的可能性”,“谓李宗仁不会去北平。”可事实却与他们的愿望恰好相反。李宗仁叶落归根的明智决择,是什么因素促成的?是带有偶然性,还是有其必然性?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一批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被定为“右派”,遭受斗争和批判。在整风和“鸣”、“放”期间,围绕着在学术领域里反对教条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等问题,雷海宗发表了不少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的观点。在随后开展的反右派斗争中,雷海宗被定为全国史学界的右派典型,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史学领域的反右派斗争是完全不必要的,它对新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