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一个带生命周期假说的经济动态模型全面考察了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 ,并且纳入了寿命预期、收入预期、非预料死亡、遗产继承、社会养老保险等内容。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我们由模型研究发现 :死亡率表 (年龄别人口死亡率 )下降导致储蓄率上升。这是对“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一流行观点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高潮中,伴随而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极大地丰富了人口科学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人口流动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流动人口的类型 本文研究的流动人口,主要分以下四种类型: 一、一级流动人口 这是国际间的流动人口,它包括外国人、华侨进出我国,以及我国出国进修、留学、工作、访问、探亲的人口。这部分流动人口,在我国整个流动人口群中,目前尚属少数,如上海市区1984年8月的调查,一级流动人口仅占总数的1%左右;又如,我国现在的劳务出口,每年只有5万人左右,更是微乎其微。尽管现在一级流动人口的流量还很小,但以后将有较大增长。它对于促进我国的国际交往,引进科技,扩大贸易,交流信息,发展经济等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由封闭、沉闷的形态,转向开放,竞争的形态。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我们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要体现在人口素质的高低上。人口素质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制约的。人口素质的提高既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  相似文献   

4.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农业的连年丰收。全国已出现平均每人占有粮食800斤,每人平均占有棉花11斤,分别达到和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给农业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农村经济进入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由恢复增长向开发性发展的转变,向着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迅速迈进。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自给半自给小农经济的束缚,纷纷脱离耕地,由兼业向专业转化,由多业向一业集中,由种植、养殖业向其他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口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因此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以人口为中心系统地分析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变动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的冲击,单从人口变动因素来看,中国经济还可能再持续增长二十年。  相似文献   

6.
<正> 一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发展迅猛、无控制地增长和增长比较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都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经济比较后进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无计划增长、失控的情况较多;而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出现了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有控制地增长的情况。当然,上述两种情况都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把经济发达这一客观条件简单化,似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Lucas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本、人口变动和经济增长模型,并分别利用1997~2004年全国30个省区市以及东部12个省、中部9个省、西部9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预期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而人口增长率、FD 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具有不确定性。这些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回归结果并不支持在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尝试放松生育控制政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的频繁变动,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人口变动的根源来自经济,人口变动的结果又反作用于经济,人口变动的长远的趋势又预示着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突破——我国面临经济腾飞。一、农村人口的大变动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在广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展的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正在进行。它正在逐步破除以往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模式(比如条块分割、独家经营、“吃大锅饭”、政企不分等)所设置的层层障碍,积极发展经济的横向联系,发展各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加强企业和职工经济利益同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个人贡献的联系,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把城市经济改变为开放型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与中国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人口职业结构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试图利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基础,分析和阐释人口职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与经济转型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深入了解人口职业变动的特点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及其若干社会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既是以往人口自身及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也是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未来生育水平、国民收入、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提供了最新资料。结合前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变动及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吉林省人口学会主办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17日至21日在长春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江苏、广东、广西、湖北、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重点讨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结构问题、城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原则批准已有三年了,在这三年中,随着蓬勃开展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北京市人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它使我们思虑:北京市的人口规模能否控制住?《方案》中人口规划的各项指标如何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人口是一个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依据系统论原则,一个系统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外部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论把这种联系制约的能力称做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秩序,而系统的功能则是系统对外界作用的秩序。组成系统结构的要素不同,系统的功能也不同。一个系统结构要素的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研究工作,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中出现许多新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口研究工作者正在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各种人口问题,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不仅向某些传统理论观点提出质疑,而且能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实际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见解。为了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意见和进行探讨的园地,本刊特自本期起开设《论坛》专栏,以及时报道学术界的新观点、新动向、新成果。我们欢迎广大人口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人口研究工作者,踊跃投稿,就人口理论、方法、实践等问题发表看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人口与现代化或经济发展,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现代化对人口动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口变化率对现代化速度的影响。众所周知,现代化使死亡率下降,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都使死亡率下降。由于死亡率的下降水平是以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准化死亡率”计算的,所以十分明确。以什么样的年龄别人口构成为标准来计算,其结果是不同的,不过大概日本是最低的,埃及大约是日本的五倍,与不考虑年龄构成的一般死亡率的差额很大。同样,从平均寿命也可以观察。日本的平均寿命最高,其次是北欧各国,西欧、北美高,南亚较低、最低的是非洲。  相似文献   

17.
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而人口过程不是单纯的自然生理现象,其根本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属性,即人日的发展最终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决定的。任何社会经济政治变动都会相应地在人口上有所体现。人口变动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被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1991年后,随着俄罗斯联邦政体的变革及经济体制由传统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作为俄罗斯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人口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人口学会、深切大学人口研究所和深圳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沿海开放区经济活动人口变动与人口管理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3月21日在深圳市召开。深圳大学副校长郑天伦教授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研究和人口工作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性别比等指标,并进行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比较。结果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普查结果相比,内蒙古2010年总人口数增加了138.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8%;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8.19,出生性别比为111.96,超出了正常范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比例为55.54%,高于全国整体水平49.70%,且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结论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有一定的增长;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程度不同,人口性别比也有一定的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地区、年龄、民族的城镇化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蒙古族人口的城镇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9~1961年间由于重大政策失误等原因,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减少,人口分布出现了不正常的显著变动。本文对该时期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形势,尤其是粮食生产和供应形势,以及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定量的差异分析,总结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动特点,并简要评价了这种变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