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对语言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形成语言兼用,促使语言转用,争取语言保持,发生语言混合,造成语言濒危,导致语言消亡,优化语言功能,谐和语言关系等。分析语言接触和语言生态的关系,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具体深入的研究,才能恰切地解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生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资源观及中国语言普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言规划的角度考察语言,可以有三个维度:语言问题、语言权力、语言资源.语言问题主要指语言给社会带来的麻烦.语言权力指社团和个人在语言方面所拥有的权利.以往的语言规划,主要是解决语言问题,在解决语言问题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语言权力.但是,语言资源意识却相对缺乏,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不够自觉,措施不力,加之现代社会条件的剧烈变化,造成语言资源的严重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语言问题.树立语言资源观念,了解中华语言资源的基本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措施,已经成为当今国家语言规划的必务之事、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语言自身进步的需要,也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研究语言和谐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言和谐的基本条件,语言不和谐的诸种表现,语言内部的和谐问题,语言外部的和谐问题,语言运用中的语言和谐问题,和谐语言与变异语言,语言和谐的构建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5.
语言生态跟语言国策的制定紧密相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的施行应符合语言生态的实际;有利于良好的语言生态的构建,具有前瞻性,并充分考虑不同语言的不同特性.作为语言国策之一的语言推广,既跟语言价值认同有关,也跟语言态度有关,同时会给语言生态带来一定影响,在和谐不同语言的关系上起着重大作用.语言生态学认为语言规范是标定语言生态位的一项工作.语言规范是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和首要前提,也是对语用主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语言存在于语言生活中,离开语言生活,语言便只能成为没有生命的“标本”。故而语言学不仅要研究语言,更要研究语言生活。研究语言生活,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语言,观察语言与社会的宏观与微观的各种联系,从一个角度解释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语言生活,有助于妥善处理语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助于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助于社团与公民的语.言权力的维护,从而保证语言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促进语言生活和谐。  相似文献   

7.
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测试必须反映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策略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语言测试应该实现策略能力与语言能力测试的耦合。  相似文献   

8.
语言生活是分层级分领域分区域的,其各层级都有领域和区域的语言问题,因此开展领域和区域的语言生活研究十分必要。区域语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区域语言关系、用语言支持区域发展两大问题。其中区域语言关系的正确处理,需树立语言资源观和语言生活和谐观,使区域内的语言、语言变体和睦相处,形成支撑区域发展的语言合力;而用语言支撑区域发展,主要是解决好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的语言交际问题,全面精准做好语言服务,努力发展语言产业。  相似文献   

9.
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时,我们应该关注语言生态与语言教育观念、语言生态与语言素质教育、语言生态与母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外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双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除了用自然语言交往以外 ,还要借助非语言进行交往 ,如体态语言、服饰语言、颜色语言、环境语言、气味语言等。非语言也叫拟语言 ,这些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着积极地作用或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语言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学界近年讨论的"语言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狭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以及语言词典和声电动画片等语言资料.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语言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语言实际需求的加大,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从将语言视为问题逐渐转向将语言看做资源,发出了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呼吁,从而促进了学界对语言资源问题的热议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分别提出于1980s初、后期。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Swain认为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中有显著作用。语言输入假设是建立在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之上。语言输出假设是建立在“沉浸式教学”践和认知理论之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两个终端行为,在语言习得中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时尚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大众语言行为的风尚。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语言时尚,并从语言学、社会学角度分析了这些语言时尚的成因。认为,语言时尚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语言时尚对语言自身的规范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语言时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应当辩证地分析语言时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语言自身规范、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认同是语言主体对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本体特征以及这种语言或方言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的认同,包含语言主体对语言的态度和使用这种语言的行为以及语言意识。语言意识强调个人和群体对语言的功能、语言形式等的感悟和意识,在语言生活中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对重庆方言的认同并未出现危机,但大部分人的语言意识较差。对重庆方言的保护应该从加强方言认同的角度入手,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15.
语言接触的结果是双语、语言兼用、语言转用。其中词语的复活是亲属语言接触的重要特质。现代柯尔克孜语与维吾尔语在语言接触中产生了语言竞争现象,从而引起语言的纯洁化结果,即旧词新用现象。这种旧词新用现象随着语言竞争的激烈越来越明显。证明了语言发展变化过程当中需要挖掘自己历史语言成分或亲属语言成分来丰富语言,因而活跃语言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所谓纯洁语言是不存在的.因为语言的使用者,人本身是多元的,使用语言的心态也是多元的语言符号的形成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习惯,习非成是的现象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语言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使之难以保持一成不变的纯洁;语言各种语体的存在也决定了语言不能纯净划一.因此,我们的语言规范工作不能再坚持纯洁语言的观点,而应该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使语言规范化工作更贴近语言实际.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极为重要。利用图式理论激活学习者已有的语言图式和为学习者构建新的语言图式,是成功培养学习者语言认知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利用图式会简化语言学习的过程,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共同形成交际的完整过程.而非语言行为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分析语言交际者的内在行为方式和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非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信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