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籍在华传教士托马斯·塞尔比选译中国小说结集而成的集子《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其中的《鬼魂出没的瓜田》一章,是《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中“陈四夜守瓜田遇鬼”故事的迄今所知的最早西文译本.译者身为西方传教士,通过改写、增删等手段,凸显了原著的宗教寓意.早期西方译者在完全主体作为的情况下,对中国著作文本所作的选择,以及对译文所作的处理,在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仍有着新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此卷之续,乃补《品赏录》四卷之遗,非为其一卷之续,实为品赏、史话、实录、载述诸卷之续也。何为以一卷之编,续四卷之遗?因其有遗则续,无遗则不续,固非小说家之意犹未尽强为之续也!爰是,此卷之续,杂品赏、史话、实录、载述而编,仿笔记体例,亦不分次第,聊供读者回味云耳!兼补《品赏录》之未足。  相似文献   

3.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续子不语》(又名《连续新齐谐)10卷,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袁枚编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潭随录》、尹庆兰的《萤窗异草》等一样,都属于在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之下涌现出来的笔记体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4.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纪昀的小说集《阅微草堂笔纪》(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笔记体小说集。本文要讨论纪昀对笔记小说的观点,当然先得从这部笔记小说集的体例及写作情况谈起。这部小说的体例,蔡元培在《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分别得很得当:“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所谓“随笔体”就是“笔记”体,诸如“笔谈”“笔录”“随  相似文献   

6.
清人朱溶及其所著《忠义录》一书,八卷。本文拟以较有特色之卷七《表忠录》为重点,兼及其他各卷,对其书、其人试作初步探讨。一、《忠义录》一书的版本、目录谢国桢说《忠义录》“记明季死节之士”,记“江南各地忠义之士,尤为详允”。朱溶其书“凡例”曰“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卷至八卷清兵殉难”;或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这部书,见到三种清抄本: 1.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本”三册,以下简称“南本”;还有“天尺楼本”,仅抄“南本”两卷,并毛奇令序,以下简称毛序。2.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六册,简称“浙本”。  相似文献   

7.
韩愈集卷十四(涵芬梅影宋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本文所引韩愈诗、文均依此本,以下简称《五百家注》本)录有张籍与韩愈往还书信四封。张书主要是建议韩愈著书以攘佛老,并对其“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以及喜“为博塞之戏”(《致韩愈第一书》)一类“远于理”  相似文献   

8.
《旧闻证误》是南宋杰出史家李心传(1166——1243)的晚年作品,成书在其名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之后。该书为考订两宋特别是北宋史事的第一流笔记,是有宋一代历史考据学的代表作,可与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比美。《证误》一书,原有十五卷,惜明代已无全帙,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五十二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作一百四十余条),重编为四卷:卷一著录44条,卷二45条,卷三33条,卷四30条。原书几经传抄,又遭四库馆臣窜改,故脱误之处颇多。即以传世的四卷本而论,有引录旧文而脱李心传按语者十一条(其中卷一,条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笔记》中艺术形象的文化底蕴韩希明清代纪购的《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以极为简炼的笔触,勾勒出许多艺术形象,其中正面鬼狐形象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群体。这些鬼狐形象曲折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各种思想、各种事物爱憎褒贬的主观评...  相似文献   

10.
我不揣浅陋,在阅读宋人书册的过程中,草成《宋史》中有关史事记载订误十二条,请同志们指教. 〔1〕页545卷二九《高宗纪》:(绍兴十年)闰六月丙子,金人犯泾州,守臣曲汲弃城去,经略使田晟率兵来救,金人败走.甲申,晟及金人再战于泾州,败之,金人引归凤翔.”按: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一三六云:(绍兴十年  相似文献   

11.
<正>成都大学万平先生主持的持续近10年之久的长达七十余万字的《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四川卷续》)的出版,填补了川剧史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这项持久的川剧口述史研究项目,本身就是一项必然会载入川剧史册的重要工程,它较之以往出版的川剧历史著述,《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四川卷续)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费燕峰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为研究明末清初四川思想家费密(1625—1701)的重要资料。由于《年谱》只得钞本,因此流通不广,鲜有研究费密的论著提及此书。即使在书目方面,亦只有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及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二书有《年谱》的记载。关于《年谱》的编者,谱前并无扉页注明,惟谱中每卷卷首均题“孙  相似文献   

13.
《楚辞释文》一书早已亡佚,究竟系何时何人所作,晚清以前概莫能知。后经专家研讨,有了一定线索,或认为王勉所作,或以为陆善经所撰,为《楚辞释文》(以下简称《释文》)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此书目录并见宋邵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以下简称《洪补》)目录附录,其部分释语唯赖《洪补》援引得以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是一部散文杰作。全书三十三卷,分东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齐策(六卷)、楚策(四卷)、赵策(四卷)、魏策(四卷)、韩策(三卷)、燕策(三卷)、宋卫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十二国策,四百九十七章。《战国策》的成书、作者和最后编订者,有关《战国策》版本情况,《战国策》的内容、时代背景和思想倾向,《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四期,载有顾吉辰同志《李继迁卒年辨正》一文(以下简称顾文),认为夏国奠基者李继迁之死应在宋真宗咸平六年(一○○三年)十一月,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以下简称《长编》)把李继迁之死记为景德元年(一○○四年)正月是错误的。并作了如下论断:“池(李焘)的这一元年正月说,所造成的影响颇大。后来彭百川、无名氏、脱脱·毕沅、吴广成等,在转抄他的材料时,都接受了他的说法,一直延至今日的《辞海·李继迁》条目。……今天,尚有一些论文、专著,径用错误材料,得出不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我想,对此问题作一辨正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17.
晚清齐学裘所撰《见闻续笔》,承袭《阅微草堂笔记》一类小说余绪,随笔札记而间发议论,希望通过具有彰善瘅恶寓意的笔记小说来明道淑世、敦风化俗。《见闻续笔》版本简单,流传不广,但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价值。一是保留了与齐学裘及其家世相关的诗文文献,借此可以考察其经历、交游等情况;二是摘录了《云轺录》《蔗余偶笔》等他人笔记,有保存史料之功;三是记载了齐学裘亲见及其同乡、朋友、亲戚等转述或亲历的奇闻逸事,充分体现出其异闻类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艺苑巵言》(以下简称《巵言》)是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著名的文艺评论专著。全书共十二卷。卷一主要以辨体的形式摘引历代名言,阐发个人见解,构成以才思为核心,以格调为中介,以意境为归宿的艺术总论;卷二至卷五以时为序,遍评先秦至当世诸体诗文,可称为选文定篇的作品论;卷五至卷八搜集历代文人轶事(卷六、卷七为本朝,卷八为前代各朝)述遭际、谈性情、录创作情态,可称之为作家论。卷九至卷十二分论词曲书画,作为前八卷的附录。其视野之宽阔、材料之富瞻,体例之周备,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实属罕见。全书写作过程历时近二十年,集中反映着作者壮年时期的文艺思想状况。而作者晚年又  相似文献   

19.
《录鬼簿》和《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研究元代及明初杂剧作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历来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者所重视。《录鬼簿》作者,毫无疑义,是元代杂剧作家钟嗣成(字继先)。但《继编》作者是元末明初哪一位杂剧作家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以下简称《集成》)中收录了这两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续编》题为明初无名氏编撰。《集成》在《续编提要》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20.
《(道光)隆德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是宁夏流失海外的一部稀见方志,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续志》的缩微复制本,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区古代地方志收藏的一项空白。《续志》共分六目户口、地亩、灾异、职官、人物、艺文。其内容记载,对于研究隆德县的历史风貌、人文物产、社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