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私合作模式(PPP)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制度安排。从经济法维度看,PPP协议的公益属性要求在发展PPP模式中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案例比较可以发现,我国PPP模式的立法相对滞后,各项规范性文件缺乏完善的机制保障,导致因权力运用不当、制度设计不足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不理想。构建PPP模式中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机制,要求政府在PPP模式中切实承担社会公共利益保障职责,在法律制度设计中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合理界定公私合作的权责关系,强化对PPP项目中政府权力的监管和问责,改进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保障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PPP模式中的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公共产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市场失灵,由此得出结论便是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单一供给主体,这即是古典经济学关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逻辑起点。但是,公共产品供给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表现为供给的低效率与运作的低效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在对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共产品多元供给思路,形成政府与市场在经济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实现公共产品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最终实现公众效用的最大化以及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而目前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增长远滞后于公共需求的增长,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产品需求与政府有限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吸收政府以外的力量参与公共产品供给,使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都可以成为不同层次上、不同领域中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这一变化的趋势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有必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缔造一个多元合作的良好氛围。因此政府要主动推进职能转变,给自己进行明确定位,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求一种合作和共赢的机制,以期走出传统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交通基础设施PPP进行总结和概括,从项目定价、公私合作、风险承担和绩效评估四个维度探讨相关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的研究越来越多,对实践的影响也日渐增强; 从项目定价和公私合作这两个维度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PPP的研究更具有规范性,而风险承担和绩效评估创新性地从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进行了研究; 未来从经济学视角开展PPP研究,需要运用更加宏观的视角,整体研究和阐述PPP中的系列问题,从政府部门、企业、责任单位、管理层、社会效用等多个角度提出改进路径,这对整体提升国内公共基础设施领域PPP取得社会成效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但近年来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发挥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等多元供给主体的力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对此,网络治理理论为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借鉴网络治理理论的理念,探索性地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创造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条件,构建合作供给平台,实施监控合作供给行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供求矛盾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是公共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产生源于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的垄断、政府能力不济、官员腐败而导致的供给效率低下,以及社会环境变迁公共事务的快速增长,公民对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刚性、需求偏好等因素.要化解矛盾,除了合理引导公民理性的需求外,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打破政府垄断,推进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质量和数量;调整公共产品的结构,保证重点、公众紧急需要的公共产品的优先供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频频出现PPP项目“叫好不叫座”的现象。PPP项目存在着周期长、风险大、参与方众多等特点,需从契约的不完全性、项目的多主体性以及合作伙伴的有限理性出发,引入PPP项目合伙模式。共同的目标、沟通与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是PPP项目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特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沟通与合作、监督与协调、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是PPP项目合作伙伴关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在PPP项目合伙模式的运行过程中,伙伴工作团队应恰当地运用四大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该模式运行的畅通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嵌入信息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技术中,公共物品供给是一个以价值链模态体现的多场域、多环节、多主体、全程化的协同合作整体治理创新体系和供给实践新形态。公共物品价值链是以满足公众公共物品需求和实现供给价值增值为目标,基于供给价值链全生命周期和泛资源整合,构建的纵向环节及多元主体交互联结参与集聚的适宜性公共物品供给创新模式。与传统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模式比较,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在生成背景、需求响应度、主体关系、供给绩效、供给方法和供给主体能力具有独特属性,具有公众消费需求导向、多维叠加流程、网络平台化组织技术手段、供给价值增值目标塑造和整体有机协同合作等特征,其治理生成效应表现在公共物品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整体性治理及协同机制、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链供给生态圈和差异化优势、公共物品供需匹配及无缝衔接的三重效应、效能和价值双重目标框架下的“三性”治理逻辑,可以通过利益协同、主体接点对接、需求管理及整体激励等策略实现对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的长效驱动。  相似文献   

9.
共享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具有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特征。PPP作为提供公共物品的综合运营模式,参与主体众多,利益指向多元,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与共享发展理念十分契合。共享发展理念可引导PPP模式在实践中更好运用,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平衡共享机会,增强共享能力,提升共享水平。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伪PPP”项目丛生、民营资本参与不足与公众参与不足等与共享发展理念相背离的现象,应当通过完善风险分担制度、激励制度、政府履约保证金制度以及公众参与制度等保障各方主体共享发展机会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PPP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文章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探讨了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其与生态保护目标的关系。同时还从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角度分析了在赤水河流域应用PPP模式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笔者认为PPP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资金供给,并且有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结合赤水河流域特征设计了赤水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基金框架。  相似文献   

11.
公私合作制(PPP)模式在国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已得到普遍运用,虽将其运用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还较少,但这种"多赢"模式已得到国内各合作方的认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为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PPP项目顺利地实施、运营,各级政府应加快角色转换,完善法律法规,培养专业人才,培育专业机构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因具备较高运营效率,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PPP)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受到世界各国推广。但在实践过程中,有大量的 PPP 项目以失败告终,给私人投资者和公共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分析世界范围内25个失败的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实施过程,寻找其失败诱因。结果表明,不完善的法律政策制度是 PPP 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完善的契约机制同其他多种因素共同导致项目失败。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供应链成员企业来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整合和优化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分析了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征及重要性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并且提出了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滨海新区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是一种既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又能提高基础设施效率的建设与融资模式的效能。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正确地行使职能,通过合同确立恰当的激励机制以及必要的环境与机构支撑。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立专业机构,并加快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内地政府主导的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而政府通过角色转变,与私营部门建立公私伙伴关系的共同参与,或许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选择。这方面的案例有,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澳葡政府和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顺利完成澳门新口岸土地的非农化任务。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创造的制度空间和私营部门的利益诉求成为公私伙伴关系的前提,彼此协作、利益协调和制度保障则是公私伙伴关系的路径。公私伙伴关系参与土地非农化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而且也会对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及私营部门的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私合营(PPP)项目的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的规制是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如何对PPP项目进行恰当规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PPP项目规制的内涵、目标以及规制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较少,一些学者只是提出了规制体系建立的思路与原则,大部分研究则集中在规制体系的微观层面即规制实施主体及规制工具等方面.动态的价格规制研究、规制体系中各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及规制的可信性问题的研究是PPP项目规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从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上分析,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是既支持又控制,社会组织对政府是既依附又追求自主发展,两者都希望构建合作关系。但是由于双方的关系仅仅是策略性建构,缺乏正式的法律来规范双方的权力边界,所以这种关系实质上依然是脆弱且易变动的。因此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既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又必须提升社会组织的供给能力,如此才能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的购买机制。  相似文献   

18.
PPP项目的再谈判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谈判是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再谈判的高发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管理效率的降低。因此,研究再谈判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再谈判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PPP项目的经营绩效。近30年,拉美国家PPP项目再谈判的众多案例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从PPP项目国际经验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找出了PPP项目再谈判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PPP立法、改进合同设计、规范竞争性招标、加强监管以及明确相应惩罚制度等应对措施,为我国公私双方PPP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