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共中央正式办报缘起于党的六大,始于创办鼓动性刊物《红旗》与地方性日报《上海报》,并于1930年8月将二者合并为首份中央机关日报《红旗日报》,但不久停刊。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中共中央党媒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渐由以刊为主转向报、刊并重。随着《解放日报》创办和刊物停办,中共中央党媒转为以报为主。从刊到报的转变引致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党管方式发生变化,“党报”概念随之变更,《解放日报》改版正是这一进程的结果。这进而引起中共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对象、传播效率、宣传话语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发生变化,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最早开办的一些大学和一些后来发展为大学的学堂,都曾创办过自己的学报,如《东吴月报》、《北京大学月刊》、《复旦学报》、《北直农话报》、《约翰声》等。其中,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于1906年创办的《东吴月报》是中国创刊最早的大学学报。《东吴月报》创刊号《学桴》发刊词申明该刊为东吴大学堂所刊发之杂志,定为月刊,并确定了学术性宗旨。创刊时期的东吴大学学报自然不很成熟,但为后来的学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唐山工业专门学校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创办了《救国》报。从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仅存的《救国》报原刊史料可知,该报主要发表政论文章和爱国运动消息,探讨社会改造问题,尤其倡导平民教育,推行注音字母,救国与启蒙并行,时效性很强,每期都洋溢着满满的爱国心救国心。深入挖掘这些资料,不仅可以补充该报创办中的相关史实,对于深化与丰富唐山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研究、唐山革命史研究也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期间,曾参与创办南开中学校刊《校风》,1915年8月29日被选为《校风》“选录课艺及经理各会布告”负责人,负责编辑“课艺选录”专栏。次年初,又任《校风》文苑部部长。1916年8月21日,南开学校秋季开学后《校风》改选职员,他当选为《校风》报社经理部总经理兼编辑部纪事类总主任。《校风》的前身是南开中学1914年3月创办的校刊《南开星期报》,1915年夏,此报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校风》继《南开星期报》而兴起。《校风》为学生主办,各类主任由校长指定,每周出一期,公开发行。该报有工作人员四、五十人…  相似文献   

6.
汉文 《北京纪事》2015,(3):27-31
世间报刊缤纷,谁见家报姓闵?风雨沧桑半世纪,万般家事一纸陈。
  --《家报赋》闵凡路
  一首《家报赋》,让来自吉林通化的闵姓《家报》为世人所知,这份只发行四五十份的家庭报纸,从创刊至今已走过50多个年头,因出自新华社原副总编辑闵凡路的家族,又别有一番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我校图书馆和读书活动部创办的打印校内简报《读书》报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创办《读书》报旨在落实国家九部委发起的“知识工程”,结合我校实际将读书活动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林白水在辛亥革命前兴办新式学堂,筹办革命团体宣扬革命,并创办了《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重要报刊,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新闻和教育事业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徽俗话报》与同时期白话报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早年在安徽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并不是特例独行于那个时代的报刊,恰恰相反,它是第二次白话报高潮兴起时的产物,是昌盛繁荣的众多白话报纸潮流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办报的空间因外部列强侵略的压力增强和内部清政府社会控制能力削弱而大大延展的20世纪初期,风格、定位类似于《安徽俗话报》的报纸还有很多。将《安徽俗话报》和上海的《中国白话报》和北京的《京话日报》作一比较,从同类报纸的比较中发现《安徽俗话报》异于其他白话报纸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白云学院报》是广东白云学院的校报,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秉持办报育人宗旨,运用现代办报理念,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办报风格,积累了一定的办报经验。本文以白云学院报创刊100期为节点,全面回顾了《白云学院报》12年办报历程,并对办报特色及经验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关于《豫报副刊>)的出版 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在鲁迅的支持下,在河南开封创办了一种新的日报——《豫报》。《豫报副刊》是随《豫报》发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每日出版十六开 纸四页。现在看到的《豫报副刊》共一百四十期,至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 《豫报副刊》由吕蕴儒、高歌、向培良等人编辑。吕蕴儒,名琦,河南人,鲁迅在  相似文献   

12.
据《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1日报道,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新闻出版署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的产权界定的批复中明确指出,我国的报刊社都是国有资产。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还就此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国现行出版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我国报刊创办实行许可证制度,报刊社的主办单位是法定的创办投资人;我国目前的报刊社均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报刊创办时,个人或集体自筹启动资金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在谈到报刊社创办之初,筹集的启动资产性质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在报纸期刊启…  相似文献   

13.
湖南最早的日报──《湘报》《湘报》是湖南最早的日报,创办于1898年3月,是由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起筹办的,“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其经费来源,一部分靠社会集资,另一部分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由省行补贴,报纸发行后,零售只收工本费,受到市民欢迎。...  相似文献   

14.
泰安英雄山中学,坐落在泰山南麓,紧邻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学校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现代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岱下名校。泰安英雄山中学“红枫”文学社,于2004年金秋成立,出版社刊(一名“校刊”)——《红枫》文学社创办两年来,生机勃勃,硕果累累,有20多篇文章在《作文报》、《作文评点报》《语文学习报》、《中学语文》、《创新作文》、《中学生》、《阅读与作文》、《优秀作文选评》等报刊上发表;文学社指导教师张凤山也相继被《考试报》、《语文周报》、《读写月报》、《高中生》、《中学语文》、《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27日,由《新文化报》、《吉林年鉴》、吉林电视台共同主办的第五届2007“感动吉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来自吉林省最贫困地区通榆县科尔沁沙地的治沙英雄、被人们称为“环保狂人”的56岁的万平排名第一,荣获了感动吉林十大年度人物奖!接过这沉甸甸的奖杯,听着观众热烈的掌声,万平显得非常平静,他说:“我做这个工作91个月了,谢谢所有关注、支持、帮助和安慰我的人:再过三到五年,等见到经济效益,我会还清外债。”  相似文献   

16.
一篇湮没七十余载的重要佚文──首次发表《梁启超对于顺天时报启事》原稿吴铭能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声名洋溢的启蒙思想人物,在清末“百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  相似文献   

17.
1946年7月1日《群众报》在王爷庙创刊,用汉、蒙两种文字出版,周二刊,汉文版为八开两版,蒙文版八开四版。它是东蒙总分会的机关报。 《群众报》是由蒙古族青年特古斯创办的。特古斯原籍科左中旗,他曾在长春建国大学求学。日本投降后,他到王爷庙,团结与组织广大蒙古族学生和青年,创立了进步组织一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号召青年到前线去,粉碎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的阴谋,制止其对内蒙古的进攻。此时,特古斯创办了油印小报《黎明报》,作为内蒙古青年团的机关报,后改名《群众报》。1946年4月,中共西满分局办事处和东蒙工委负责人张策、胡昭衡等人提出建议,把《群众报》改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机关报,改油印为铅印,并筹建报社。  相似文献   

18.
带书旅行     
【金凤文学社简介】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中心学校金凤文学社创办于2001年秋,指导教师刘玉贵。她以《金凤报》为平台,秉持抒写少年风采,反映校园生活的办刊理念,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文学新苗。9年来有100余名小社员的习作分别发表在《德育报》、《小作家报》、《获奖作  相似文献   

19.
姜复宁 《中华魂》2021,(3):18-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业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与阐发,这种对传播实践的关注和对新闻理论的抉发,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密切相关。恩格斯17岁开始向报刊投稿,马克思大学毕业后便参与《莱茵报》的创办工作,而他们于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更是在二人的革命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直到10年之后.  相似文献   

20.
李伯元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在近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与吴沃尧(趼人)齐名。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别署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因累举不第,赴上海创办《指南报》、《游戏报》、《繁华报》等小报,后应商务印书馆之约,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庚子后(1901)始致力于文学创作。生平著述甚多,据阿英《清末四大小说家》所记:“伯元著书,多不载,特就所藏所著,列目于次;其可疑者,暂不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