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周凯,清代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襄阳太守。在任职期间,曾著《劝襄民种桑说》三篇,备述种桑养蚕之利。周氏这种念切民瘼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为今日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山区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其《劝襄民种桑说》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坐失种桑之利,乃为人民生活贫困之根源;②力排异说,极言襄阳宜于种桑;③种桑关系着襄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
正瑞安市西北面,金鸡山脉下,有一条叫三十三溪的溪流,发源于温州市与丽水市青田县交界处的金鸡山南麓的乌云坪北面山谷,沿着金鸡山山脉,以"S"型走向流过湖岭镇,最后注入飞云江,全长约24.3公里。这条溪真的很有灵秀,深深浅浅淡淡欲语,叫人好想做文章写诗,边上有好多美丽的村庄。去年底,我从均路村下来,就被静静地躺在溪水边上的一个村庄给吸引住了,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村叫什么名字。当我进村一看,原来是一个华侨村——-呈店村。  相似文献   

3.
蚕桑是始兴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在金兴茧丝绸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下,始兴全县蚕桑种植面积10500亩,养蚕专业户2672户,大部分集中在罗坝、顿岗、沈所、城南、澄江等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4.
李志光  黎学科 《源流》2015,(3):28-30
始兴县属粤北边远老区县,总人口25万,全县共有贫困户4473户,13469人。按照新一轮扶贫开发标准,始兴县共有重点帮扶村13个,贫困户970户、3312人。近日,记者访了始兴县多个乡镇,由点及面,深入了解一番该县扶贫"双到"工作的有关情况,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感觉亮点颇多。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始兴县紧紧围绕省市党  相似文献   

5.
《源流》2015,(3):26
外营围楼系"外营惨案"旧址,位于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原名外营村),为该村村民集资于1919年建成,通高5层12米,长20米,宽约16米,四面墙壁用河卵石垒砌、石灰糯米浆黏合而成。1945年8月1日,国民党第七战区187师与始兴县地方武装共2000多人,联合进攻八约乡抗日根据地,包围沈所外营村。驻村的始兴人民抗日武装风度大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和县塘洲镇棚下村是该县蚕桑基地之一,村里办有蚕桑场,负责制种,引进优质桑苗,负责供苗。村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年收入高的农户达数万元,低的也有五、六千元,去年全村仅养蚕一项人均纯收入上千元,成为名符其实的蚕桑专业村,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他们夺取蚕桑丰收主要念好了三本经。(一)推行低杆密植  相似文献   

7.
始兴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村庄整治等各项工作,通过典型带路,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卫生村建设。近几年来,始兴各地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目前已建有7个省级卫生村,8个市级卫生村。漫步在各个卫生村,幽雅舒适、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8.
一、粤东畲族走廓广东畲族人口为320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主要聚居在粤东各地,而粤东又以凤凰山区为主,其次是罗浮山区和莲花山区。他们分别隶属于现今之潮州市、丰顺县、海丰县,惠州市、博罗县、增城县等六个县市,分散在风西乡之山犁村、碗窑村,溪美乡之岭脚村,东社乡之李工坑村、黄竹洋村,抗美乡之石鼓坪村,箭竹乡之凤坪村(以上系凤凰山区);北镇乡之红罗村,长坑乡之南洋村和角峰村,和口乡之陈湖村、下村(以上系莲花山区);正果乡之下水村和通坑村,横河乡之嶂背村和长坑村(以上系罗浮山区)等十六个村乡,连成了一条横贯广东东部长达五百公里之粤东畲族走廊。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植桑养蚕的传统、政府"种桑之利不可挡"的倡导,以及蚕桑"关系农民生计甚巨"的比较利益驱动是湖南近代蚕桑兴起的重要原因。在实业救国的推动下,湖南蚕桑不仅生产规模有所扩大,而且产量也有所增加,甚至市场也从上海、江苏等地拓展至欧美。但最终由于植桑养蚕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和战乱的影响,以致湖南近代蚕桑呈现兴而不盛的局面,不仅未能取得普及植桑养蚕的效果,反而渐趋"衰退"。  相似文献   

10.
绍令 《源流》2023,(4):52-53
<正>为弘扬老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早日让三舟寮老区村人民实现通信梦,潮安移动作为网络基础建设部门,加大了对通信设施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5G信息技术优势,助力红色场景夯实基础网络能力,在革命老区潮安区赤凤镇四望坪行政村(含四望坪村和三舟寮村)中的根竹湖区革委会和练操场、中岽下红军联络点、黄早花故居、长龙背红军被服厂旧址、区苏维埃旧址、李木昌故居等多个红色场景,开展网络质量提升和建设开通攻坚行动,以优异成绩,为党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移动“数智化”力量,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城背溪文化的分布、内涵、特征及年代等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了城背溪文化可能为大溪文化之前身的结论。指出它的发现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重大收获;对于大溪文化起源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赌隐者 芝客隐名姓,围芬当群萝;乱溪藏钓石,一鹤在趁柯。 败堰水声急,破窗山色多;南杆新竹逗,应许子献过。 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 莫道东南路不赊,思归一步是天涯。 林中夜半双台月,洲上春深九里花。 绿树逸村含细雨,寒潮背郊卷平沙。 闻师却到乡中去,为我殷勤谢酒家。两首诗分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底,在广东省始兴县马市镇水稻制种收购点,该镇堂阁村制种大户谢加福喜笑颜开。当年下造,他从村民手中租来11亩水田进行水稻制种,总收入达3.4万多元。这是始兴实行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自秦相李斯泰山刻石始,后世继起的摩崖刻石可谓洋洋大观。中华大地上的众多刻石,或标榜文治武功,或点缀山川胜迹,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人文景观,但是,地处偏僻的大智村,却有一群刻石至今仍鲜为人知。它记载着当地彭氏家族在明代中期半个世纪的兴盛,举凡升迁、寿诞、拜谒、建房、归省、致仕、异怪、丧葬等家事、族事皆镌刻于石,不啻是石刻文化小的一朵奇葩。大智是赣中西部距安福县城约20公里的小山村。它背依官山和相山,两股清流在村前合为智溪,往西  相似文献   

15.
黄花塘乡位于盱眙县城东南部,现有人口15000人,耕地面积38000亩,其中桑园面积5800亩,年产鲜茧10000担,当地百姓素有种桑养蚕传统,先后必建了缫丝厂、丝织厂、茧站,形成了桑茧丝绸一条龙生产基地。 缫丝厂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10万元,年产白厂丝能力达120吨,厂检全达3A级以上。  相似文献   

16.
西夏手工工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手工工匠种类齐全,分工细致,深刻地反映出其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如畜牧业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毡匠、毛锦匠、鞍匠等便应运而生;由修建寺院装饰佛窟而兴起石匠、塑匠、画匠、垩匠诸行业,并经久不衰;敦煌等地自唐五代以来就种桑养蚕,故有丝织业诸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史前期土家先民哲学思维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前期土家先民哲学思维的萌芽萧洪恩一考古学越来越证明,现今的土家族聚居区—一湘鄂};D交界地段,从来就是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古人类文化区域。新石器时代,在鄂西南及三峡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城背溪类型文化一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一屈家岭文化关庙山中层类型一石...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浙北嘉兴、湖州两府农村的桑蚕业十分发达,不仅种桑养蚕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其生产和经营也日趋商品化,从一个方面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但桑蚕业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财富,他们仍处于贫困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农业商品化过程中农民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9.
正新年伊始,平阳石塘社区溪岙村文化礼堂新建成的邱鸣初先生纪念室落成了,前来参观的村民络绎不绝。据悉,邱鸣初先生(1906-1995)是民国时期溪岙村的一位饱学之士。他毕业于温州中学,是刘绍宽的高第弟子,曾与唐文治、蔡元培、陈柱尊、梁漱溟等当世名儒频繁书信往返,探讨思想,切磋学问。这些函札对研究这些先贤的思想有  相似文献   

20.
正怀溪秋日探幽深,劲草泉声一路侵。山野黄花知又是,不穷穹岭赞当今。水口诗谣美到天,隍祠徐姓记华年。红枫夹道连山县,农舍缠绵瓦上烟。在平阳县的西南角,有一个村庄叫水口村,属于怀溪乡,这里曾经以一道美肴"怀溪番鸭"知名于温州,而这次省旅游局与省农办评选村级AAA景区,水口村入围了。但入围原因不是"怀溪番鸭",是因为他们村拥有一条古道三条溪的资源,是他们村的两委班子带头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本村的环境,让本来就有的资源显山露水,出了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