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没有对生成心存期待,那么预设必然僵化.重视生成,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关乎教育实践,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性。“根茎”思想作为一种后现代思维方式,为探究课堂的实存状态及应然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运用“根茎”思维,透视课堂“辖域”“层化”等局限,以游牧的方式开启“逃逸”的路线,激活个体生命,绵延自由意志,激发课堂创造力,呈现一种生命意向的敞开,昭示着活性课堂的主体性、之间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特征。建构充满生命活性的课堂图景,需反思并改造当下的课堂。通过构筑平滑的课堂空间,开启课堂的生命姿态,转向他者的教学交往,允许流变的自由生成,把课堂归还给教育,方可走向广阔的教育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堂的动态生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被重视挖掘。这种变化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课堂逐渐焕发出生命活力。与这种可喜变化相应的教学流行语也应运而生,最典型的就是那句“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生命化文学观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民族特色之一。“生命”观的内涵体现于创作、作品、欣赏等方面,它认为,文学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需要,文学作品中作家生命的结晶,具有人的生命体特征和使人观照生命的功能。“生命”观的生成以古代文学为直接条件,又受古代艺术、哲学、相术、人物品鉴、养生学、中医学等思想文化的影响。“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种思想当前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生成”成了目前的热门话题。三月底,我承担了市属中学的语文阅读“问题生成与发现”专题研讨课。我积极探究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如何去丰富预设生成?如何来应对实时生成?如何落实反思生成?如何在问题的生成中发现知识,发现自我,发现文意,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发展,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种思想当前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生成”成了目前的热门话题。三月底,我承担了市属中学的语文阅读“问题生成与发现”专题研讨课。我积极探究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如何去丰富预设生成?如何来应对实时生成?如何落实反思生成?如何在问题的生成中发现知识,发现自我,发现文意,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9.
当前幼儿园生命教育价值追求与教育实践存在着背离,主要表现在受传统文化、工具主义、理性主义的影响主体缺席、情感遮蔽、审美匮乏,因此亟需祛除生命之神秘,返回自然之本真。生态美育与生命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生态美育视角出发,主张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祛魅”与“返魅”应坚持审美性、情感性、体验性原则;走出师幼主客二元对立;创设充满生命氛围的亲生命环境;打造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实现生命教育美育转向。  相似文献   

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的周到预设。说到预设,很容易让人想到教案,其实“预设”是个空泛的概念,“预”是准备的意思,“设”是计划的意思。正在准备的计划,可以写在纸上,更要写在脑子里,教学经验就是写在脑子里的“顸设”。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多种因素参与的一种复杂的活动。如何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因素,适当把握课堂教学的“度”?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每个生命都是充满灵性、丰富多彩的。每个孩子也都是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是他们生命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是,作文中他们的童真哪儿去了?在作文教学中,可从“求真”入手,让学生放飞童心,倾吐真言,流露童趣。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不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在场”。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体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价值取向等,已在学生周围构成一种“场”,是“思维场”,也是“情感场”;是“道德场”,也是“生活场”,姑且统称它为“生命场”吧。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学过程是师生在交流互动中经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生成过程.只有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课堂才充满灵动、充满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品格得以张扬.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所呈现的群体-社会性、个体-生物性和超体-数据性的生命特征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动表现。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的生命性回归是实现"互联网+教育"中生命与生命相遇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是师生关系由共在时空走向差异时空、专业知识由预设生成走向自主定制、学习方式由拟自由选择转向真自由选择、教师由个性缺失走向职业缺失的现实之需。基于"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特征和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的现实之需,构建"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体系,这是实现教师个体生命性发展与群体性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错误出生”之诉与“错误生命”之诉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上新出现的案件类型,因理论研究的缺失,使法院在具体处理时出现了一些偏差。文章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比较,理清了概念以及两种诉讼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力图给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教学的精神交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果中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教育是从“知识”到“生命”的交往和传播。因科技理性当道,课堂教学呈现“知识”型传播现象,即:忠诚于知识,却背弃了人的需要;表演精彩,却忽视了受众;追求可操作性,却忽视了创造性;体现了科技体制理性,却没有了精神交往。目前,它渐渐占领了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提倡“生命”型课堂传播,它传播的是传受双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形成主体与文化的意义交流关系,即精神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领军人物罗光先生,在其生命哲学体系中,结合天主教哲学中的“存有”范畴和儒家传统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体贴新的生命观,即生命是动态的流动,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变易,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本体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学美学中的“性”范畴超越了儒家美学“性”之道德本体、道家美学“性”之“逻各斯”的探求,着力论证了精神生命、感性生命与社会理性生命三位一体的生命结构,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思维对此岸现世生命积极超拔的精神品格,包孕着浓郁的文化心灵结构、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以及生命的价值与情怀。郭象的“性”论建构了以“独化”为核心的生命本体论,具体表现为:“独化”是存在的存在论,即本体论;“性”即物性与心性一体的自由生命意识。从而在本体论上建构了生命的本根与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