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有效的实现企业知识的有序流动,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研究知识流动的相关理论,扩展现有知识转化模型,建立知识流动率公式,从而构建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动态模型,为企业更好的识别、分类以及表示企业潜在的知识流动形式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链的管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论述了知识链的有关概念和特点,通过分析以往的知识链模型,提出了改进的知识链模型;对知识链管理的机制进行了分析;从控制论的角度,对知识链内部知识成长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知识链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为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Nonaka关于知识的分类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创新SECI模式所存在的不足:首先是通过可表性和易表性对臆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区分与实际过程不符;其次是知识创造不一定是一个四阶段依次螺旋上升的过程,指出了Nonaka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分类标准是动态的,模糊的不利于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区分,因而不利于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研究。据此提出按是否已表的标准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的改进。将融知创新巴和共享转移巴引入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多样化了知识创造过程,而原SECl只是其中一个特例而已。  相似文献   

4.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的创造和转移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文章通过对现有有关知识转移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知识内涵、知识转移的定义、理论基础和视角、过程、领域、测量以及评价等方面,对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转移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展望,明确组织知识转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企业客户的管理问题,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影响因素,指出客户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客户知识的把握,识别潜在客户与潜在市场,并构建了客户知识管理模型,以验证客户知识管理模型对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客户管理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6.
知识、知识流与知识溢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流和知识溢出的概念,讨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流动的特点,并利用数量模型对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知识流和知识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知识型创业活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知识溢出创业理论认为,由于诸如组织惯性、文化导向、资源能力等知识过滤器的存在,知识创造组织作为在位组织并不能完全应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知识,而这些知识内部蕴含的价值会在在位组织之外凭借设立新企业开展知识应用的形式被实现。基于此,首先围绕知识溢出创业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知识过滤器和知识溢出,梳理知识溢出创业理论的内涵;并从研究层面、知识溢出的来源和测量方式、知识溢出创业的类型和测量方式、影响知识溢出创业过程的因素、知识溢出创业的后效分析五个维度,对知识溢出创业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进而识别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其次重点介绍研究团队在知识溢出创业领域的研究发现和理论突破,包括战略联盟中的知识溢出创业理论、制度情境在知识溢出创业中的边界作用、知识过滤器的多元性、国家创业价值观的作用等。最后基于现有研究不足,对知识溢出创业理论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知识溢出创业理论与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知识生产、分享和应用的核心思想完美契合,并从创业这一重要的知识溢出途径出发,为理解知识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科学界定是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实践的基础。目前,研究者根据三个标准对其进行了划分和定义,即可表、易表和已表标准。但根据Nonaka的SECI模型分析其提出的面包机案例,可发现这三种划分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性。而且,通过该案例可以确立新的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划分的标准,即是否已经通过文字、公式、图形等表述或者是否已经通过语言、行为表述并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  相似文献   

9.
以255名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调查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框架,以此确定知识管理的关键过程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影响,促进高校实施更有效的知识管理,提升其创新能力水平。结果发现,在高校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对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知识识别、知识收集和知识存储对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向知识服务业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知识服务业的特点,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知识共享在其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知识共享的障碍。在理论上给出知识共享机制模型,并从组织、文化、激励机制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建构。完善了知识服务业中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为提高其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组织的中心任务是积累组织知识,组织知识积累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研究人类知识积累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积累所具有的连续性,以及沿着时间和空间积累的特性,提出了组织与个人的三维知识增长与积累模型。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指出持续学习是积累组织知识和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经纪人的知识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中知识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种难度自增值系统,因此在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推进过程中,宜选用"旋进原则"的处理方法;知识经纪人正是处于知识管理多维结构中各自旋维度之间的结合点的位置,并发挥六项主要的功能;基于知识经纪人的知识管理模式有四种,且各自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个人知识组织化的约束因素及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范围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成为核心的问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人知识向组织的转化过程,也是知识向资本的转化过程,本文研究了个人的知识组织化约束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知识组织化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关于隐性知识转化的问题已经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隐性知识转化问题的提出、转化问题的探讨为主线,归纳梳理隐性知识转化的相关研究,指出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对隐性知识转化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专业服务业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提高服务绩效已经成为专业服务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理论,整合社会学范式和经济学范式,可以建构出桥接个体知识编码化和组织知识编码化的专业服务业知识管理机制模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327家专业服务企业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个体知识编码化(个体知识结构化和个体知识显性化)对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组织知识编码化(组织知识结构化和组织知识显性化)对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同时个体知识编码化和组织知识编码化交互项对服务绩效有显著影响。这不仅拓展了知识创造理论,还深化了专业服务业知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产品创新的企业知识要素具有高度的分散性、默会性和复杂性。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往往超越了一个企业的能力范围,需要具备获取外部知识和综合内部知识的知识整合能力。成功的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应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被组织边界分割的部分,产品创新是通过整合不同组织的知识而产生新知识来实现产品创新。整合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和其他资源是产品革新的本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能力、整合方式以及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共同构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产品创新范式。企业产品创新是在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整合方式,通过对知识要素的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把各种创新的组分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的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越来越成为知识型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本身的认知以及共享研究亦是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隐性知识认知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认知从这三方面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且基于个体以及认知心理学亦是其研究发展态势;同时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途径、共享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尚需从共享动因、共享效率的定量研究以及共享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企业中组织内由于开展知识共享而取得的效用进行分享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企业中组织内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效用模型,刻画了组织内由于知识共享而产生的总收益与新员工学习知识的努力和指导人传授知识的努力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组织、指导人和新员工三者通过知识共享所获得的效用函数的分享系数,并给出了组织为期望获得知识共享最大效用所付出投资成本的界限;最后结合企业实践通过数值算例给出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