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莫愁女在我国古代是影响很大的文学故事人物,然而正是在此著名的人物身上,古往今来却产生许多讹传和误解,我们曾为此撰文加以辨析。前不久,又出现了一种“石城莫愁并非女子”之说。此说见于广东中山大学编辑出版的《历史大观园》一篇题为《“石城莫愁”并非女子》文章。(载该刊1989年第五期,作者黄飞英)中。文中提到古今三莫愁,即洛阳莫愁、金陵莫愁和石城莫愁(按:即湖北钟祥石城莫愁,我们称之为“钟祥莫愁”;但由于钟祥县古属竟陵郡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18日晚,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作曲、南京小提琴家沈净改编的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在南京首次公演,沈埠女士亲自担任小提琴独奏。在美籍指挥家徐志廉博士的指挥下,南艺的演奏家们将富有浓厚南京特色的莫愁女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日前,本刊记者与沈埠女士就莫愁女和南京文化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近年来见到不少对这首诗的考证和分析文字,真可谓注家蜂起.其中关于“江枫渔火对愁眠”,究竟是什么“对”什么,就有四种不同的解释:①《唐诗三百首新注》:“江枫,江边的枫树.对愁眠,愁眠人(实是因愁而未能眠)与渔火相对.”据此,相对的是双方一  相似文献   

4.
古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对仲卿别母之后,自缢之前,有“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的描写。意思是说仲卿转脸向户里看看,一股愁绪象煎熬般涌上心头。诗中的“户里”作何解释,余冠英同志编注的《乐府诗选》认为是“顾念阿母”。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认为是“此时又转头去看户里的  相似文献   

5.
曾俊英 《源流》2012,(9):69-69
天涯何必结同心,一卷离骚到处吟。行看江南春草绿,空谷莫愁少知音。清代书画嗜宿,兰草知音郑翁板桥这首咏兰诗,扣动了多少爱兰者的心弦。兰花本是山中草,"只为芳馨重,求者遍山隅",不愁少知音。古往今来,皇公卿相,平头百姓,文人雅士,农医艺兵,皆有爱兰者。然又不是任何人都会成为兰的知音。人各有志,人各有情,人各有求,人各有爱...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中抒发愁情的占绝大部分,用到"愁"字的有十五处之多。她所抒发的愁情浓烈、自然、真挚、细腻、深婉、感人至深,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是对自己心爱丈夫别后的真挚感情的抒发,是对故国家园的怀念和热爱,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她的愁情,我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妇女特别是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她们在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亦有很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的诗中有大量的愁情愁绪的描写,这对他冲淡、自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愁"是孟浩然的一种心理积淀,睹物、送别、思乡、仕途暗淡等皆能引起诗人的愁情愁绪.孟浩然的愁情愁绪不仅多,而且感受很细腻,诗人在表现这些愁情愁绪时显得真切自然,呈现出一种冲淡清幽、愁苦哀怨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刘清涌 《源流》2012,(17):69
天涯何必结同心,一卷离骚到处吟。行看江南春草绿,空谷莫愁少知音。清代书画嗜宿,兰草知音郑翁板桥这首咏兰诗,扣动了多少爱兰者的心弦。兰花本是山中草,"只为芳馨重,求者遍山隅",不愁少知音。古往今来,皇公卿相,平头百姓,文人雅士,农医艺兵,皆有爱兰者。然又不是任何人都会成为兰的知音。人各有志,人各有情,人各有求,人各有爱。唯有与兰有缘者,方会成为兰的知音。此之所谓气味相投者也。人与人,人与兰皆然。余潜心觅兰、养兰、习兰、赏兰、研兰多年,为文多篇,著书多卷.言兰纷纷扬扬,博说杂陈。  相似文献   

9.
漫游中国古典诗歌绚丽多彩的艺术长廊,即会发现古代诗人笔下的夕阳光景多而且美,诗歌艺术天地贯串着暮愁主题。当诗人将夕阳斜晖的点染与悲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喟叹融为一体时,诗人内心深沉悲凉的思绪便在感应客观境象时成为可以感觉的哀美世界了。暮愁是人类永恒的共感,它具有沟通心灵的价值。作为一种亲情的美、孤寂的美,它是人类心灵丰富、美好而深刻的体现,暮愁主题的表现是纷繁多姿的,长时间里人们颇多欣赏和复制,而很少去作系统的研探。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文学与社会及暮愁的美感三方面去把握暮愁主题,力图勾勒  相似文献   

10.
清淡是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风格特色,历代论者无不以"清"来赞誉他的诗。然而,孟诗在清淡的同时也还含着淡淡的愁,笔者拟从仕途愁、怀友愁、思乡愁和感时愁四个方面来论孟浩然诗中的愁。  相似文献   

11.
忆云 ,是清后期词人项鸿祚的字号 ,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 ,其主要内容是抒写词人内心之“愁” ,但各卷“愁”之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大抵甲稿以青年男女的相思愁为主 ,乙稿以抒羁旅之愁为主 ,丙稿则有身世之感 ,家难之悲 ,尤多光阴易逝之忧 ,丁稿是词人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及两试进士不第后所作 ,其内心更为悲凉 ,或抒离愁或写别恨 ,或叹身世如浮萍或感华年已逝、青春不再 ,或悲功名之难博或伤人事之不可测等。其词“幽艳哀断” ,很有特色。项鸿祚以“凄苦”之音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早晨醒来,一种莫名的忧愁便缠在心头,弄得心绪纷乱。追寻原因,不是别的,是夜里做了场不愉快的梦,这就是梦愁。 一般来说,所有不愉快的梦、恶梦,都可能引起梦愁。但老年人的梦愁与青少年的梦愁大不相同,老年人阅历丰富,不愉快的东西入梦来的也多,引起的梦愁也沉也重。引发老年人梦愁的梦境大体有以下几类:1.梦见了久别的或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4.
《青玉案》是北宋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词中体现了愁之广、愁之密。其所写之愁包括仕优而不能仕之愁、望美人不至之愁、悼亡妻之愁、暮春之愁。这四愁是作者心境的表达,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愁,是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文人的常见情绪,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在那种专制制度下横遭压抑、无所作为的愤懑。我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极多,其中往往用很生动形象的比喻。 这类诗词中喻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用一种东西即一个词来作比,如秦观《千秋岁》:“落红万点愁如海”,以海喻愁,有的是用一种现象即一个词组作比,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鉴前人对情感隐喻的研究成果,以宋词为语料,从认知和文化两个侧面对“愁”的始源域做对比分析,表现了宋词中“愁”的隐喻的普遍性和系统性。研究表明隐喻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体现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和现状看,无指代词的研究是古汉语代词研究中最薄弱的一部分。就“莫”、“无”而言,没有发现古人给我们留下他们认为是代词的记录。莫、无的无指代词用法,直到《马氏文通》才开始被提出来。它称之为“约指代字”,表“无入”之意。二十年代末,杨树达先生研究了“莫”的无指代词用法。他称之为“无指代名词”,“为无人、无地、无物之意”。但是他在论及“莫”的后面粘附“者”的形式(莫……者)时,又发生了偏差。1963年杨伯峻先生著文,论述“莫”等字的无指代词用法,很有意义。惟惜其简略,且亦未论及“莫……者”中“莫”的词性。今天,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无指代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愁情词在其词篇中占绝大多数,其离愁词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惶恐无奈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园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愁词”一向被认为是与感情笃深的丈夫赵明诚相睽违而生。然而从她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嬗变的轨迹以及当时的史料分析来看 ,她的“愁词”中流露出更深刻的内涵是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抗争与无奈。对此 ,我们有必要做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从它手中英国攫取了印度的统治权,使印度人民蒙受了近二百年殖民统治的厄运。印度人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征服和统治,英国殖民者有其罪,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则应负其咎。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开始,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深渊。研究莫卧儿帝国灭亡的原因,对印度民族和世界被压迫民族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外族王朝。十六世纪初期,印度是一个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的国家。当时的罗迪王朝(1450—1526)为阿富汗人所建,名据德里,却没有鞭及印度南部领域,北部则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