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一)因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扬名学术界。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体现出了某种反后现代的立场;又赞同并采用后现代观点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化为一种形象的、类像的、片断化的、拼凑式的、精神分裂式的文化,体现出了某种亲后现代的立场。在这种“亲”和“反”的辩证统一中,詹姆逊艰难而努力地调和着后现代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是有些后现代立场并不相容于甚或有损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彼此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因此说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艰难的调和,是游弋于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何为晚期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对资本主义最彻底、最坚决的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复杂变化而在主题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各式各样的马克总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张一兵教授在国内率先尝试对当代国外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界划,区分出“晚期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性质的理论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学术视角。虽然这种界划还存在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但从内在的理论逻辑上来梳理这一领域的基本轮廓,把握其历史动向,应该是一条可取的路径。有鉴于此,本刊继2003年第2期“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笔谈”之后,再组织一批学者对“晚期马克思主义”展开讨论,以期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轮廓并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推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按照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手杰姆逊的描述,所谓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产生和存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这非常直接地点明了“晚期资本主义”对于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要性。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从杰姆逊、德里克、贝斯特、科尔纳到哈维,尽管这些晚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不断地在资本主义第三发展阶段的意义上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一兵教授数次强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必须重新界划,并提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终结之后,存在着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等诸种异质性的逻辑思路。这种界划开拓了全新的论域,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一种在理论上值得重视的现象却被排除在这种视角之外了,这便是“后马克思主义”问题。由于后马克思主义明  相似文献   

5.
最近,詹姆逊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观点越发令人困惑了,甚至其理论形象也似乎由此变得模糊起来。引起人们困惑的主要原因是詹姆逊提出,现代性正在复活,并没有像后现代所想象的那样已被彻底制服了,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学科体制获得某种谱系学的认同;二是现代化的兴起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努力。现代化虽受到了批判,但现代性却使人们相信了这样一种幻象:即西方拥有某种别人没有的东西,因此它对这些后发国家而言仍是一种值得向往的理想。那么,詹姆逊所理解的现代性到底是什么呢?他提出了关于现代性概念的四点提纲:“1.我们必须把现代性概念历史化、阶段化。2.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3.一种拒绝叙事的手段就是坚持从主体性的角度看问题(它的题旨是主体性是不能够被再现出来的)。只  相似文献   

6.
直面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詹姆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晚期的文化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创建了著名的文化乌托邦理论。虽然称之为“乌托邦”,但这一理论却与传统的乌托邦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不仅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处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期马克思主义”(Late Marxism)是一个让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相对陌生的概念。之所以它能够让人感到似曾相识,是因为它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晚期资本主义”(Late Capitalism)这个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核心概念,从而将它构想成为与之相呼应的某种马克思主义规划。而之所以它又让人感到陌生,是因为在具体的政治理论中,它主要是与杰姆逊1990年出版的争议很大的《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对辩证法的坚持》一  相似文献   

8.
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终结之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国外的发展呈现出急剧的多元化倾向。我们中国学者如何提供一套鉴别、评判的理论标准,以此来审理纷繁复杂的西方话语,这已经成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在这种理论平台的重构过程中,张一兵教授较早提出了以“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概念来重组这一研究领域,虽然这种界划存在着进一步争论的余地,但从理论逻辑上来厘清这一领域的基本轮廓、把握它的内在张力和阐明它的历史动向却是一种可取的路向。鉴于此,本刊编发这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张一兵教授及其研究群体已经推进了这种界划:一方面在总体逻辑上,“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出现,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争论中得到了更清晰的阐述;另一方面某些具体的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深入了,如鲍德里亚的定位、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这组文章中,不同的作者之间的学术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种界划本身已经引发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和存在着进一步深入的需要。本刊编辑部并不直接认同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理论观点,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些文章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是在数字技术漫溢背景下,一种资本裹挟技术的发展模式,它影响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体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虚拟化需求、精神方面的虚无主义、剥削方面的全新闭环模式。晚期马克思主义是理解技术资本主义的一把钥匙。探究技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逻辑以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期揭示晚期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与技术的内在关联性,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通过阐发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后现代意蕴而创立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化,他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剖析马克思的“革命”概念的现实意义来论证马克思义主义的正当性,通过分析后学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一切理论视域中都具有不可超越的意义。实质上,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性中生发出来的一种理论,由于它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简单地塞进自己的体系中,所以它虽然在理论框架和文化因子方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也只能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风格”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概念,但它在走向成熟和普及的理论的旅途中变得僵化、凝固,与当代艺术实践和后现代艺术理论渐行渐远。美国文艺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提出的“晚期风格”概念以艺术家和时代的“晚期”为研究重心,从而为风格理论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因此,廓清“晚期风格”的概念内涵和实践意义,不仅对阐释萨义德晚期思想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而且对国内外艺术批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状存在着一种“讲台马克思主义”和“论坛马克思主义”的局面。二者所承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内容形式上和理论知趣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与“论坛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努力探索寻求“讲台马克思主义”与“论坛马克思主义”相沟通的架舍点和共性的问题。认清这种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解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提供的是另一种棱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用系统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其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本文在解释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结构变化,阐释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内涵,解析了其产生背景,辨析了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马克思主义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一是断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已经过时;二是指责马克思不加批判地接受了欧洲现代主义的错误假设;三是宣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机械论世界观。另一方面,有机马克思主义又乔装假扮马克思主义,这是通过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来实现的: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重塑”;其次,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再次,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过程思想或过程哲学的一种形式。有机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明确否定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乔装假扮马克思主义,其目的是谋求用假扮的马克思主义替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寄希望于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实现用有机马克思主义替代马克思主义,但他们的愿望是注定会落空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中的“离场”,源于后现代主义确证自身合法性之所需,亦为当代西方社会现实政治发展使然,“过时论”、“无效论”等帽子成为扣在马克思主义头上并迫使其“离场”的理论依据。资本逻辑的稳定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资本主义顽疾的不断自我复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一直“在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指证为历史现象的方法论表明,“历史终结论”不过是反马克思主义者向全球散布的意识形态迷雾。全球化大潮中的当代中国应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自信,在理论上创造性地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古老而时新的命题。它包含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光怪陆离的、碎片化的晚期资本主义现实,晚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在对资本主义的具体批判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辩证法的历史性、实践性和否定性,倡导要以辩证的态度处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在詹姆逊的著作中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关键词,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因为后现代主义是他介入当今现实的一个切入点,是表征着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真正要指认的是支撑后现代主义背后的晚期(全球)资本主义。事实上,他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当下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断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延续了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并且发扬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但同时也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人性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入剖析与批判。这些批判对整个资本主义而言具有一般的性质,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稳定的社会批判传统,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发扬,也为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扬。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离弃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基本主线。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后现代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符号、身份、地方性、空间政治、技术—意识形态。这些变化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现象,但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批判,依然有赖于贯彻和深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及资本(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文章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一个方面。它所讲的“结合”是相互的,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也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中国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