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九五年八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荆贵生教授主编《古代汉语》教材。这部教材一问世,就以其科学、创新、实用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全国著名专家教授的好评,轰动了整个古汉语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海菜研究员说;“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就编写模式言,是带有示范性和方向性的。”(见《古汉语研究》1997年1期)北大博导郭锡良教授、唐作藩教授,武大夏渌教授、南大李开教授等也纷纷撰文或发表谈话,盛赞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是最新的、最好的”,“富于开拓性和实用性”,“重在实用,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古代汉语教材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学校中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和郭锡良主编,王力审订的三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这两部教材的高质量,举世公认,无用赘言。然而我们亦不必为贤人讳,这两部教材还有值得商议之处。本文仅就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略抒管见。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是古代汉语教学贯彻历史主义观点的重要方面。过去,王本旧版对三类情况未加区别,一概注为“某同某”。1981年版对此作了重要修订:古今字,注为“某,后来写作某”;异体字,注为“某同某”;通假字,“某,  相似文献   

3.
从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古代汉语》教材,一直到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古代汉语教材,都是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问题列入语法章节中来讨论介绍的。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词类活用果真是语法范围内的问题。近来细续有关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著作,深感将词类活用视为古汉语语法范围内的语言现象的做法很值得商榷。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及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4.
蒋冀骋主编的《古代汉语》与传统古代汉语教材相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一是重视“基础”,突出“中古”;二是弹性编排,提倡创新;三是注重实践,巧设练习.但也存在极少量诸如“释义不确”之类的瑕疵.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霸”和“劳来”的意义与其本意相差甚远,某些专业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注解也有不妥之处。本文就这两个语词的本意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中学语文教材时 ,会发现文言文注释中有如下两种 :一是甲通“乙” ,二是甲同“乙”。其实 ,这同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只是第二种没有《古代汉语》注解详细而已。这原因恐怕是为避免繁琐 ,减轻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担。但同时也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一些麻烦 ,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且看几个例句 :1 .曾益其所不能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注 :“曾同‘增’。”2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上 )注 :“拂同‘弼’ ,辅弼。”3.亲戚畔之 (同上 )注 :“畔通‘叛’。”《教师教学用书》为课后练习提供…  相似文献   

7.
近体诗平仄是《古代汉语·音韵章》“诗律”一节的教学难点 ,但高等学校历来的古代汉语教材对近体诗平仄格式例子的编写多数采用“方块结构”的形式 ,学生感到犹如天书。近体诗平仄四步教学法通过四个教学步骤 ,理论联系实际 ,向学生显示了推导平仄格式的全部过程 ,使学生对近体诗平仄的理论不仅能知其然 ,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报任安书》:“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对“思来者”一语,目前通行的教材及选本的解释有以下几种: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思来者,意思是想让将来的人知己之志。”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中册“……思来者,想念未来的人,即让未来的人了解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反诘句后的标点使用很不一致,这类的标点问题在教材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颇具共性,在其他古代汉语教材和古籍出版物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对此类问题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对标点的目的认识不清,其深层原因是标注者误把句子的口气当成了语气。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材中对“通邑大都”的一句的解释分歧较大,意思很难贯通,文章结合大学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文学教材、工具书、司马迁《史记》文本等注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通邑大都”承前省略了“传之”或是采用“古文共用”手法.  相似文献   

11.
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是目前发行量最大,影响广泛的古代汉语教材之一,但书中文选部分的注释也不无可商榷之处,现就若干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以就正于编者、读者。 《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教材6页注[6]:“以,介词,表示两事物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 这里的“以”是连词而不是介词。连词“以”表示”常衍西山之木石”的目的是“堙于东海”。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是全国高校通用的经典教材,也是许多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但书中还有若干注释值得商榷,针对《孟子·许行》中的“敷”“或”、《韩非子·五蠹》中的“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求对古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28页.以下省“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只写页码.)“倒戟以御公徒”注:“把兵器倒过头来挡住灵公手下的人.”这样注解只是把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没有把“倒戟”准确的含义注解出来,容易使  相似文献   

14.
有些古汉语著作在划分古汉语词类时,不设“助词”。全国电大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也是如此。由于不设助词,有的著作称“之”为介词,郭等编《古代汉语》把“之”称作“连词”。古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助词?不设助词是否行得通?这些问题姑且不论。就“之”是连词而论,带来的问题就不少。  相似文献   

15.
部编中学语文教材中常出现“星罗棋布”、“风起云涌”这种类型的成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意义,认真分析它的结构是很必要的.那么这种类型的成语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要讲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谈起.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前面可以不由介词  相似文献   

16.
过去高等学校《古代汉语》的教材,是由任课教师按照部颁教学大纲自行编写的。稞程的内容主要是讲“范文”及“语法”。现在由王力同志主编,由萧璋、马汉麟等同志分工执笔的《古代汉语》课本上册(包括第一、第二两个分册)已经出版了,内容分为范文、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范文”所选篇章,都极精采,思想性强,注释详尽,也多正确。“常用词”部分,能特别注意说明词义的演变,辨别词义的异同。“通论”部分不但讲“语法”还讲“文字”“音韵”“驯诂”等理论知识。从这个课本的内容看来,可知它是一部“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论知识”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略回顾了《古代汉语》教材的发展概况,指出新编教材必须有科学、创新、实用的内容和形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文选、理论、练习三个方面对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认为该书拓宽了内容,形式多样;理论知识新、系统化;练习安排周密,内容丰富。这部教材的出版,是《古代汉语》教材的一个新突破,其编写模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学识的扎实性,都带有示范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18.
一些大型的辞书和几部现行高校《古代汉语)教材中,都将“比数”一词解释为“并列计算”、“相提并论”,将“比”与“数”分作二义,事实上,“比数”为一同义复合词,本是“亲近”、“接近”之义,引中为“重视”。  相似文献   

19.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吉林版)“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集体”“经四次讨论”(最大的一次讨论会参加者达四十五所院校八十余人,其中不少是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历时三年”、“三易其稿”而编写成的教材。真可谓名符其实的“集体智慧的产物”。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和最成功的地方是语法系统性强;其次是文选分讲读和阅读两部分,照顾了教者、学者双方的需要;第三是每单元后都附有练习,而且习题深、浅各占一定比例,可供层次不同的读者选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