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历经冰冻时期、破冰时期、融冰时期、暖春时期,终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然而,世纪之初的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新国家主义思想始终是日本保守政府的主要执政理念。进入21世纪之前,日本战后国家主义经历了三次高潮,小泉时代可以称之为第四次高潮,首相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悲情演剧大肆登场,大国化进程也得到进一步推进。从考察政府入手,阐述小泉时代日本新国家主义的整体态势,目的是希望在比较小泉时代与前期国家主义的关联中,对21世纪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造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本文主要就其抗战时期在<前方日报>上发表的80多篇文章中所表述的政治主张予以概述,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独裁,要求实行宪政;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要求有较清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王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2):77-79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的奠基者。而早年在留美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并且,他先后发表了《一个初试的国民性研究之分类书目》、《民族与国家》、《马志尼的国家主义及意大利的统一》等重要论著,亦为其国家主义观之结晶。本文旨在通过对吴文藻先生早年参与大江会的活动及早期有关国家主义的论述来透视其国家主义观。 相似文献
4.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1)
为解决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与战后赔偿等克服过去问题,需要考察如下两种趋势:一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扩大国家主义意识及其运动的历史环境;一是战后日本社会持续隐秘扩散的新国家主义问题。考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实施殖民统治的根源——国家主义在战后原样传承下来的背景,审视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赔偿问题的歪曲认识和举动,就能发现日本忽视政治责任和战后赔偿问题而只专注于本国利益和确立新国家认同性的社会脉络。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超越简单的价值判断,对闻一多曾经提出的“文化的国家主义”这一思想现象进行重新读解和审视。“文化”的立场反映出闻一多作为一类知识分子典型的精神特殊性,而他对“国家主义”思潮的接受与看取则折射出时代背景加诸于那一代知识群体在生存处境和价值取向上的某种本质共性。在“文化”与“国家”的关系中,前者的人属性与后者的本质性所构成的精神紧张最终决定着像闻一多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决概念是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游离于国、共两党之外的国家主义派对民族自决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针对中国现实设计了民族自决的方案。在他们看来,民族自决的唯一出路是各族人民武装起来求得中华民族整体的自决,而不是允许蒙、藏独立建国。其理论困境则是在军国民主义与世界主义、"国家"与"国民"之间存在深度紧张。透过国家主义派的民族自决论述,可以发现其鼓吹的"国家主义"接近于"公民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8.
论"后国家主义"时代的社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主义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成长起来的,整个近代社会在社会治理体系的设计和行为选择上,都是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的。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虽然国家的衰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家主义的观念却不断地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市民社会的复兴意味着人类将进入一个后国家主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非政府组织将承担起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治理结构,从而用一种合作主义的治理模式取代“政府垄断”的单一治理。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该学派活跃于1923-1927年,主要以余家菊、陈启天等青年党分子为骨干,以国家教育协会为核心团体,以<中华教育界>、<国家与教育>、<醒狮周报>等刊物为主要学术阵地,鼎盛时期其成员逾160多人,其有关思想及实践,对当时中国教育特别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个人本位的国家主义法律改造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封建法律,是杨度从西方寻得的救国良药之一。也是在清未礼法之争中杨度作为法理派回击礼教派的有力武器,这种思想在冲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斗争中.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本质的区别,二者衡量一切工作的不同标准,以及新社会主义观完整深厚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一生都坚持民族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只是在对其的认识上,前后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初期,他主张民族主义主要是出于爱国热情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偏爱;后期,经过对古代文化的长期研究,加上对抗战时期大后方残酷的现实的深刻体会,使他在继续坚持民族主义立场的同时,对民族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发展 ,对传统的国家主义提出了挑战 ,但区域化和全球化仍然是国家主权选择的结果 ,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决不能排斥国家主权的中心作用。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是相互兼容的 ,又是不可替代的。区域主义是对全球主义的补充 ,是当代世界的现实选择 ,区域主义的实践活动为全球主义提供宝贵经验 ,区域主义是通向全球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闻一多大江诗歌所表现的文化国家主义精神意味,无非是一种弱者图强的精神呐喊.这种呐喊在20世纪初的中国,无疑是属于正义的声音--通过弘扬华夏文化来聚拢涣散的国民以抵抗外寇.这种呐喊是慷慨悲愤、催人警醒的,但其也是一种混乱国家弱小族民因极度自爱而导致的文化自恋、自缚,含有一丝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尴尬.这样的尴尬其根源与文化国家主义思想的偏颇性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在时值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进步运动(ProgressiveMovement),这场进步运动使得美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每一场运动必定有着一定的理论依赖,进步运动也不例外,它们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实用主义、新个人主义以及新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界的“新中世纪”观大致可以分为三重视野:悲观的、乐观的和基于史实的.在史学领域,新中世纪观在中世纪文明的起源、中世纪兴盛期的发展、中世纪的结束等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并且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拓展了中世纪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创新了中世纪研究的方法.西方新中世纪观的形成与二元思考模式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虽然给新中世纪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方法,但新中世纪观的基础仍然是历史事实,当然建构新中世纪观也不能完全剥夺想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国内外广大学人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等看法不一。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的时代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它必须首先证明它在现时代的时代价值。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这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这一文化思潮对全盘西化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驳论中得到比较细致却又是病态的发挥,但其病态的文化理论体系中又包含了合理的理论和方法论成分。认识现代新儒家与当前学科研究的关系可以在“一元统领下的多元互动”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发为一种巨大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梁启超的大力鼓捣和呼号。本文意欲切入文本,以《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对梁启超政治小说中的国家主义诉求予以剖析和释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国家主义思想对当时后世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