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广信 《职业》2001,(2):33
在前不久山东聊城市举办的2001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上,应聘中专生与用人单位最后签定协议的数量并不让人乐观.一方面,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香饽饽"、抢手货;另一方面,学历较低的专科生、尤其是中专生,在招聘单位的办公桌前屡碰钉子.  相似文献   

2.
刘建学 《职业》2003,(3):26-27
2003年1月,由北京市人事局主办的2003年北京地区医药、文教及工业园区毕业生招聘会如期在首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共有180余家单位参加了招聘活动。在这次招聘会上,本科毕业生成为各单位招聘的主要对象,而高学历的博士生却受到了冷落。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博士生遭受如此尴尬的局面呢?许多用人单位认为,招收高学历的博士生有“三怕”:一怕这类学生学历高,好找工作,干不了多久就会跳槽;二怕他们自视太高,说话做事太牛气,容易与公司同事发生矛盾;三怕个别博士生没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不过关。比如,北京海淀区某医…  相似文献   

3.
高灵芝  吴家宏 《职业》2014,(5):15-17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这是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对“五年制”职业教育的肯定。2012年,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该试点的推行意味着浙江省除了原有的五年制“3+2”职业教育、单招单考外,还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开启了“五年一贯制”和中职生保送两条新的升学“直通车”。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指拥有较高技术水平,又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青年人才是人才群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近年来,东部沿海发达地方的人才市场进入了“卖方市场”,青年人才们挤在为数不多的岗位前,纷纷亮出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以期打动招聘者,觅得一职位,哪怕“俯首低就”也不足可惜,买方也乘机抬高门槛,从容挑选,“研究生马上拍板,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请靠边站,中专生没长眼啊?”。本来完全可由低学历层次担当的职位,也要招聘高学历者。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童佳瑾 《职业》2003,(2):49-50
随着社会各方面竞争的加剧,“重视招聘”、“重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招聘工作却是五花八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看重文凭,一张“纸”决定应聘者的命运;有的企业重关系,“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大胆地把“学历”抛到一边,看重“能力”。究竟哪个是科学的标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无从把握。上述企业招聘工作发展的不成熟现状造成了个体在求职过程中的诸多困惑:1.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还是“能力”?2.求职者应该如何才能为自己的身价增加砝码?3.职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产生了强劲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转型、人口因素的影响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就业结构不合理和人才布局的不平衡。一方面高学历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一些地区职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上岗即下岗;  相似文献   

7.
侯俊 《现代交际》2010,(1):55-56
职业学校的现状,不但硬件滞后于一般汽修厂的水平,而且在软件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黑板上开汽车”,“空对空”地传授知识,导致毕业生常常被用人单位反映说是:“一窍不通”,还要重头学起。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一线输送适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是摆在所有汽车维修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命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各地区及高校随之相继开办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的迎接挑战,在就业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南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是向广西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输送具有一定技能,具备上岗基本资格的技术工人的基地。过去,主要采取学校按计划指标招生并培养人才,企业、事业单位使用人才的办法,结果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用人单位还要对毕业生进行再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世相     
刘瑜 《中外书摘》2010,(6):76-77
奶奶知道我学历高,但是对哥大剑桥之类一概不知。她对高学历表达敬意的方式是这样的:“世上是不是就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了?”  相似文献   

11.
在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和招聘广告常常有许多要求和限制,比如学历、专业、年龄、性别以至工作经验,等等,有的条件甚至相当苛刻,未免让人望而生畏,顿生“此路不通”、“求职无门”之感。而不少人恰恰因心寒胆怯,打了退堂鼓。其实,许多时候那些规定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改变它。 一位女孩是学公关文秘的,1996年她找了很多单位,都说“我们公司不接受应届毕业生”,冰冷的语气令人畏惧。后来,她在报纸上得知一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她去面试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但她并不灰心,而是自信地对主考官说:“能让我与他们在一…  相似文献   

12.
马振远  张娜  张惠瑀 《职业时空》2008,4(8):179-179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被推向市场,即由原来的政府分配就业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具有以前那种明显的学历优势和政策优势,开始融入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双向选择市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总体的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动,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强、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13.
吴宜璇 《职业》2011,(31):67-67
校园招聘,是指高校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园举办招聘活动,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直接交锋,直接进行意向性或实质性签约的活动。高校校园招聘活动以其针对性强、时效性好、易于交流沟通、成功率高等特点,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渠道。不过,  相似文献   

14.
刘勇兵  季玲 《职业时空》2008,4(5):112-1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学生及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间的竞争也随着招生和就业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激烈。为了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视角,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学校办学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很多高校一直坚持开展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论语数字     
“官员文凭越来越高本来是件好事,笔者并不反对某些确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取得高学历,或确有管理才干的高学历者当官,而是反对把高学历当金贴,尤其是当这种文凭成为权学交易的产物时,一切都变味了。那些学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低的官员们实在该扪心自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引发热议,《广州日报》评论说,不能让“权力文凭“再折腾下去。  相似文献   

16.
眼下,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依然奔波于各大人才招聘会,为求职进行着最后的冲刺。然而,一些用人单位拒绝“期货”的“经验歧视”却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门槛,将那些心急火燎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让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7.
陈敏 《职业》2011,(2):38-38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博士生的求职故事,题目是《我是博士,三次下岗》,读来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按理说,博士作为学历与学识的最高象征,在决定迈出校园,步入社会的任何一个组织之时,都是用人单位的“不胜荣幸”。而我们的这位博士却屡屡碰壁,倒不是其学历吓怕了人,而是他太欠缺许多比学历更为重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0,(6)
据《光明日报》报道 :上海市今年将率先进行“按工作年限退休”的改革试点。我国现行退休制度没有考虑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一律规定男满60岁、女满55岁退休。然而 ,参加工作的时间 ,高中毕业生一般为18岁 ,博士毕业生一般是28岁。统一退休年龄的政策显然不公 ,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有关专家指出 ,应在我国实行统一工作年限的退休制度。点评 :初中生也好 ,博士生也罢 ,到了相同年龄就退休 ,这种“一刀切”可说是削足适履 ,伤害的是高学历人才的积极性 ,也“切”掉了政策本身的作用。上海市率先进行改革 ,实行按工作年限退休的政策 ,…  相似文献   

19.
冷毕丹 《职业》2011,(3):173-174
近年来,随着畜禽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许多大中型养殖企业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毕业生更是深入企业、深入农村的实干人才。据统计,近3年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毕业生数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每年都在1∶4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成了各大用人单位的"抢手货"!但毕业生到单位后跳槽率不断增高,许多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达不到用人单位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