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农业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很低的那部分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主要潜伏在种植业部门。所以农业剩余劳动力就是对种植业而言的。那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是农业劳动力在社区内部、产业内部,或者社区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平面式转移,就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目前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以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健全城乡统一、平等就业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开发旅游产业,创造劳动力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处于旺盛时期,农业领域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乡镇企业增长乏力,城市化进程滞后等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向非农产业的合理转移 ,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其中如何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更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 ,提出产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及有效需求不足等四个方面 ,同时就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打破区域壁垒、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对农民岗位职业培训及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国家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制约着现阶段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加快乡村旅游产业链中土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强化乡村旅游产业规划设计与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概念,看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制约其转移的诸多因素,认为农民素质和技能低下是制约其转移的内在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途径并讨论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稳定最基本、最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时间、空间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竞争中 ,应按比较优势理论 ,开拓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领域 ,实行产业内消化、产业间转移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在国内按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规律 ,保持经济增长 ,推进城市化进程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农村,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尽快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开发农村产业,强化内部转移;拓宽国际空间,扩大劳务输出是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入手 ,讨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认为考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应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视农村内部消化和大力发展小城镇相结合 ,其中大力发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核心。结合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践 ,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提高农村劳动力索质是关键,城镇化是根本途径,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已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研究,结合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调整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本文着力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并提出了基于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化进程,由于城市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城乡二元分割的客观现实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滞阻。在农村,应通过发展大农业、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兴办乡村第三产业、引入现代物流体系,并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下,发挥其消化、吸收农业人口就业的巨大潜力。外化与内化并举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双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仍处于原有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下,而且,20世纪末期以来,又陷于“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中。这种独特的“双二元结构”环境,不但表现在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上,而且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国民待遇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