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藏文佛经的翻译及集结而成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藏文《大藏经》与国内汉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大藏经》相互校勘,互译互补,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5,(10)
《嘉兴藏》是著名的明代私刻大藏经,其刊刻过程,屡遭困顿,倍受艰辛,历经百余年之久。除有晚明四大师等致力筹措外,更重要的是来自民间贤士的强力支持和参与,在这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推促下,《嘉兴藏》成为中国历代以来所收经、律、论等佛教撰述数量最多的大藏经。冯梦祯作为《嘉兴藏》的主要刊刻者之一,在晚明逐奢逸乐的风气之下,重视性灵追求的他,却积极响应佛事。本文将透过冯氏的生平事迹、往来交游,尝试一探冯梦祯与《嘉兴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在民间的流传形式很多,《格萨尔》唐卡就是其中一主要的流传形式。本文结合两者的关系进而分析《格萨尔》唐卡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浩瀚无垠的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中,上古神话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它以优美、奇特的故事情节,丰富离奇的想象和积极浪漫的艺术夸张,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苗民大众,至今脍炙人口,在苗区广泛流传。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在低下生产力的制约下,凭借不甚发达的思维能力,利用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曲折地表现人们对世界的原初认识,其中充满着童年的稚气和天真,带着永恒的艺术魔力。一神话是民间的一种集体口头创作,在相当长的上古时期,曾在民间广泛流传。到了有文字记载的阶级社会,才被文人学者记录下来。流传在中原地区的华夏神话,大概到了西周,才开始有文字记载,陆续记录在《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庄子》、《墨子》、《韩  相似文献   

6.
《尸语故事》,是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并深受广大藏族人民所普遍喜爱的一本书面故事集。它最初来源于印度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据《柱下遗教》、《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青史》等藏族史书记载:大约在二世纪前后,当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的第九代赞普补代贡杰“上丁二王”之一)时期就有《尸语故事》流传。  相似文献   

7.
<正> 自一八八六年以后,随着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播,继那塘古版、柴巴版和里塘古版藏文《大藏经》之后,便产生了卓尼版《大藏经》。 卓尼版大藏经原藏于安多藏区卓尼掸定寺,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城关。寺院座落于县城西北半山平岗之上,坐北向南,  相似文献   

8.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龙协涛 《文史哲》2002,9(1):76-81
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题、社会价值和艺术手法,学术界存在种种争论,聚讼纷纭。如果运用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就能获得一个新的读解视角。在不断开掘这两部书的美学意蕴方面,应提倡认同而不求同,存异而不逐异;或者说,毋须共同理解,但求各有卓见。罗贯中、施耐庵加工整理创作这两部书,只是做了从民间流传到文人创作的文本赋形工作,而被称为作品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应理解为从民间流传、到文人创作、到接受传播这样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论诸宫调与南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宫调兴起于北宋中期,兴盛于金元之际,对南北曲影响极大。南戏的形成与诸宫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结构方面,南戏基本上承袭了诸宫调的常用曲式:一曲独用、一曲带尾在表演形式方面,二者也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如某些表演程序和主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12.
陈丽平 《齐鲁学刊》2012,(3):114-117
刘向《列女传》版本面貌在历经东汉、六朝至隋唐五代的一千余年间基本保持稳定,未有大的改变。进入两宋后,《列女传》的版本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北宋嘉祐年间学者们对《列女传》复古还原尝试开始,一直到南宋嘉定七年蔡骥的修订,在历时一百五六十年的改编过程中,宋人本着还原刘向原来编定《列女传》的宗旨,彻底改变了至少从隋唐以来十五卷本一花独放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八卷本的渐渐流行。与此同时,宋人改编的心态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这也决定着此后《列女传》版本发生的微妙变化。在两宋《列女传》版本的改编、流通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到宋代依然得到较大发展。佛教的发展一方面说明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妥协,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佛学理论思辩性强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它的佛性论方面。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尽管也和宋代其他士人一样,对佛教展开了批判,但由于他认识到了佛学心性思想的可取之处,在批佛的过程中,灵活地采取了明排佛学、暗窃佛学的方式,对佛教的佛性论进行了吸收改造,从而发展完善了自己的心性思想。朱熹的心性思想使儒家心性论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齐鲁学刊》2003,(1):128-132
“河表七州”曾为南朝疆土 ,在学术、文艺上都近于南朝。入魏后 ,此地人士虽受到北魏统治者的歧视 ,但他们将南朝学术带入北魏 ,对南北学术交流和北魏学术文艺的兴起 ,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悠久,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图书馆藏事业的发展和藏书情况。  相似文献   

16.
程昭星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27-30,23
本文论述唐宋及以前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治黎政策。  相似文献   

17.
钱家先 《学术探索》2005,(4):122-127
清代名儒何桂珍,秉承程、朱理学精髓,讲求“内圣”,更讲“外王”;注重个人躬行实践,竭力把注重个人修养和求得道德完善的做法推向社会,直至帝王。其目的既在于解说和传播理学,更在于研究现实和拯救国势。他把宋明理学思想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统一起来,丰富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内容。其思想虽受时代局限,但不乏很多的现实借鉴成分。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9.
太原北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时期,为唐朝名寺,也是当时太原佛教的象征。通过对北崇福寺的历史演革进行初步梳理,并对历代住持此寺的名僧和其宗系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北崇福寺是唐代至宋初唯识学的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20.
立国于五代长期动乱之后的赵宋政权 ,为了革除五代积弊 ,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 ,厉行文官政治是其核心内容。文官政治的基础是文官考试 ,北宋前期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买官卖官与任人为亲的途径 ,从根本上解决了门阀政治的再起和军将擅权的基础。大量的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中下层士人进入政府机构 ,官员的廉政素质有所提高 ,对宋代吏治清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