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在明朝洪武年间,伊斯兰教伴随着回族的迁入而传入陕鄂交界地区,历经明、清、民国时期,因地处偏远,鲜为人知。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伊斯兰教在该地区也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目前,该地区的回、汉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幸福安康,他们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陕西回族经济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前经济结构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和商业,农业经济活动日臻完善,达到相当规模。起义失败后演变为以商业为主,兼营畜牧和农耕。导致这种变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汉族在经济上对回族的依附。从回汉经济结构互补到汉族对回族经济上的过分依赖,极大阻障了回族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回汉民族关系的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日显窘迫,加之清政府“护汉押回”政策影响,使得回汉两族人民关系紧张。第三,伊斯兰教推崇商业的精神和鼓励经商的思想,无不渗透于回族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其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社会贤达与回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回族人民的国民意识和爱国热情大为高涨,并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在相互交往中,汉族社会贤达对回族的民族性格、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度生活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作出了正确的评述,对其爱国革命活动也给予了有力支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回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大量支宁建设者迁入了宁夏。这些移民在人口构成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宁夏的人口规模和民族居住格局。然而这一移民活动违背了人1:7迁移的自然规律,不利于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导致移民巩固率低。  相似文献   

5.
明时汉族大规模迁入宁夏南部,并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民族构成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军屯、民屯和商屯三个方面探讨内地汉族迁入宁夏南部的基本状况,可以认为屯田垦殖是汉族迁入宁夏南部最重要的方式。同时,马政、自然灾害、仕宦任职等也是内地汉族迁入宁夏南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团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的旗帜、法宝和生命,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民族团结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尺度。宁夏目前有万个民族成分,而其主要的民族是自治民族(回)与主体民族(汉)。所以回族和汉族的关系是宁复民族关系的重心。“宁夏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回汉之间的团结是好的。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可以说是宁夏民族关系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一、回汉团结新篇章宁夏回汉人民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起,就承认回回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后迁入新疆的汉族移民约300多万人。主要有国家计划性移民和自发性移民两大移民类型,其中计划性移民主要包括由于分配、支边和随迁等原因迁入的人口。1949年以后的新疆汉族移民呈现出与以往历代移民不同的特点,对于加速新疆社会进程的发展、促进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及新疆多元文化的构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回族来源考略胡云生河南回族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整个元代,以各种方式留居河南的回回人,构成了河南回族来源的主体成份。其后又以其为核心,大量的移民迁入,乃是河南回族来源的重要构成。另外,河南回族中的其他民族成份,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河南回...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移民在暹罗(泰国)与暹女通婚所生的混血儿称为"洛真(Luk Chin;Lukjin)"。汉民族移民在"下南洋"中,泰国就是一个重要的迁入地,与暹女通婚融合历史由来已久。对于不断迁入的汉民族移民,泰国采取了欢迎和厚待的政策。到了17世纪,汉民族移民在泰国的主要侨居地,以致今日泰国南部人大半含有华人血统。久而久之,今天泰国的华人比华侨多得多。据统计,泰国的华侨约30万左右,而华人(参加泰籍的)约有270万人,他们约占泰国总人口14%,居住遍及泰国各地城乡。虽然"洛真"之名并未广泛使用,也并没有成为泰国土生华人的专称。但既然吴凤斌先生在《东南亚华侨通史》中确称泰国土生华人为"洛真",文章顺着汉民族移民迁入泰国、建立早期社区的历史轨迹,对泰国的土生华人——洛真人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闩题。宁夏是我国唯一曲回族自治区,由于特殊的人支和自然条伴,正确处理回汉民族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联动、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民族自治与民族共治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菲律宾,土生华人被称为"华裔混血儿",即"密斯蒂佐"(Mestizo或ChineseMestizo)。汉民族移民在菲律宾定居生活的历史非常悠久。菲律宾密斯蒂佐人的形成与西班牙的殖民者实行的使菲律宾汉民族移民西班牙化的政策有关。菲律宾密斯蒂佐人形成之初,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但随着年代变迁,他们逐渐转变倾向于当地社会。在菲律宾之所以会形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土生华人——密斯蒂佐人,是由迁出国与迁入国不同的历史背景造成的。就迁出国中国而言,自明代始封建朝廷就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是致使菲律宾汉民族移民在地化的一个重要内因。从迁入国来说,则是民族互动、磨合和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汉唐以来星村镇移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汉末至宋代以"迁入"为主,元、明和清代前期迁入与迁出并存,清末至民国以迁出为主,解放后以迁出为主,改革开放后又大量外迁。移民迁移的特点决定了星村镇社会经历了一个从聚族而居到杂姓聚居转变的过程。移民对武夷山文化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回回族源中,除了元代以前的“回回人”和元代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回回人,以及蒙古、维吾尔等族人加入回回行列之外;汉族加入回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而回族的出现和形成,又是在和以汉族为主的民族在大分散中杂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回汉杂居、回汉通婚、回回人在各地屯田、回回人在政治上的优遇、回汉人民在工商业上的共同劳动和迁徒,都给予汉族融于回回之中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回回族源问题,对于汉族加入回回行列也应予以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民族关系在我国民族理论、民族史学界历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民族关系的研究向来比较敏感。中国的回族史堪称是一部回族与其他民族的族际关系史。对《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该书是一部新颖之作,在理论探索、研究方法、分析归纳以及学科建设诸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区的居住格局与回汉族居民的社会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西宁市区这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为对象,基于回汉族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分析西宁市区回汉族居民的居住格局及形成此格局的主要因素。回族主要聚居于城东区,但总体而言,西宁市区的回汉族人口混居程度较高,形成目前西宁市区回汉族居住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历史因素与宗教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除了元代和清代等少数几个朝代外,汉族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从历史学视角展开的汉民族研究可谓成果丰硕,而从民族学视域开展汉民族研究的重要性虽然不断地得到强调,也产生了诸多极富建设性的成果,却仍然存在着诸如把汉民族的历史等同于中国历史、各学科对汉民族的研究代替了民族学的汉民族研究、以少数民族研究代替汉民族研究等问题。因此,民族学视域中的汉民族研究应该把汉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行研究,重视研究当前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新特点,加强研究汉民族海外移民历史和现状,加强对汉民族社区的田野调查,尤其是要加强从少数民族的视角来研究汉民族,以促进对汉民族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移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伴随着移民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的转型,交往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从而引发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回族妇女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婚姻观念出现了不协调。基于宁夏生态移民区永宁县闽宁镇回族妇女婚姻质量问题的调查,对影响回族妇女婚姻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期望有效开展生态移民区回族妇女社会工作,就提高回族妇女家庭生活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云南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进入壮族地区的汉族移民包括官员、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流官是汉文化的倡导者、引导者。一般汉族移民融入到壮族民间,构成了壮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主体。改土归流后,壮族土官不时到京朝贡,形成了壮汉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方式。通过这些途径与方式,壮族接受了一些汉民族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俗,迁徙到壮族地区的汉族移民也受到壮族文化的熏染,逐渐融入壮族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9.
鄂豫皖地区民族关系对策研究许宪隆改革开放以来,杂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鄂豫皖城乡,不仅涌现了一批捷足先登的回族企业家和回汉族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冒出了不少人均产值、收入都高于汉族的富裕村、富裕乡和民族街。经济的发展对于民族关...  相似文献   

20.
咸同之际滇、陇回汉民族关系与回民起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民族关系已趋紧张。起义发生后,大理政权制订并实施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使回汉关系基本趋于正常,对大理政权坚持长期斗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甘肃回族起义中回汉关系紧张状况进一步发展,虽然各回民军领导人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未能扭转局面,从而对起义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同两地起义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以及两地回族社会具体发展的差异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